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合同法上的不可抗力制度
本文关键词:论合同法上的不可抗力制度
【摘要】:不可抗力制度是民法中一项重要的制度,早在罗马法时期,罗马法原始文献中就有许多不可抗力外延的记载。因其具有合理分配风险损失及平衡当事人利益的功能,为后世的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主要代表国家继承和发展,各国均将其作为债务不履行的法定免责事由之一。我国现行合同法也规定了不可抗力制度。 本文以我国现行合同法中的不可抗力制度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比较分析法、规范分析法等方法,对法国的不可抗力制度、德国的给付不能制度、英美法的合同受挫制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这些国家有关不可抗力的判断标准、不可抗力的类型及不可抗力规则的适用等问题。通过分析国外的不可抗力制度,进而对我国的不可抗力制度进行评析,肯定合理性的同时找出不足之处,并在借鉴国外有关立法及司法实践的基础上,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不可抗力制度进行了思考。本文从以下四个部分对我国合同法中的不可抗力制度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讨论不可抗力制度的起源及演进发展。本部分旨在为本文提供一个知识背景,通过对罗马法原始文献中不可抗力外延、法国不可抗力制度、德国给付不能制度、英美合同受挫制度的介绍,,可以发现以上这些制度与我国合同法的不可抗力制度具有类似的功能和作用。因此,也就可以进行有意义的比较,为后文展开论述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讨论不可抗力的判定标准。本部分通过分析国外有关不可抗力立法及司法判例,阐述了国外有关不可抗力的判定标准。并以比较法为视角对我国合同法中不可抗力的判定标准进行评析,指出我国的不可抗力具有判定标准过于严格、判定标准原则性、概括性较强等特点。进而结合国外相关立法,提出采用主客观标准与客观标准相结合来判定不可抗力的建议,并深入分析了“三个不能”的具体含义。 第三部分是对不可抗力的类型化研究。本部分首先介绍了各国学界及司法实践中普遍认可的不可抗力类型。其次对各国分歧较大的国家行为、第三人造成的债务不履行行为、罢工、不可预见的传染病等能否构成不可抗力进行了讨论。最后分析了司法实践中认定不可抗力范围时遇到的难题,包括预报的自然灾害与不可抗力的关系,当事人约定的不可抗力条款的效力等方面。 第四部分讨论了不可抗力规则的适用。本部分通过深入比较分析国外及我国不可抗力的法律后果,肯定了我国合同法在不可抗力法律后果规定上的合理性。其次对不可抗力发生时各方的损失及现行不可抗力损失承担规则进行分析,指出现行不可抗力损失承担规则并不能合理分配合同当事人的损失。进而提出借鉴英美相关立法并引入民法公平原则,对我国不可抗力损失承担规则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13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婉琳;;效率违约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高永周;;论缔约过失的损害赔偿[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3 张宏峰;浅析合同履行中的效率违约现象——兼论《合同法》之强制实际履行的责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叶林;;论不可抗力制度[J];北方法学;2007年05期
5 刘广;卫玮;;我国合同立法引入效率违约制度可行性探析[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付冀生;;当前我国石油行业合同管理存在问题探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9期
7 胡蓉;;期望损害赔偿与实际履行的比较——法和经济学的视角[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05期
8 肖丽;;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价值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祝来新,陈敏;违约金的理解与适用[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苏平;论预期违约制度与不安抗辩权[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柯和贵;;可得利益损失类型认定标准[A];中国合同法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2 王芳;;浅析买卖合同中物的瑕疵担保责任[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4辑)[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园;侵权行为客观归责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黄晖;商标权利范围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赵廉慧;财产权的概念[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4 仇京荣;公司资本形成制度中股东与债权人利益平衡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5 郝磊;合同解除权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6 张林春;应收款转让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7 蒋志明;两岸民事违约责任之比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8 叶乃锋;国际航空侵权责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9 叶i吰
本文编号:12479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247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