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理论反思与制度构建
本文关键词:浅议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理论反思与制度构建
【摘要】:目前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仅在侵权法领域适用,排除了在合同法领域适用的可能。然而在合同违约的情形下仍然可能造成守约方严重的精神损害。同为精神损害,只因造成的原因不同而不能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其公平合理性便值得斟酌。纵观国外立法和司法判例,均在不同程度上认可了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加之现代法从形式正义转而追求实质正义的发展趋势,在我国逐步确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符合现代法发展趋势和现实需求的。笔者拟通过初步的理论分析和反思,提出在我国建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议。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3;D923.6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精神损害”一词虽然在最高法院1993年出 台的《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中首次被使用,但在此之前已被诸多学者广泛使用。“目前多数国家并没有使用“精神损害”的术语,大陆法系国家往往采用“非财产损害”的概念来表述相当于我国精神损害的内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黄金桥;;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障碍及其克服[J];北方法学;2007年03期
2 何谦;浅议违约与精神损害赔偿[J];当代法学;2002年07期
3 朱路线;违约责任可否适用精神损害赔偿探析[J];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4 韩世远;非财产上损害与合同责任[J];法学;1998年06期
5 余延满,冉克平;违约行为引起的非财产损害赔偿问题研究[J];法学论坛;2005年01期
6 刘宇晖;违约责任中的精神损害赔偿[J];法治论丛;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明;;房产新政案件裁判新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2 李明发;无效保证合同的民事责任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3 胡小红;论私法的强行性规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4 翁连金;无过错责任原则确立原因透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5 阳高峰;;缔约过失类型化探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6 李青;;家政服务机构责任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宋进举;试论旅游合同违约之精神损害赔偿[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王婉琳;;效率违约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陆丹;;关于有偿顺风车的法律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高永周;;论缔约过失的损害赔偿[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陈婉玲;梁开斌;;论商业信用权的法律保护[A];中国商法年刊第二卷(2002)[C];2002年
3 吕来明;郝春峥;;商事合同制度适用初探——兼谈“商事通则”中商行为一般规则的建立[A];中国商法年刊(2007):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商法建设[C];2007年
4 张雪樵;;独家分销权保护之研究[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5 施玉平;;辞职权法律研究[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6 单红军;赵阳;;无单放货,狼乎?兔乎?[A];中国律师2001海商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林鹏鸠;;中国无单放货有关法律问题研究[A];中国律师2002海商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姜丛华;卢方舟;;论强制缔约[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9 何红锋;杨丽;;工程建设招投标纠纷的民事责任及可裁性分析[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10 徐巍;;论保险人对责任免除条款的明确说明义务[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殷悦;海上人身伤亡损害赔偿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3 周琼;论中国精神损害赔偿的事实及相关基础[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许俊强;目的港受领迟延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5 秦玉娈;中国国民税权法律保障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钟淑健;民事抗辩权及其基本规则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杨柏国;中国私募证券法律规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8 王X 苓;从《鹿特丹规则》之新立法评析台湾《海商法》未来修法之方向[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9 王威;《鹿特丹规则》下海运履约方法律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10 郑晓哲;合同相对性原则在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法律关系中的突破[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滕雅婷;医疗损害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杨臻;物之瑕疵担保责任独立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蒋文瑾;合同解除法律效果的若干问题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娄永;论违约金的调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王红良;论债权让与的效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汪育玲;论买卖合同标的物的风险负担[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杨坚;旅游合同的违约责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石钟旭;侵权法框架内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方建新;论情势变更原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赵丽丹;根本违约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叶知年,陈埔军;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研究[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朱路线;违约责任可否适用精神损害赔偿探析[J];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3 姜作利;美国合同法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探析[J];法学论坛;2001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晔,杨翔;精神损害赔偿初探[J];邵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2 禹红樱;浅议精神损害赔偿范围[J];邵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3 ;在哪些情况下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J];云南农业;2001年12期
4 徐双喜;浅析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条件[J];中州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5 李瑞清 ,梁永旺;浅谈精神损害赔偿[J];中国市场;2001年03期
6 景龙;晓军;;无故遭人诅咒可否请求精神损害赔偿[J];农家之友;2001年05期
7 王春娣;;论精神损害赔偿的若干问题[J];法制现代化研究;2001年00期
8 宋汉林;略论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J];安阳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9 何谦;浅议违约与精神损害赔偿[J];当代法学;2002年07期
10 高边;丈夫遇车祸丧失性功能 妻子获精神损害赔偿[J];道路交通管理;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嘉亮;;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浅析[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高文英;;国家赔偿制度中精神损害赔偿的建立和完善[A];修宪之后的中国行政法——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小红;;再论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完善[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4 高建明;;国家精神损害赔偿量化模式研究[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卫江;;消费者精神损害赔偿论[A];首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0年
6 郑伟;;浅述精神损害赔偿[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7 张宏星;梁根科;;浅谈精神损害赔偿[A];中国法医学会司法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8 倪永飞;王暾;;试论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残疾者和死者精神损害赔偿的确定[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卢腊根;;完善精神损害赔偿范围的立法建议[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10 王建林;伍玉联;杨孝平;;论类型理论下国家精神损害赔偿标准的构建——以H省102份案例为样本的实证分析[A];全国法院第25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公正司法与行政法实施问题研究(下册)[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霞;精神损害赔偿[N];河北日报;2000年
2 刘仁文;论人身伤亡的精神损害赔偿[N];检察日报;2000年
3 德生;精神损害赔偿的几种情形[N];亚太经济时报;2000年
4 冯玉璋;浅谈精神损害赔偿[N];经理日报;2006年
5 居方祥;法人能否成为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主体[N];经理日报;2007年
6 刘玲;浅论精神损害赔偿[N];今日信息报;2008年
7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人民法院 鞠伟;违约中精神损害赔偿的限制规则[N];人民法院报;2008年
8 鹰远;立法确定精神损害赔偿体现社会进步[N];贵阳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王毕强;国家精神损害赔偿标准上限:年平均工资5倍[N];经济观察报;2009年
10 毛国平;法人违约精神损害赔偿之我见[N];江苏法制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琼;论中国精神损害赔偿的事实及相关基础[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胡平;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车丽;论违约的精神损害赔偿[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2 陈东;论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D];贵州大学;2007年
3 葛维强;论违约精神损害赔偿之构想[D];内蒙古大学;2009年
4 李炳涛;违约精神损害赔偿探析[D];烟台大学;2009年
5 张红君;精神损害赔偿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陆婧;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肯定及其限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7 李娇;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合理性及制度构建[D];郑州大学;2010年
8 张艺钟;论精神损害赔偿[D];黑龙江大学;2004年
9 王丽华;论精神损害赔偿[D];华东政法学院;2001年
10 吕雪芬;违约与精神损害赔偿[D];北京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282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228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