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论国际环境法与国际环境问题的同构现象

发布时间:2017-09-15 02:26

  本文关键词:论国际环境法与国际环境问题的同构现象


  更多相关文章: 国际环境法 国际环境问题 反向伴生性关系 同构现象 多维诊断


【摘要】:国际环境法,乃因国际环境问题而生,旨在全球范围内消解环境问题的扩散。约自19世纪30年代迄今,国际环境法历经近200年的发展业已形成规模庞大的法律体系。然而,环境问题的全球性扩张并未得以遏制,却更为深广地侵入人类生存的各个领域,形成法律与事实间"反向伴生性关系"中的"同构现象"。以历史现象学为视野的多维诊断,意欲探寻其内在矛盾之根由。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国际环境法 国际环境问题 反向伴生性关系 同构现象 多维诊断
【分类号】:D996.9
【正文快照】: 一、引言19世纪30年代至1945年联合国成立的100多年间,正是西方世界处于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环境问题初现端倪并趋于全面爆发,国际环境法便于西方世界开始萌生。早期国际环境保护条约所涉范围仅限于一些特殊领域,国际环境保护合作机制开始出现,至1972年斯德哥尔联合国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郭蕾,王永炎,张志斌;关于证候概念的诠释[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杨小凯;张永生;;新贸易理论、比较利益理论及其经验研究的新成果:文献综述[J];经济学(季刊);2001年01期

3 卢曼;韩旭;;法律的自我复制及其限制[J];北大法律评论;1999年02期

4 江平;罗马法精神与当代中国立法[J];中国法学;199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李大伟;;后发大国的发展战略——从比较优势到适度赶超[J];宁夏社会科学;2016年05期

2 周文姬;夏锐;郑国华;;福州地区脑卒中患者证素分布及组合特点[J];亚太传统医药;2016年17期

3 许伟明;胡镜清;;冠心病中医证演变规律临床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年08期

4 朱轶;;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是否仍然“劳动密集”——基于要素构成与技术进步偏向的关联考察[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年10期

5 许伟明;胡镜清;厉将斌;方锐;王传池;;当代中医辨证方法的系统回顾与研究展望[J];中医杂志;2016年18期

6 杜含光;陈霞波;李灿东;;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中医药疗效评价的思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年07期

7 徐鹏;吕志国;张影;崔英子;王健;杨海淼;;中医证候量表研制方法概述[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年03期

8 沈绿野;;论国际环境法与国际环境问题的同构现象[J];南京社会科学;2016年06期

9 汪强;;论大陆式法学教育模式下的朝阳大学罗马法教育[J];学术界;2016年06期

10 范华;庞靖祥;王国荣;杨美娜;韩金祥;;证候研究回顾与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艳梅;国际环境法的发展趋势[J];世界环境;2000年04期

2 李毅;可持续发展的知识经济与国际环境法[J];政法论丛;2001年01期

3 何艳梅;非政府组织与国际环境法的发展[J];环境保护;2002年12期

4 吉敏丽;论国际环境法的发展与国家环境主权理念的确立[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5 王胜利;国际环境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6 陈秀萍;论国际环境法的存在基础、实施障碍及对策[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7 刘金花;国际环境法述要[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8 蔺运珍,谭宗智;试析国际环境法的发展趋势[J];理论学习;2003年12期

9 何艳梅;国际环境法现状的反思[J];法治论丛;2003年06期

10 张兰兰;浅析非政府组织在国际环境法中的作用[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桦佩;;国际环境法发展历程回顾——1972至2012[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张望英;谷德近;;关于沙尘暴防治的国际环境法的发展[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2年

3 秦天宝;;论国际环境法的特点[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4 李一丁;;里约20年来国际环境法发展述评[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龚微;;论各自的能力与国际环境法的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6 刘惠荣;刘秀;陈奕彤;;国际环境法视野下的北极生态安全及其风险防范[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1年

7 钱昌柱;;国际环境法中“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探析[A];当代法学论坛(2011年第2辑)[C];2011年

8 赵晴雨;;试论国际环境法上的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及其在实践中的困境和解决[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9 那力;;环境问题:人类之痛,法制之重(代译者序)[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10 焦艳鹏;冷正珍;;气候变化谈判演进与国际环境法原则的嬗变[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林煜 贵州大学法学院国际法硕士研究生;国际环境法之于“民以食为天”[N];广西法治日报;2013年

2 常纪文;浅谈国际环境法的社会基地[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3 法学所 常纪文;国际环境法调整对象之辨析[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4 徐敏;国际环境法学院成立[N];解放日报;2003年

5 李乾睿;开发北部湾与国际环境法的有机关联[N];法制日报;2013年

6 林灿铃;国际环境法的目的及其法则[N];法治快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赵川;气候谈判暗战智囊团:中国职业律师缺位[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8 武汉大学法学院 黄莹 刘洋;国际环境法中的可持续发展原则[N];中国人口报;2007年

9 记者 李琼;探寻环境法制之路[N];湖北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卓英仁;论国际环境法发展趋向及对中国环境法影响[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金慧华;世界银行环境政策的法理分析[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斌;国际环境法基本原则法律属性探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2 于红燕;国际环境法上的对世义务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8年

3 侯成智;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与国际环境法的发展:参与·创新·推动[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李宇斐;国际环境法上关于自然资源的权利及意义[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5 刘必钰;国际环境法之环境影响评价机制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6 金松;非政府组织在国际环境法演进中的影响及其趋势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郝荣;论国际环境法的新概念——人类共同关注事项[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李玉婷;国际环境法框架下碳排放权与碳关税问题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9 王一一;论国际环境法的实施[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程红丹;国际环境法中的差别待遇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537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8537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0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