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食物权视野下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路径

发布时间:2017-10-08 08:45

  本文关键词:食物权视野下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路径


  更多相关文章: 气候变化 粮食危机 食物权 气候变化应对法


【摘要】:气候变化问题危及粮食安全,破坏食物可及性,并关涉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食物权与气候变化问题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性。《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第11条规定的食物权内在地要求国家承担减少排放温室气体等最低限度的环境保护义务。构建基于食物权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制度,符合中国的现实需求。气候变化问题的全球性、长期性以及中国发展转型期的特殊性也客观上要求我国应当以保障食物权为基础来构建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从而主动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
【作者单位】: 广东金融学院;
【关键词】气候变化 粮食危机 食物权 气候变化应对法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资助项目(12JZD037)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4AFX023)
【分类号】:D996.9;D998.2
【正文快照】: 食物权是指消费者享有根据自己的文化传统长期、无限制地直接获得或以金融手段购买适当质量和足够数量的食物,并确保能够在身体和精神方面单独和集体地过上符合需要和免于恐惧的有尊严的生活的权利。11999年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委员会发表的《第12号一般性评论意见》第6段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郑智航;;南非食物权定性的论争及其启示[J];法商研究;2009年05期

2 李双元,李良才;论国际法上的个人诉愿制度[J];法学评论;2005年01期

3 李裕;张强;王润元;肖国举;王胜;;气候变化对食品安全的影响[J];干旱气象;2009年04期

4 李良才;;气候变化的损害赔偿与国家责任问题研究[J];东北亚论坛;2012年01期

5 李良才;;植物新品种独占权与食物权平衡之机制[J];学术论坛;2009年10期

6 许浩;;应对气候变化的路径选择——基于经济学与人权哲学的理论考察[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7 杨泽伟;;碳排放权:一种新的发展权[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潘家华;人文发展分析的概念构架与经验数据——以对碳排放空间的需求为例[J];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9 周立波;;气候变化与人权保护——基于环境法与人权法的理论考察[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秀;吴开亚;刘晓薇;朱勤;;碳减排经济手段及其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4期

2 ;Carbon Budget for Basic Needs:Implications of International Equity and Sustainability[J];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1年02期

3 ;The Concept and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of Carbon Emissions Rights Based on Individual Equity[J];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1年02期

4 ;Classification of Country Patterns in the World Based on Their Levels of Economy and Emission Process of Greenhouse Gases[J];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1年04期

5 初昌雄;;低碳经济及其发展路径:一个研究综述[J];科技和产业;2010年06期

6 张磊;;全球减排路线图的正义性——对胡鞍钢教授的全球减排路线图的评价与修正[J];当代亚太;2009年06期

7 程国栋,徐中民,徐进祥;建立中国国民幸福生活核算体系的构想[J];地理学报;2005年06期

8 吴殿廷;吴昊;姜晔;;碳排放强度及其变化——基于截面数据定量分析的初步推断[J];地理研究;2011年04期

9 樊杰;李平星;梁育填;;个人终端消费导向的碳足迹研究框架——支撑我国环境外交的碳排放研究新思路[J];地球科学进展;2010年01期

10 王圣云;沈玉芳;;区域发展不平衡研究进展[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康晓;;绝对收益与相对收益视角下的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兼论中国的国家利益与可能贡献[A];国际关系研究:新领域与新理论——2010年博士论坛[C];2010年

2 吴巧生;余国合;;能源消费与人文发展的关系: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的实证分析[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3 汪浩;陈操操;刘春兰;;碳排放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分析[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3年

4 曾文革;周钰颖;;《京都议定书》第二期承诺对国家发展权的法律保障及其局限性[A];生态文明的法制保障——2013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朱雯;;环境法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回应[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青;广东经济可持续发展调控体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2 汪友结;城市土地低碳利用的外部现状描述、内部静态测度及动态协调控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孙宁;气候变化对制造业的经济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4 王富平;低碳城镇发展及其规划路径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5 纪明;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碳博弈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李军军;中国低碳经济竞争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吴巧生;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安全系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4年

8 徐怀礼;灾害经济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陈军;中国非可再生能源战略评价模型与实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10 高波;资源型县域循环经济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勇辉;低碳经济视角下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布局的选择[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梁景涛;我国电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丁虹匀;低碳经济—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新的发展向度[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4 文葵;国际碳排放权市场流动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5 杨国华;联合国人权条约监督机制评析[D];外交学院;2007年

