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无权处分制度与善意取得制度的冲突与协调
本文关键词:论无权处分制度与善意取得制度的冲突与协调
【摘要】:在《合同法》颁布以后,我国对无权处分进行了一场热烈的讨论。关于无权处分,存在无效说、完全有效说和效力待定说。然而,无论哪一种学说,都在不同程度上与善意取得制度存在矛盾冲突,除了两者所追求的不同价值之外,在我国更具有其特殊性。我国需要在今后的立法中逐步明确无权处分制度与善意取得制度之间的价值取向,以及无权处分所指向的对象和效力,以缓解两者之间的矛盾冲突。
【作者单位】: 宁波大学;
【分类号】:D923.6;D923.2
【正文快照】: 无权处分,是指行为人没有处分权,却以自己的名义实施的对他人财产的法律上的处分行为。无权处分是一个困扰实务界和理论界的重大课题,被誉为“法学上的精灵”。一、无权处分的效力学说关于无权处分的效力问题,我国学界共有三种观点,分别是无效说、完全有效说和效力待定说。(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孙鹏;再论无权处分[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孙鹏;论无权处分行为——兼析《合同法》第51条[J];现代法学;2000年04期
3 王利明;论无权处分[J];中国法学;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海涌;郭嵘;;出卖人违反权利瑕疵担保义务问题研究——以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法律效力为中心[J];北方法学;2008年01期
2 李恒;;论物权法中的无权处分[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龚赛红;于海旭;;无权处分合同的当事人分析[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王丹;;从《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看我国关于无权处分立法的缺漏[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贾盛荣;论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与善意取得适用的协调与平衡[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3年03期
6 张庆华;;论无权抵押条件下第三人利益的保护[J];商业研究;2007年10期
7 刘华平;;论无权代理合同——从法律逻辑学角度[J];边缘法学论坛;2006年02期
8 邱玉成;;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与物权的变动[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9年03期
9 郑其斌;无权处分行为辨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孙鹏;再论无权处分[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华平;;论无权代理合同——从法律逻辑学角度[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2 蒋光辉;;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的法经济学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裴桦;夫妻共同财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黄忠;无效法律行为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姜茂坤;近代中国民法学中的物权行为理论[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4 孙维飞;当代侵权行为法学之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5 陈林;推定信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于子亮;物权权能与效力范围的关系[D];中国政法大学;2012年
7 李军;无权处分合同效力与物权变动模式之关联[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刘晓华;私法上的信赖保护原则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9 王俊峰;物权变动模式比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俊秀;论动产善意取得的适用范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长旭;略论当事人在权利瑕疵担保中的主观过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夏关根;不动产物权变动中第三人利益保护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鹿楠;动产抵押法律制度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冯伟;论无权处分[D];山东大学;2010年
6 魏昀;无权处分的合同的效力和物权效果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馥伶;转租法律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宋阳;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牛云;论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的冲突与解决[D];西北大学;2011年
10 肖知花;论瑕疵担保责任的独立性[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鹏;论无权处分行为——兼析《合同法》第51条[J];现代法学;2000年04期
2 王利明;论无权处分[J];中国法学;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石麟;关于赃物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思考[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6期
2 马卉;善意取得制度的若干法律问题[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张严方;;建构中国的善意取得制度[J];哈尔滨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4 刘元璋,宋钧;善意取得制度及其在追赃中的适用[J];律师世界;2002年11期
5 陈九振,杨杰民;善意取得制度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6 胡健仪;论善意取得制度[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2年S2期
7 王爱贤,刘成伟;谈谈中国的善意取得制度的建构[J];政法论丛;2002年02期
8 周湘华;论善意取得制度[J];政法学刊;2002年01期
9 凌薇;我国善意取得制度的思考[J];中国律师;2002年10期
10 邹e,
本文编号:12746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274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