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的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制度之完善
本文关键词:应对气候变化的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制度之完善
【摘要】:保护和增强土地利用碳汇是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经济的、可行的途径,因为我国拥有大面积可以作为碳汇的林地、草地、湿地等土地。但现行建设用地管理制度尤其是总量控制制度却使得具有强大碳汇能力的土地被改变用途,甚至成为碳源。为此,应完善我国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制度,保障、提高土地碳汇能力。将留住保住具有碳汇功能的土地作为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制度的理念;按照"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实施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制度,将全国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1998年《土地管理法》修改生效时的建设用地总量之内;明确减缓气候变化为高层次的公共利益,严格实施生态用地保护制度,禁止或限制具有碳汇功能的土地被转为他用。
【作者单位】: 湖南警察学院法律系;湖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生态用地 建设用地 用途管制
【基金】: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11YBB158)
【分类号】:D996.9;D922.3;F301
【正文快照】: 2009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提出要“增强碳汇能力”。不同的土地利用模式直接影响到一国的土地碳汇能力,这也是LULUCF当初遭到包括欧盟在内的国家反对的原因。我国2004年通过的《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唐双娥;郑太福;;法学视角下我国土地分类之完善[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6期
2 段晓男;王效科;逯非;欧阳志云;;中国湿地生态系统固碳现状和潜力[J];生态学报;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荣钦;黄贤金;彭补拙;;南京城市系统碳循环与碳平衡分析[J];地理学报;2012年06期
2 李敏霞;牛冬杰;李风亭;郭茹;曹柏静;;上海市与东京市陆地碳汇核算与比较分析[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0年08期
3 杨国霞;;我国生态补偿标准研究综述[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张小全;朱建华;侯振宏;;主要发达国家林业有关碳源汇及其计量方法与参数[J];林业科学研究;2009年02期
5 马涛;马彩华;;上海湿地碳汇:挑战与应对[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1年02期
6 马巾英;尹锴;吝涛;;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碳氧平衡分析——以沿海城市厦门为例[J];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08期
7 窦勇;唐学玺;王悠;;滨海湿地生态修复研究进展[J];海洋环境科学;2012年04期
8 李敏霞;牛冬杰;;湿地生态系统碳平衡及碳核算方法综述[J];四川环境;2011年01期
9 江波;欧阳志云;苗鸿;郑华;白杨;庄长伟;方瑜;;海河流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J];生态学报;2011年08期
10 孙菊;李秀珍;王宪伟;吕久俊;李宗梅;胡远满;;大兴安岭冻土湿地植物的生态特征及分布区型[J];生态学杂志;2010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姜宏瑶;中国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赖力;中国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3 史利江;基于遥感和GIS的上海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壤碳库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苏青福;生态工业园风险识别与废弃物交换价格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书春,薛滨,夏威岚;洪湖历史时期人类活动的湖泊沉积环境响应[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4期
2 姚书春,李世杰;巢湖富营养化过程的沉积记录[J];沉积学报;2004年02期
3 于伯华;吕昌河;;土地利用冲突分析:概念与方法[J];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03期
4 马学慧,吕宪国,杨青,阎敏华;三江平原沼泽地碳循环初探[J];地理科学;1996年04期
5 曹建廷,王苏民,沈吉,张振克;近千年来内蒙古岱海气候环境演变的湖泊沉积记录[J];地理科学;2000年05期
6 姜加明,吴敬禄,沈吉;安固里淖沉积物记录的气候环境变迁[J];地理科学;2004年03期
7 刘恩峰,沈吉,朱育新;西太湖沉积物污染的地球化学记录及对比研究[J];地理科学;2005年01期
8 张振克,吴瑞金,朱育新,潘红玺,吴艳宏,夏威岚,李徐生;云南洱海流域人类活动的湖泊沉积记录分析[J];地理学报;2000年01期
9 王爱军,高抒,贾建军,潘少明;江苏王港盐沼的现代沉积速率[J];地理学报;2005年01期
10 杨洪,易朝路,谢平,邢阳平,倪乐意;武汉东湖沉积物碳氮磷垂向分布研究[J];地球化学;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评论员;[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抓好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J];w,
本文编号:9031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903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