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权利的边界——反思《劳动合同法》

发布时间:2017-12-08 14:22

  本文关键词:权利的边界——反思《劳动合同法》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动合同法 劳动者权利 和谐劳动关系


【摘要】:本文对《劳动合同法》实施近三年的情况作了回顾总结,认为拥护者和反对者当初的预期均未得以实现,《劳动合同法》面临与《劳动法》一样被虚化的风险。而其根本原因,不仅在于《劳动合同法》某些规定与现实脱节,更在于《劳动合同法》权利调整所受到的社会经济关系制约,只有从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入手,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和公民权利均等化,才有望解决深层次的体制性矛盾,为和谐劳动关系、和谐社会构建创造良好的宏观条件与体制基础。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06JZD0014)“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实现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重点资助项目(70933001)“城乡劳动力市场整合机理与实现机制研究”的资助
【分类号】:D922.52
【正文快照】: 一、未曾实现的预期《劳动合同法》堪称新中国法制史上的一个传奇。改革开放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保持持续高速增长势头,劳资矛盾、社会冲突却愈演愈烈。血汗工厂、拖欠工资、雇佣童工、超时劳动等报道不绝于耳。农民工为讨薪爬上脚手架、高楼层顶以命相搏,几乎成了中国的独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姚先国;;中国劳动力市场演化与政府行为[J];公共管理学报;2007年03期

2 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J];经济研究;1996年06期

3 ;专家谈:《劳动合同法》实施状况[J];中国劳动;2010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敏;对国有企业建立经理股票期权制度的思考[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2 孙雪;;论管理型人力资本的激励[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黄益新;人力资本所有权实现问题——股票期权的度量与抵押涵义[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雎国余,蓝一;企业目标与国有企业改革[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王雁杰;;管制开放与企业特殊性技能通用化——基于民航飞行员的案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6 代晓茜;王朝全;;飞雁模型对家族企业制度变迁的解释[J];北方经济;2006年08期

7 刘聪伟;张习鹏;;人力资本的审计行为特征分析[J];北方经济;2007年08期

8 尚利花;;浅析人力资本权益会计构建的必要性[J];北方经济;2007年20期

9 段洪俊;;企业:一种基于组织比较优势的双契约结构[J];北方经济;2009年24期

10 何雄浪;江传彬;;社会主义新分配方式探析:按人力资本贡献分配[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纪田;;论矿业安全供给主体的私人性趋向——基于法经济学的研究视角[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段兴民;周蓓蓓;;人力资本产权、交易、定价及其价值实现[A];基于全球视角的人力资源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国际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六届亚洲年会论文集(中文部分)[C];2007年

3 赵海怡;李斌;;“产权”概念的法学辨析——兼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财产法律制度之比较[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齐明亮;;企业所有权理论:企业理论的新视角[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阮加;;企业的本质:以最后责任人为核心的契约集合[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付秀彬;;组织,制度与城市化[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7 王强;何自力;;替代、互补及互嵌:企业与市场关系的新考察[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8 苏强;;论企业合约中的会计信息产权性质、功能及制度变迁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许光伟;;技术、劳动过程与价值——理解马克思企业理论[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佐发;;揭开公司面纱的经济学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海光;国有控股企业所有权边界与财务战略取向[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彭国华;我国高校理工科博士生科研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王玉冬;高新技术企业资金运营模式与机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贺东;不确定性、能力与企业制度[D];南开大学;2010年

5 江金锁;市场环境、实际控制人控制方式与负债治理效应[D];暨南大学;2011年

6 刘征驰;服务外包组织治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7 李玉刚;企业战略管理行为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8 李义超;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9 樊五勇;风险资本市场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10 胡延华;引入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洋;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方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马艳红;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股权激励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罗芳兰;管理层激励对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海鹏;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利益冲突机理与协调机制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卢洁;基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审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罗旭虹;论大学决策权力运行[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张文俊;河南省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决策调查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8 金花;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物力资本所有者参与企业剩余分享的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李宝霞;股权激励与内部长期投资决策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丁晓慧;基于人力资本产权的劳动者持股机制设计[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崔之元;美国二十九个州公司法变革的理论背景[J];经济研究;1996年04期

2 蔡fs,王德文;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与劳动贡献[J];经济研究;1999年10期

3 林哲,毛中根;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总需求结构分析[J];学术月刊;2005年05期

4 姚先国,谢嗣胜;西方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综述[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翔;;《劳动合同法》为何一再伤害劳动者?[J];新西部;2007年12期

2 赫荣平;;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J];行政与法;2008年09期

3 雷世斌;;浅议新劳动合同法下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年08期

4 刘晓光;;《劳动合同法》视角下和谐劳动关系构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罗明安;;试论《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大影响[J];中国电力教育;2007年S4期

6 周亮亮;;签好两个契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7 宋敬ng;;规范解除劳动合同行为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8 班晓娜;;大连出口企业劳动者权利安排问题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周菲菲;;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构建与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J];法制与社会;2009年13期

10 高景芳;;《劳动合同法》的制度创新与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J];改革与战略;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鹏;;劳动者权利与科斯逻辑的边界——兼评新《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的争议[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2 张立富;;新《劳动合同法》与新型雇佣方式的发展[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孙为新;;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双倍处罚之我见[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黎秀蓉;;《劳动合同法》的博弈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齐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的“软法”现象刍议[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刘沛佩;;浅析劳务派遣的《劳动合同法》规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7 肖永泼;;劳动合同法与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意愿[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贯彻《劳动合同法》的策略和方法[A];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第六届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事会会议材料[C];2008年

9 常凯;;《劳动合同法》应对还是执行[A];第四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钱祥福;;试论工会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建设的途径与方法[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五辑)[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子枫;对弱者的保护更显示出“公平”[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2 文刚;让劳动者从经济增长中分享成果[N];海南日报;2007年

3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周鹏;“你情我愿”的交易逻辑是有底线的[N];光明日报;2008年

4 李龙;要想领双薪,工会须强势[N];广州日报;2007年

5 陈美荣;劳动合同法应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约束[N];法制日报;2006年

6 蔡定剑;指责劳动合同法是毫无道理的[N];法制日报;2008年

7 三更听雨;警惕《劳动合同法》实施前的规模裁员[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孔菲菲;贵在执行 新法面临考验[N];民营经济报;2007年

9 陶文花;《劳动合同法》实施后问题与对策[N];江苏经济报;2008年

10 沈仕卫;维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N];贵州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卫锋;《劳动合同法》与和谐劳聘关系的构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2 刁慧娜;高校教师劳动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皎皎;解雇保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郝晶;劳动者民主参与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沈同仙;劳动力派遣中的政府规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7 吴宏洛;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劳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孙冰心;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杨彬;劳动合同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夏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振兴;劳动合同法的双倍工资赔偿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四川中小企业员工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张伊娜;完善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法律思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4 黄凯;论劳动合同法中劳动者的违约责任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王艳华;劳动合同法视野下的劳务派遣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6 白文钦;中韩劳动合同制度比较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7 苏宁;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的法律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8 李娟;论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则[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9 李晓娟;劳动关系非标准趋势下的劳务派遣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10 毛东彦;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劳务派遣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667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2667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4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