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国际商事仲裁中的合并仲裁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8 04:18

  本文关键词:国际商事仲裁中的合并仲裁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多方当事人争议 合并仲裁 合意合并仲裁 强制合并仲裁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多方当事人争议频繁出现,已引起各国立法机关和仲裁机构的关注,但传统的分别仲裁的处理方式在面对这一问题时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弊端,正是基于此,以多方当事人争议为解决对象的合并仲裁应运而生。但合并仲裁制度也引起不少的质疑,即合并仲裁特别是强制合并仲裁是否背离仲裁中的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和保密性原则,是否具有可行性,即在合并后仲裁程序的具体操作中,存在一些难以逾越的障碍。这就形成了实践需求与理论争议及立法滞后的矛盾,因此,研究合并仲裁,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除了绪论和结语共分为四个部分进行研究与阐述。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合并仲裁的确立与发展,合并仲裁的争议解决对象就是多方当事人纠纷,多方当事人争议具体分类为:多方单合同争议、连锁争议、伞状争议、三角争议,正是由于有这么复杂的多方争议,合并仲裁应运而生。笔者更进一步介绍了合并仲裁的理论质疑以及合并仲裁在立法与实践中的广泛接受与采纳;第二部分介绍了合并仲裁的法理基础—困境与出路,针对合并仲裁所带来的潜在危险,其有动摇仲裁意思自治原则之嫌、有减损仲裁保密性原则之患、甚至有来自于一九五八年《纽约公约》之阻力,经过深度分析,分别提出应对上述危险的适当方法;第三部分列举国际仲裁领域具有代表性的立法例,及著名机构仲裁规则中的相关规定;第四部分介绍了我国现行的仲裁立法、仲裁规则有关合并仲裁的现状,并系统全面地提出构筑我国大陆地区合并仲裁制度的具体设想,包括在立法层面确立合意合并仲裁制度,认可有条件的强制合并仲裁,明确规范合并仲裁的适用情形、启动要件、决定合并仲裁的权力主体、仲裁员的指定以及终局裁决的作出方式等程序设计。
【关键词】:多方当事人争议 合并仲裁 合意合并仲裁 强制合并仲裁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97.4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6
  • 第1章 绪论6-10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6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6-8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8-9
  • 1.4 创新与不足9-10
  • 第2章 合并仲裁制度的确立与发展10-16
  • 2.1 合并仲裁制度的确立—多方当事人争议的产生及解决10-13
  • 2.1.1 多方当事人争议的产生10-12
  • 2.1.2 多方当事人争议的解决12-13
  • 2.2 合并仲裁制度的发展13-16
  • 2.2.1 关于合并仲裁的理论质疑13-14
  • 2.2.2 合并仲裁在立法与实践中的广泛接受与采纳14-16
  • 第3章 合并仲裁的法理基础—困境与出路16-21
  • 3.1 与意思自治原则的冲突及协调16-17
  • 3.1.1 意思自治原则是仲裁法的首要原则16
  • 3.1.2 对意思自治原则的理性分析16-17
  • 3.2 与仲裁保密性的冲突及协调17-19
  • 3.2.1 保密性是仲裁的特有优势17-18
  • 3.2.2 合并仲裁后仍具有保密性18
  • 3.2.3 保密性服从于公共利益18-19
  • 3.3 与《纽约公约》的冲突及协调19-21
  • 3.3.1 《纽约公约》的相关规定19
  • 3.3.2 针对《纽约公约》的解决对策19-21
  • 第4章 域外合并仲裁的立法与实践考察21-28
  • 4.1 域外立法关于合并仲裁的规定21-23
  • 4.1.1 荷兰法院强制合并仲裁21
  • 4.1.2 美国承认有条件的强制合并仲裁21-22
  • 4.1.3 新西兰仲裁庭自由裁量合并仲裁22-23
  • 4.1.4 英国支持当事人合意合并仲裁23
  • 4.2 国际仲裁机构仲裁规则关于合并仲裁的规定23-26
  • 4.2.1 《国际商会仲裁院仲裁规则》23-24
  • 4.2.2 《伦敦海事仲裁员协会条款》24-25
  • 4.2.3 《比利时调解和仲裁中心仲裁规则》25
  • 4.2.4 《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管理仲裁规则》25-26
  • 4.3 总结和分析域外的立法与实践现状26-28
  • 第5章 我国合并仲裁制度的现状及构建28-37
  • 5.1 我国合并仲裁的现状28-31
  • 5.1.1 国内的立法现状28
  • 5.1.2 我国的仲裁规则现状28-30
  • 5.1.3 总结和分析国内合并仲裁现状30-31
  • 5.2 我国合并仲裁制度的构建31-37
  • 5.2.1 明确规范合意合并仲裁31-32
  • 5.2.2 认可有条件的强制合并仲裁32
  • 5.2.3 合并仲裁实务操作的具体程序32-37
  • 结语37-38
  • 参考文献38-40
  • 致谢40-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杰;略论国际商事仲裁的优势及其实现途径[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杜永浩;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独立性新论——兼及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诉瑞士工业资源公司侵权损害赔偿纠纷案[J];当代法学;2002年12期

