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应当理性对待劳动派遣

发布时间:2018-03-11 14:29

  本文选题:劳动派遣 切入点:劳动合同法 出处:《中国劳动》2005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作为确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劳动关系的重要凭证,劳动合同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主要法律依据。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劳动用工很不规范而劳动执法监察又往往难以到位的现实环境下,劳动合同的立法引起了法学界和社会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2005年10月21至23日,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年会暨劳动合同立法理论研讨会在上海举办,来自劳动保障部门、工会、企联等部门机构的专家和全国30多所院校的劳动法学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代表们就劳动合同立法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会议主要探讨了九个方面问题: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与原则、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的主体、劳动合同的效力、商业秘密与竞业限制、劳动合同的期限研究、解雇保护制度研究、劳动派遣的法律规制、非全日制就业的法律制度探讨、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evidence for determining the labor relations between the employer and the laborer, the labor contract is the main legal basis for protecting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laborer. The supply exceeds the demand in the labor market. In the realistic environment where labor employment is very irregular and the supervision of labor law enforcement is often difficult to achieve, the legislation of labor contract has aroused the high attention of the legal circles and the social parties concerned. From October 21st 2005 to 23rd,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China Labor Law Research Association and the symposium on the theory of labor contract legislation were held in Shanghai from labor security departments, trade unions, Experts from departments such as the federation of enterprises and scholars of labor law from more than 30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ll over the country attended the meeting. The conference representatives made extensive and in-depth discussions on the relevant issues concerning the legislation of labor contracts. The conference mainly discussed nine parties. Problems: legislative purposes and principles of Labor contract Law, The main body of labor relations and labor contract, the validity of labor contract, the trade secret and the restriction of competition, the study of the term of labor contract, the system of dismissal and protection, the legal regulation of labor dispatch, the legal system of part-time employment, Legal liability for breach of labor contract.
【作者单位】
【分类号】:F24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全宝;;检讨劳务派遣制度[J];中国新闻周刊;2011年23期

2 李清;葛玉辉;潘莹;;劳动合同法下政企双方的博弈分析[J];科技与管理;2011年04期

3 陈思聪;;劳务派遣用工现状、问题及策略分析——以杭州ZX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为例[J];才智;2011年18期

4 陶俊泉;;规范劳务派遣用工建设和谐企业[J];上海化工;2011年08期

5 吕恒宇;;成都市部分民、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技术与市场;2011年09期

6 程成;;劳动者:当心陷入“跳槽”误区[J];就业与保障;2011年07期

7 ;首钢四项措施保证劳动关系和谐稳定[J];工会博览;2011年09期

8 吕希银;;改革用工方式 促进和谐发展[J];河北水利;2011年05期

9 蔡大勇;;乾安县“送法到工地”成效显著[J];劳动保障世界;2011年07期

10 徐道稳;;劳动合同签订及其权益保护效应研究——基于上海等九城市调查[J];河北法学;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钱祥福;;试论工会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建设的途径与方法[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五辑)[C];2005年

2 顾建华;汤延龄;周敏;;规范劳动合同,和谐劳动关系[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征文选[C];2008年

3 赵武阳;唐跃军;苏勇;;二元劳工市场、解雇保护与劳动合同法[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陆静;;金融危机背景下稳定劳动关系的若干思考[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5 薄凤仪;;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2007年工作报告[A];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第六届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事会会议材料[C];2008年

6 徐吉平;;我国私营企业劳动关系之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7 魏旭;余川维;;浅析《劳动合同法》的人力资本激励效应[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充分发挥企业组织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作用[A];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第六届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事会会议材料[C];2008年

9 杨俊青;卫斌;夏晓莎;; 山西非国有企业劳资关系问题调查研究报告[A];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三十年[C];2008年

10 张华;;1978~2008:我国青年劳动权益实现状况与区域差异研究[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春泉;中介机构不要“妖魔化”劳动合同法[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2 周昭松;峡山街道 600人参加《劳动合同法》培训[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韩强娃;我市规范劳动合同1.7万份[N];宝鸡日报;2008年

4 洪光豫邋张丽珍;《劳动合同法》不是企业的紧箍咒[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5 刘艳;员工炒老板鱿鱼 让不少企业烦恼[N];厦门日报;2008年

6 冯力;深圳市劳动合同签订率创历史新高[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7 记者 罗芸邋实习生 骆苗苗;专家为我市劳务工作者讲解新劳动合同法[N];重庆日报;2007年

8 肖虹;湖北省交通厅开展《劳动合同法》宣传日[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9 王建平邋郑春泽;东莞全力为《劳动合同法》实施做准备[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10 张馨月;常凯:目前中国不会出现大幅裁员[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吴宏洛;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劳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吴君槐;利益分享视角下的和谐劳资关系构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3 潘啸;新时期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冲突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郜风涛;中国经济转型期就业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田巍;和谐劳动关系的政治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娟;劳动关系非标准趋势下的劳务派遣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2 毛东彦;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劳务派遣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3 吕毅然;C房地产公司劳动合同规范化案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4 林子森;劳动合同法下实施劳务派遣的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5 肖雨璇;基于社会建构论的企业劳动关系演变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6 李雷;非正规就业市场均衡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李多;东吴集团公司劳动合同风险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黄春伟;基于契约分析的劳动关系管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9 李俊枫;《劳动合同法》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10 王钊;RH公司劳动关系管理的诊断和提升[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985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5985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6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