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论契约法中的第三人损害之赔偿

发布时间:2017-11-13 10:01

  本文关键词:论契约法中的第三人损害之赔偿


  更多相关文章: 第三人 损害赔偿 间接代理 债权人 债务人


【摘要】:第三人损害赔偿是德国判例法上发展起来的一项制度,它指违约所产生的损害并不发生在合同相对方(请求权人)身上,而是发生在第三人(受害人)身上时,合同相对方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就第三人所遭受的损害主张赔偿请求权。该规则的理论基础是:如果请求权与损失由于内部关系或者法律规定而分离,加害人由此被免责是不合理的,那么请求权人就可以对第三人所受损害主张请求权。其适用的案例类型主要包括间接代理、债务风险的免除和照管他主物。德国学者试图从代理人的"责任利益"、对债权人与债务人默示约定的推定、第三人具有可辨识性等方面来论证这一制度的正当性基础,但均未形成通说,尤其是通过补充性的合同解释来适用第三人损害赔偿的做法,遭到了德国联邦最高法院的摒弃,但合同关系的参与人从开始接触就互负保护义务的观点正被理论与实务界广为接受。第三人损害赔偿制度对填补我国《合同法》第144条的法律漏洞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法学院暨中德法学研究所;
【基金】:南京大学“985”工程三期资助项目
【分类号】:D923.6
【正文快照】: 我国《合同法》第144条规定:“出卖人出卖交由承运人运输的在途标的物,除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以外,毁损、灭失的风险自合同成立时起由买受人承担。”这一规定,虽然在出卖人和买受人之间划清了风险分担的界限,但对买受人来说却有失公平。尤其是在由于承运人的原因而导致标的物毁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励;船舶碰撞损害赔偿的要件[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佘少峰;;环境侵权损害赔偿中的财务保证制度研究[J];时代法学;2006年02期

3 邵冰雪;;错误出生性质及损害赔偿问题探析[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唐华;;论我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14期

5 曾海培;谢达;;从“毒奶粉”事件看侵权责任的承担[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年12期

6 王莹;;从三鹿奶粉事件论公民的健康权[J];法制与社会;2009年23期

7 段艳;;试论我国知识产权损害赔偿评估主体的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4期

8 刘志琴;;信息网络传播权侵权损害赔偿探析——以视频分享网站为视角[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09期

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外海上人身伤亡案件损害赔偿的具体规定(试行)[J];中国海商法年刊;1991年00期

10 宗国光;何种损害赔偿可直接向法院起诉[J];农村机械化;199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华如;;从一起事故处理谈当前矛盾大调处工作建设的实践与思考[A];江西省宜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1年

2 李晓蕾;;环境侵权案件损害赔偿的范围和计算方法[A];中国合同法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3 李秀娟;;专利侵权诉讼中实际损失之确定标准——美国的经验[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4 汪炜;靖博;;互有过失船舶碰撞损害赔偿归责原则的博弈分析[A];中国航海科技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5 周莹;;论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中的垫付责任[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6 周莹;;论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中的垫付责任[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7 乔冰;;船舶污染损害赔偿指标体系及其评估方法探讨[A];船舶防污染高新技术与区域合作研讨会暨第一届‘港口杯’船舶防污染优秀论文奖获奖论文专集[C];2003年

8 乔冰;;船舶污染损害赔偿指标体系及其评估方法探讨[A];中国航海学会2003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专刊[C];2003年

9 陈屹立;邵同尧;;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的经济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郁晓冬;;论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建构[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民四庭;海洋环境污染防治案件中的热点问题探讨[N];人民法院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杜海岚;药品不良反应损害赔偿法律缺位[N];法制日报;2005年

3 金同友 朱先明 龚晓武;法官巧断渔业损害赔偿案[N];江苏经济报;2004年

4 李晨光 崔占魁;工伤赔偿与雇佣损害赔偿浅析[N];中国贸易报;2006年

5 张苏燕 陆启萍;对医学美容损害赔偿问题的思考[N];江苏经济报;2004年

6 阳贤文;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法理依据[N];人民法院报;2005年

7 刘伟炜;离婚诉讼中无过错方请求损害赔偿时应注意的问题[N];江苏经济报;2007年

8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秘书长 张新宝;侵权责任法立法之功能定位[N];法制日报;2009年

9 尚婀岚;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科学确定的追求[N];人民法院报;2001年

10 杨金书;实施家庭暴力被判损害赔偿[N];人民法院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悦;海上人身伤亡损害赔偿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2 王亚男;外派船员人身伤亡损害赔偿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3 李培良;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4 张忠野;公司治理的法理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杨少南;证券侵权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6 马宁;医疗侵权责任论[D];吉林大学;2007年

7 陈熊;海峡两岸民用航空损害赔偿制度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8 戴谋富;建筑师专家责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9 覃华平;1952年罗马公约现代化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10 王云波;我国医疗损害事件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军;论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2 廖德智;道路交通事故致人身伤亡之损害赔偿研究[D];湘潭大学;2003年

3 谢渊;违约的非财产上损害赔偿[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4 宋振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5 刘晓智;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D];南昌大学;2005年

6 刘景华;论缔约过失责任之损害赔偿[D];外交学院;2005年

7 魏亚琼;违约损害赔偿中的可预见性规则[D];吉林大学;2005年

8 李瑞京;船舶油污损害赔偿举证责任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9 李一娴;论违约定金的惩罚性[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高卫中;论缔约过失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801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1801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3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