3 王胜东;论法院对国际商事仲裁的司法干预[J];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2年12期

4 何炼红;论国际商事仲裁的性质[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5 李长春;论在国际商事仲裁过程中法院的协助和保障作用[J];中国海商法年刊;2002年00期

6 孙宏月,夏志宏;如何应对国际商事仲裁裁决?[J];石油企业管理;2002年11期

7 任桂芬;国际商事仲裁与诉讼的区别[J];经济论坛;2003年21期

8 童培幸;中国国际商事仲裁论坛在上海隆重举行[J];国际市场;2004年06期

9 陈琳;论国际商事仲裁裁决撤销程序的双重制约[J];时代法学;2004年05期

10 门华;论法院对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撤销[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恩乾;;论国际商事仲裁中平行程序的限制与调整[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2 张文亮;;被撤销之国际商事仲裁裁决及其承认与执行[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3 姜仁双;;论国际商事仲裁管辖权的确认[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玉林;何凡;孙慧娟;;国际商事仲裁的庭前准备程序[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葛黄斌;;关于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书面形式[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管秀红;吴呈祯;;论国际商事仲裁的司法审查[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张潇剑;;跨国网上仲裁若干法律问题研究[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崔起凡;;国际商事仲裁域外取证的司法协助:现状与趋势[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丁伟;;论国际商事仲裁中适用司法解释的悖论性现象[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10 崔起凡;;论国际商事仲裁中的独立专家证人——以《国际仲裁取证规则》为中心[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邕生;站在国际商事仲裁新的地平线上[N];国际商报;2004年

2 张巍;国际商事仲裁[N];人民法院报;2002年

3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首席大法官 肖 扬;在国际商事仲裁委员会第十七届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词[N];人民法院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万学忠;国际商事仲裁发展的新挑战[N];法制日报;2006年

5 李为民(作者系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商事仲裁期待与国际接轨[N];湖北日报;2006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谢新胜;国际商事仲裁裁决撤销制度存在的意义[N];人民法院报;2008年

7 记者 陈永辉;促进国际商事仲裁事业的发展[N];人民法院报;2008年

8 张巍;日本国际商事仲裁[N];人民法院报;2002年

9 张 巍;日本国际商事仲裁[N];人民法院报;2002年

10 记者 黄信 实习生 肖潇;南宁市贸促会举办国际商事仲裁及风险防范培训班[N];广西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圣翠;国际商事仲裁强行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2 石现明;国际商事仲裁当事人权利救济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3 陈燕红;“非内国化”理论及其对国际商事仲裁一体化的影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4 林一;国际商事仲裁意思自治原则论纲[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5 赵宁;国际商事仲裁裁决撤销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陈翔;当代国际商事仲裁实体法适用之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寇丽;现代国际商事仲裁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刘晓红;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法理与实证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9 郭晓文;国际商事仲裁协议制度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10 崔起凡;国际商事仲裁中的证据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丽娜;论国际商事仲裁程序法适用中之“非国内化”理论[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2 李晓琳;论国际商事仲裁裁决司法审查中的公共政策[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3 张超;论国际商事仲裁中可仲裁性的发展趋势[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4 邓勇;撤销国际商事仲裁裁决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5 何丽莎;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有效性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6 李昕;论国际商事仲裁的保密性问题[D];苏州大学;2009年

7 许春燕;网上国际商事仲裁之仲裁地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8 王贤东;论国际商事仲裁中的调解[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9 宋江涛;国际商事仲裁非内国化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10 栾经光;论国际商事仲裁的价值取向[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919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9919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7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