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显失公平制度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27 06:16
本文关键词:关于显失公平制度的分析
【摘要】:显失公平制度是民法领域为了保护交易中一方免受另一方的压迫而给予的特别规制。显失公平的制度争议核心为公平与自由的价值位阶冲突。而如何对显失公平制度进行合理有效的适用则成为民法学界讨论已久的问题。除去引言和结语外,本文将主要包括四部分:包括“第一部分:显失公平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第二部分:显失公平的独立存在价值”、“第三部分:显失公平的构成要件和判断标准”和“第四部分:显失公平适用范围的规制新观念”。 笔者将首先在第一部分简要描述一下显失公平制度的历史渊源以及在比较法上的发展历程。这一部分并不只是孤立的展示显失公平概念性的变化,而是试图从其他国家在历史不同时期的立法变化中对于显失公平制度的不同规定,总结出其与时代背景、经济环境演进之间的规律,以此与文章第三、第四部分相呼应。文章中第一部分最后列举了我国立法文件中对于显失公平的具体规定,并试图从这些规定中分析出我国法律对于显失公平制度的主客观要件的认定标准以及其具体的适用范围,而为文章的第三部分做铺垫。 在文章的第二部分笔者试图就显失公平的独立存在价值展开讨论,笔者对显失公平总体是持肯定说的,并接受了否定说的部分观点(如可限制显失公平对交易的介入,让市场自己决定其行为的合理性)。显失公平在我国《合同法》上的规制应该按照其独立的存在价值并且在不同的法律条文的语境下加以分析。 在文章的第三部分,笔者将详细地的分析显失公平的主客观要件的认定标准。法院如何认定某民事行为构成显失公平是该制度最为核心的意义所在。笔者将围绕客观认定标准和主观认定标准两个方面,并结合我国和其他国家对于显失公平制度的规定依次分析客观认定标准和主观认定标准的主要立法规定。笔者运用体系解释和文理解释的方式,分析交易强势方如何“利用”自己优势和对方没有经验才是构成显失公平主观构成要件的核心所在,,而这也为笔者在文章的第四部分中提出新的规制方式—即法院在现有立法基础上运用司法手段限制显失公平适用,并通过鼓励市场竞争来消除显失公平创造前提。 法院对显失公平的适用在笔者看来可分为认定标准和适用范围两个部分。通过文章第二、第三部分的分析,笔者将在第四部分提出本文最核心的观点。笔者将通过一个真实发生的案例—艾某诉民生银行案为引子,分析出显失公平在适用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结合法经济学中的一些基本观点探讨如何防止这些问题的出现。笔者提出的主要新观念为运用市场竞争的方式来一方面避免显失公平的情况出现,另一方面也可使法院在适用显失公平制度的过程中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并且不会因为适用显失公平而影响社会总效率的下降。法院通过控制显失公平制度的适用来促进竞争,并且随着竞争的完善又可反过来减少显失公平情况的出现,这是笔者希望达到的局面。
【关键词】:显失公平 构成要件 适用范围 竞争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0
- 一、显失公平制度的产生和发展10-16
- (一)显失公平制度的产生背景和定位10-11
- (二)显失公平制度在比较法和我国民法中的产生和发展11-16
- 二、显失公平制度独立存在的价值16-20
- (一)显失公平制度肯定说的同意理论及其意义16-18
- (二)显失公平与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的区别18-20
- 三、显失公平制度的构成要件和判断标准20-27
- (一)客观要件的确定标准20-23
- (二)主观要件的确定标准23-27
- 四、显失公平制度适用范围的新观念27-36
- (一)案例中体现的显失公平制度规制的非必要性27-29
- (二)显失公平制度应控制其适用范围29-31
- (三)适用显失公平制度的新观念---竞争31-36
- 结语36-38
- 参考文献38-40
- 作者简介40-41
- 致谢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华庆;格式合同的经济分析[J];比较法研究;2004年05期
2 孙学致;;公平规范的本质[J];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04期
3 彭真明,葛同山;论合同显失公平原则[J];法学评论;1999年01期
4 沈庆中;显失公平民事行为的规定弊大利小[J];法学;1993年08期
5 曾大鹏;;论显失公平的构成要件与体系定位[J];法学;2011年03期
6 孙良国;;单方修改合同条款的公平控制[J];法学;2013年01期
7 颜炜;显失公平立法探讨[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8 孙良国;陈殿友;;信息披露义务群的构成研究——以功能的实现为视角[J];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05期
9 段文泽;;显失公平制度的立法思考[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尹田;;乘人之危与显失公平行为的性质及其立法安排[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本文编号:11022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102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