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IMO强制审核下我国海事履约面临的法律挑战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6 23:19

  本文关键词:IMO强制审核下我国海事履约面临的法律挑战与对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强制审核 履约机制 国际海事组织


【摘要】:为实现从海运大国到海运强国的转变,中国近年来十分重视海事条约的履约行动,在海事履约的行动中也著有成就。但随着IMO于2015年对其成员国进行强制审要求的提出,中国的海事履约机制面临新审核仍旧存在不足之处。本文以研究IMO履约机制与强制审核机制为理论基础,对我国现行海事履约机制进行分析,得到我国现行海事履约机制建设的法律困境,并以世界一些航运强国的履约机制建设经验为借鉴,最终为我国海事履约机制的建设提出可行性对策。除绪论和结论外,本文正文包括四章。第一章是强制审核机制的特征及给我国带来的新挑战。主要根据已读文献材料归纳强制审核机制的特征以及IMO履约机制的要求,从我国交通运输部以及海事局网站查阅我国现行的履约做法,从而分析强制审核机制给我国带来的新挑战。第二章是具体分析我国现行履约机制的法律困境。主要从前文介绍的我国现行海事履约做法中逐一从海事履约形式、履约主体、履约措施以及履约保障方面分析我国海事履约机制的法律困境。第三章是分析世界一些航运强国的海事履约机制建设与实施情况。主要根据国内学者调查论文以及外文文献介绍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日本等海运强国的海事履约机制建设与实施。第四章是我国海事履约机制建设的对策。主要根据前述分析的法律困境及外国履约可借鉴经验,从完善我国海事履约立法体系,明确海事执法部门职责,补足船旗国、港口国、沿岸国监管措施缺口等方面进行改进。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三:第一,通过对强制审核机制以及IMO对海事履约机制的要求进行系统分析,结合我国海事履约做法,找到IMO要求的履约机制和我国履约机制的冲突之处,从而提出针对性对策;第二,通过对世界一些航运强国的海事履约机制情况逐一从海事履约形式、履约主体、履约措施和履约保障方面进行分析,系统比较与归纳;第三,在上述基础上,提出我国海事履约机制进一步完善的对策。
【关键词】:强制审核 履约机制 国际海事组织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96.19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绪论12-16
  • 第一章 强制审核机制的特征及给我国带来的新挑战16-29
  • 第一节 强制审核机制的提出及其特征16-17
  • 第二节 IMO履约机制与强制审核机制17-19
  • 第三节 我国目前海事履约的做法19-27
  • 一、我国的海事履约形式20-21
  • 二、我国的海事履约主体21-24
  • (一) 我国海事履约的立法主体22-23
  • (二) 我国海事履约的执法主体23-24
  • 三、我国的海事履约措施24-27
  • (一) 海事局采取的履约措施24-25
  • (二) 船旗国、港口国、沿岸国监管措施25-27
  • 四、我国海事履约的保障27
  • 第四节 强制审核机制给我国带来的新挑战27-29
  • 第二章 我国现行履约机制的法律困境29-38
  • 第一节 海事履约立法转化混乱29-31
  • 第二节 海事履约主体机构权责不明31-32
  • 第三节 船旗国、港口国、沿岸国履约措施片面缺失32-37
  • 一、船旗国33-35
  • 二、港口国35-36
  • 三、沿岸国36-37
  • 第四节 小结37-38
  • 第三章 世界航运强国海事履约机制的建设与实施38-47
  • 第一节 美国38-40
  • 第二节 澳大利亚40-41
  • 第三节 日本41-43
  • 第四节 英国43-44
  • 第五节 新加坡44-45
  • 第六节 小结45-47
  • 第四章 我国海事履约机制进一步完善的对策47-53
  • 第一节 完善我国海事立法体系47-48
  • 第二节 明确海事执法部门职责,提高执法效率48-49
  • 第三节 积极完善海事监管措施49-53
  • 一、船旗国49-50
  • 二、港口国50-52
  • 三、沿岸国52-53
  • 结语53-54
  • 参考文献54-61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61-62
  • 致谢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文;;浅析影响海事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成因及对策思考[J];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2 张杰;孙斌;;美国《海事安全国家战略》的解析与评价[J];理论界;2014年03期

3 张红;;长江海事文化建设的路径分析[J];学习月刊;2007年04期

4 付征南;;中国:美国海上合作新伙伴? 美国专家谈中美海事安全合作前景[J];国际展望;2007年21期

5 潘冰;;浅谈国际海事条约在我国的适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1年07期

6 李华;;培育海事安全文化 促进水运经济发展[J];学习月刊;2007年24期

7 万育龙;刘萧;;国际海事安全立法十大热点[J];中国船检;2014年01期

8 李志文;马晓路;;欧美国家海事立法对我国海事立法的启示[J];中国航海;2014年02期

9 张建斌;;建设公共服务型海事的思考[J];北京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李智青;;澳大利亚海事立法情况介绍[J];中国海事;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世骏;杨志强;;山西海事安全发展重在夯实基础建立长效机制[A];2009年度海事管理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2 向薇;;构建和谐海事对促进广东经济发展的重要性[A];第二届广东海事高级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杨国卿;;海事安全隐患排查理论与运用[A];山东航海学会、山东海事局2007年度优秀论文专刊[C];2007年

4 欧义芳;;浅谈海事安全监管责任的风险管理[A];2006年度海事管理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C];2006年

5 邓潘立;;培育海事文化 塑造海事形象[A];2004年度海事管理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C];2004年

6 李立;;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谈海事行政管理的发展战略问题[A];《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十周年暨海事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陈家荣;;试述海事测绘在海事安全管理中的作用[A];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大会论文集[C];2003年

8 孙立新;;加快数字海事建设 适应南京港发展要求[A];2006年苏、浙、闽、沪航海学会学术研讨论文集[C];2006年

9 朱建荣;望作信;;浅谈海事文化理念和实践[A];中国航海学会内河船舶驾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朱锡仁;杨玉峰;;人为因素与海事预防[A];2009年苏浙闽沪航海学术研讨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龙巍 徐碧苑 实习生 吴笛;海事精神闪耀北部湾[N];中国水运报;2011年

2 记者 甘丰录;亚太多国共商《国际海事劳工公约》[N];中国船舶报;2011年

3 本报驻粤记者 龙巍 通讯员 杨文川;全面履职,深圳海事在行动[N];中国水运报;2011年

4 驻闽记者 王然 通讯员 王瑞琅 林莉 董慧  ;打造福建特色基层海事[N];中国水运报;2012年

5 本报驻闽记者 王然 特约记者 李鑫;做“当代妈祖” 建“四型海事”[N];中国水运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刘飞 通讯员 梁远林;日照岚山港区:码头工人协管海事安全[N];中国安全生产报;2013年

7 本报特约记者 谢军 通讯员 刘婷;长江海事:全面实施“春雷行动” 着力构建“四型海事”[N];中国水运报;2013年

8 海星;我国最大海事救助船出访四国[N];中国船舶报;2013年

9 记者 赵俏妮 万芳 通讯员 李景富 李恒蔚;三个品牌铸就海事梦[N];中国水运报;2013年

10 孙加宝;长江海事与湖北气象局签署合作协议[N];中国水运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晓路;现代海事立法下我国海事立法协调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2 陈蜀U,

本文编号:9855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9855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6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