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劳务派遣用工关系中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之问题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05:17

  本文关键词:劳务派遣用工关系中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之问题分析 出处:《人力资源管理》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务派遣 用工单位 连带赔偿责任


【摘要】:当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劳务派遣单位基于双方的劳动关系应当向劳动者承担用人单位责任,但用工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并无劳动关系,其是否需要承担责任以及如何承担责任,法律对此规定主要集中在《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二条:用工单位对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但该条并未对用工单位在何种条件、何种情形下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做出具体规定,这也必然给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在审理劳务派遣案件时带来一定的困难。为解决这种困难,本文拟从劳务派遣关系的立法倾向、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条件、范围等方面,分析用工单位在劳务派遣关系中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基本问题,以期能对解决仲裁和诉讼实务中对用工单位如何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Abstract]:When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workers are infringed, the labor dispatch units should bear the responsibility to the workers based on the labor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sides, but there is no labo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mployers and the workers. Whether it needs to bear responsibility and how to assume responsibility, the law mainly focuses on the "Labor contract Law" 92th: employment units to the dispatched workers caused damage. The labor dispatch unit and the employment unit shall bear the joint and several liability for compensation. However, this article does not specify the conditions and circumstances under which the employer shall bear the joint and several liability for compensation. This is bound to give labor and personnel disputes arbitration institutions or people's courts in the trial of labor dispatch cases brought certain difficulties. In order to solve this difficulty, this paper intends to from the labor dispatch relationship legislative tendenc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sic problems of joint and several liability in the labor dispatch relationship of employment units in terms of the conditions and scope of joint and several liability. In order to solve the arbitration and litigation practice how to assume joint and several liability of employers has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
【分类号】:D922.5;D923
【正文快照】: 在目前国内的经济形势背景下,劳务派遣用工形式普遍存在,在劳务派遣用工中发生的劳动争议案件也是大部分地区特别是经济较为活跃地区劳动争议案件的主要构成部分。虽然,从《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立法本意上看,劳动合同用工是我国的企业基本用工形式,劳务派遣用工只是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波;农律师举案说法 谈农民打工维权[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3年02期

2 朱慧松;劳务工啥时能按月拿钱?[J];小康生活;2005年05期

3 高国春;;四万元零钞拷问良心缺失[J];四川统一战线;2007年04期

4 王锲夫;;从一场荒诞的讨薪闹剧看诉讼欺诈[J];公民导刊;2010年01期

5 ;派遣合同被终止如何维权?[J];人才资源开发;2010年02期

6 本刊编辑部;;用工单位能否将劳动者退回至派遣公司?[J];管理@人;2010年Z1期

7 胡朝晖;;浅析用工单位在劳务派遣中的法律风险[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年09期

8 荣梅;;劳务派遣中用工单位的法律风险与管控[J];现代商业;2011年26期

9 张义新;;逆向劳务派遣能够转移用工单位的法律风险吗?[J];经营与管理;2012年10期

10 ;微时代,一起嗨[J];小樱桃(好少年);201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谈育明;;试论“劳务派遣”法律关系[A];首届江浙沪劳动法论坛论文集[C];2014年

2 盛杰;陈微微;;未参保的异地劳务派遣中与工伤相关的法律问题分析[A];首届江浙沪劳动法论坛论文集[C];2014年

3 李磊;;劳务派遣中工伤连带责任研究[A];首届江浙沪劳动法论坛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则周;非法收取押金 违规订立合同[N];福建日报;2007年

2 张喜亮邋任连国;“派遣工”与用工单位劳动者要同工同酬[N];工人日报;2008年

3 记者 郑耀辉邋通讯员 孙永杰;“明码实价”取代“工资面议”[N];工人日报;2008年

4 ;用工单位与服务社签订派遣协议是否有效[N];人才市场报;2010年

5 纪振宇;乌审旗劳动用工监督检查顺利开展[N];鄂尔多斯日报;2007年

6 齐振松;求职谨防“忽悠术”[N];中国工商报;2009年

7 法治报记者 周寒梅;派遣员工违规被辞退 用人用工单位同担经济补偿[N];上海法治报;2014年

8 马志杰;康乐“合同劳务”增收八千万元[N];甘肃日报;2007年

9 邵芳卿;福建民营劳务派遣欲破规模瓶颈[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10 记者 彭吉增;我市劳务派遣一年解决一千三百余人就业[N];铜川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瑞;用工单位在劳务派遣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2 张晓;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若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孙茹;劳务派遣法律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4 张娟;基于心理契约的派遣制员工管理模式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5 王红梅;劳务派遣及其法律规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6 秦怀清;基于政府作用视角的劳务派遣研究[D];燕山大学;2014年

7 罗希;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8 符雁声;我国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探讨[D];复旦大学;2009年

9 谢璐芸;关于劳务派遣的规范与发展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10 刘贺;我国企业劳务派遣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039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4039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3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