6 陈洁;论国家人权机构的申诉职能[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7 江淑敏;我国碳市场构建的设想[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谢明华;河南省电力可持续发展压力评价和政策模拟[D];厦门大学;2009年

9 刘会敏;中国人文发展时空差异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侯阳笛;论食物权[D];广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强;新南非外交工作的成就[J];国际资料信息;1999年07期

2 李良才;;人权理念对国际法价值取向的人本化改造[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张雪莲;;南非宪法法院的“合理性审查标准”介评[J];河北法学;2008年11期

4 林而达;吴绍洪;戴晓苏;刘洪滨;刘春蓁;高庆先;李从先;包满珠;;气候变化影响的最新认知[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7年03期

5 陈文颖,吴宗鑫,何建坤;全球未来碳排放权“两个趋同”的分配方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6 马颖;论发展经济学的结构主义思路[J];世界经济;2002年04期

7 肖国举,王静;黄土高原集水农业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3年05期

8 贺文萍;从曼德拉到姆贝基:南非民主政治的巩固[J];西亚非洲;2001年06期

9 胡敏洁,宋华琳;美国宪法上的福利权论争——学理与实践[J];政治与法律;2004年03期

10 秦大河;气候变化的事实与影响及对策[J];中国科学基金;200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新烽;南非土地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启迪;;“以人为本”地应对气候变化[J];中国人大;2009年19期

2 詹世明;;应对气候变化:非洲的立场与关切[J];西亚非洲;2009年10期

3 王元丰;;北京应全面应对气候变化[J];北京观察;2009年08期

4 汪亚光;;东南亚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现状[J];东南亚纵横;2010年05期

5 杨霍图;陶克图;李靖;;应对气候变化,宁夏在行动[J];宁夏画报(时政版);2010年05期

6 李艳芳;;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法律体系的建立[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7 盖尔-尹格·奥德鲁德;罗静;庄贵阳;;气候变化:观念与行动的差异——一项关于中国和挪威大学生对气候变化态度的比较研究[J];欧洲研究;2010年06期

8 刘华;邓蓉;;多层治理背景下的欧盟气候变化治理机制——兼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治理机制比较[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9 李薇薇;;未来80年我国气候变化[J];共产党员;2007年04期

10 李双伍;;气候变化牵动国际关系变化[J];时事报告;2007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春;白冰;魏宁;方志明;;应对气候变化的岩土工程:挑战、机遇与应对[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特邀报告[C];2007年

2 张立峰;;杭州气候变化与影响及其适应与减缓措施浅述[A];第五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张百战;许良银;朱萍;贾红;;气候变化对秋熟作物产量的影响及对策[A];第六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程鹏;;关于林业应对气候变化主要途径的探讨[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0 林业与气候变化论文集[C];2009年

5 陶生才;马姗姗;杨荣国;杨红龙;刘珂;肖晶晶;;气候变化与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与展望[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6 丁海芳;潘正林;;试论气候变化引发的标准化工作新课题[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7 孙磊石;申延美;;关于齐齐哈尔市气候变化对发展生态农业的影响及对策[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8 郭媛;王艳君;;气候变化与淮河流域自然生态系统:影响、脆弱性和适应性[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应对气候变化分会场——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论文集[C];2010年

9 刘骊光;;探索城市气候变化治理模式:以美国迈阿密戴德县为例[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10 姜姝;;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印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博弈分析[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俊杰;中国颁布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N];中国气象报;2007年

2 吕守奇邋丁灵红 桑剑;四川:面向党政领导宣讲气候变化[N];中国气象报;2007年

3 尤志宇;宁夏:探索适应气候变化的新途径[N];中国气象报;2007年

4 黄卫华;应对气候变化财税扶持政策正在落实中[N];中国税务报;2007年

5 高建锋;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出台[N];中国证券报;2007年

6 吕蓁;我国推出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N];中国证券报;2007年

7 ;我代表阐述应对气候变化主张[N];人民日报;2007年

8 晨光;联合国发布最新气候变化报告[N];人民政协报;2007年

9 何鹏;科技风投将引入气候变化领域[N];上海证券报;2007年

10 胡芳;中国提出应对气候变化应坚持的原则[N];人民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t熺,

本文编号:9931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9931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d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