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国家集团多重博弈研究——基于国际公共品视角
本文关键词: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国家集团多重博弈研究——基于国际公共品视角
更多相关文章: 全球气候治理 国际公共品 合作博弈 国家集团
【摘要】:全球气候变化形势日益严峻,《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全球气候治理最重要的行动纲领与合作平台。研究了全球气候治理中存在的国家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关系,尤其是发达国家集团与发展中国家集团之间、各集团内部所存在的多重博弈与重复博弈,并分析了气候基金中存在的联盟博弈和子集团的权力大小关系。必须合理分配各国温室气体减排责任,并落实发达国家承诺的资金与技术支持。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全球气候治理 国际公共品 合作博弈 国家集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财税机制与制度研究(13&ZD031)
【分类号】:D996.9;P467
【正文快照】: 一引言工业革命以来,社会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社会发展速度一日千里。但随着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强,人类的过度索取也给整个地球的承载能力带来了巨大压力,造成了一系列全球性问题,其中,由温室气体排放所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是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潘家华;庄贵阳;郑艳;朱守先;谢倩漪;;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核心要素分析[J];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04期
2 周灵;;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经济增长视角[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4年03期
3 陈洪波,蒋天文;温室气体减排的国际政治博弈[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惠聪;;碳减排中的国际政治经济博弈——从《京都议定书》到碳关税[J];北方经济;2011年10期
2 王素凤;;低碳生态城市评价研究述评[J];北方经济;2012年10期
3 孔凡立;罗月娥;;国际“碳政治”博弈与中国的对策思考[J];兵团党校学报;2010年03期
4 孔凡立;罗月娥;;国际“碳政治”博弈与中国的对策思考[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3期
5 王爱兰;;低碳城市建设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城市;2011年06期
6 刘琦;;低碳经济发展中提升资源开发监督实效的途径选择[J];法制与社会;2012年07期
7 江正平;张伟;雷亮;;省域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测评[J];广东农业科学;2012年01期
8 潘家华;张丽峰;;我国碳生产率区域差异性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5期
9 贾立江;鲁光迪;;基于非合意产出DEA的区域低碳经济发展评价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2年06期
10 刘丹;衣东丰;张一清;;烟台市碳排放现状及发展低碳经济策略[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邓军;王胜利;;低碳交通规划的指标体系研究——以石家庄正定新区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朱兆敏;;论环境保护与中国温室气体减排的立场[A];WTO法与中国论丛(2009年卷)——《WTO法与中国论坛》暨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钟卫红;;低碳社会的产品生态设计立法:欧盟经验借鉴[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1年
4 王爱兰;;低碳城市建设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5 王先甲;张柳波;;低碳约束下实验区政府的激励机制设计[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6 王盼盼;;低碳消费相关热点的研究综述[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7 宋德勇;王萱;;从相对减排到绝对减排的碳排放阶段划分与国际经验启示[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文磊;基于国家利益分析的国际碳减排合作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白卫国;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自选择博弈研究及实证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4 余光英;中国碳汇林业可持续发展及博弈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纪明;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碳博弈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朱谦;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清洁发展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7 傅聪;欧盟应对气候变化治理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8 范英英;基于碳排放总量控制的低碳经济发展优化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9 王晓琳;盘江集团煤炭矿区低碳经济模式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10 蔡萌;低碳旅游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褚蕊;基于低碳经济的企业战略绩效评价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温小青;低碳小城镇建设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3 于曼;炎陵县“碳足迹”分析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4 戴X;低碳理念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作为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5 杨小波;低碳经济下半导体企业的应对策略[D];苏州大学;2011年
6 彭博;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7 孙一鸣;论冷战后中美在全球环境领域的机制化互动[D];复旦大学;2009年
8 冯海英;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进程中的中国[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9 宋平;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低碳制造发展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10 任静;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安华;;中国电力工业节能降耗影响因素分析[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6年06期
2 何建坤;;发展低碳经济,关键在于低碳技术创新[J];绿叶;2009年01期
3 ;How Will China Move towards Becoming a Low Carbon Economy?[J];China & World Economy;2008年03期
4 孙秋碧;任劭U,
本文编号:8549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854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