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遭受批判的原因评析——基于政治法律学的宏观视域
本文选题:社会法 切入点:劳动合同法 出处:《北方法学》2010年04期
【摘要】:《劳动合同法》为什么遭受批判?从批判与反批判的论争中可以看出一些表层的原因。但真正深层次的原因是:它担当着国家立法平抑社会群体矛盾冲突的政治功能,政治性色彩浓厚;它涉及到分割强势社会群体的利益给弱势社会群体,且操作性很强;它在民主立法程序上有缺失,民间社会有组织的立法表达严重不足;民众及批判者多是将它等同于民事合同法,忽视了劳动合同法固有的社会法属性;中国法学研究存在着法条主义倾向,缺乏对劳动立法也是一种改革的宏观认识。
[Abstract]:Why is the Labor contract Law criticized? Some superficial reasons can be seen from the controversy between criticism and anti-criticism, but the real deep-seated reasons are: it acts as the political function of national legislation to calm the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between social groups and groups, and has a strong political color; It involves the division of the interests of the strong social groups to the vulnerable social groups, and has strong maneuverability; it lacks in the democratic legislative process, and the organized legislative expression of the civil society is seriously inadequate; The public and critics often equate it with civil contract law, ignoring the inherent social law attribute of labor contract law. There is a tendency of legalism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law of law, and there is a lack of macroscopic understanding that labor legislation is also a kind of reform.
【作者单位】: 中共汕头市委党校;厦门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实;罗楚亮;;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新估计[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王一江;;新劳动法不应“一刀切”[J];中国电子商务;2008年Z1期
3 董保华;;论我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J];法商研究;2007年06期
4 姚先国;;利益关系调整与中国经济转型[J];广东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5 ;《劳动合同法》动了谁的奶酪?[J];工友;2008年03期
6 梁治平;;立法何为?——对《劳动合同法》的几点观察[J];书屋;2008年06期
7 冯彦君;劳动权论略[J];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01期
8 陈思颐;;《劳动合同法》的执行困境及出路[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8年02期
9 刘诚;;论《劳动合同法》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兼评对《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责难[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冯祥武;;简论党政干部宪法精神的生成——以法制教育为视角[J];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乔新生;[N];东方早报;2008年
2 李克杰;[N];法制日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陈锋;[N];华夏时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刘溜;[N];经济观察报;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岳汉景;赵军;;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等的远航——政治学视角下的比较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胡玉浪;;劳动报酬谈判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3 崔登峰;朱金鹤;;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1期
4 周家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生成的动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沈长月;韩捷;陈奎;;方法论“旧话重提”:法学研究之法条主义[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叶静漪,魏倩;《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与劳动权的保护[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刘风景;;司法理念的除旧与布新——以1952年司法改革对旧法观点的批判为素材[J];北方法学;2009年01期
8 熊文钊;郑毅;;以董必武“党政分开”思想考量“县委书记高配”问题[J];北方法学;2011年02期
9 赵颖;;初论收入流动性与收入差距[J];北方经济;2008年02期
10 王天玉;金哲;;现代性:劳动法的功能和价值定位[J];北方论丛;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夏勇;;中国宪法改革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从“改革宪法”到“宪政宪法”[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2 田永坡;;户籍制度、劳动力市场分割与保留工资决定[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郭熙保;;和谐社会的发展之路——从库兹涅茨假说谈起[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4 梅雪;;董必武与依法治国方略和实践的历史发展[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辑)[C];2003年
5 熊先觉;;董必武的法治思想与实践[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辑)[C];2003年
6 崔敏;;注重体制创新 实现依法治国[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辑)[C];2003年
7 黄林异;;对贯彻落实依法治军方针的思考[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辑)[C];2003年
8 萧伯符;;董必武法律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略论[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辑)[C];2003年
9 庄汉;;董必武法制思想与当代依法治国理念之关联[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辑)[C];2003年
10 潘爱国;;论董必武法治国家观[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辑)[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蔡道通;毛泽东刑法哲学思想论纲[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祁型雨;利益表达与整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赵建平;社会主义民主价值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6 王伟;转型时期政府公共权力效益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牛力伟;党内选举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8 李清华;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共产党利益整合方式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9 马永霞;高等教育供求主体利益冲突与整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蒋硕亮;国家公务员复合利益均衡激励理论及其运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芳;我国经济性裁员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原;解雇事由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陆静;劳动者预告辞职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翟旭丹;演员自雇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艳军;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缺陷与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7 张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丁向东;正确处理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与构建和谐社会[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玉筱姗;论劳动者辞职权制度的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10 王永涛;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实;罗楚亮;;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新估计[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罗楚亮;;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动态演变:1988~2002年[J];财经研究;2006年09期
3 卢中原,陈志理;城镇居民福利收入分析和建议[J];财贸经济;1997年06期
4 谢国忠;;提高工资水平可化解人民币升值压力[J];财经政法资讯;2006年05期
5 孙玉荣;民法上的欺诈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之适用[J];法律适用;2005年04期
6 郑琼现;;近代中国立宪的契约性流失[J];广东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7 李福坤,钟新海;对“工具理性”支配下的现代化的反省——兼论韦伯的辩证理性观[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8 姚先国;;中国劳动力市场演化与政府行为[J];公共管理学报;2007年03期
9 刘福奇;;对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冯祥武,蒋彩娟;正义原则和制度原则的优先性——读罗尔斯的《正义论》[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乔新生;[N];东方早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梁懿娴;[N];国际商报;2006年
3 冯祥武 蒋彩娟;[N];工人日报;2006年
4 张春红;[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5 王远鸿;[N];上海证券报;2006年
6 时寒冰;[N];上海证券报;2007年
7 常凯;[N];天津日报;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胜秋;;代签劳动合同 没有法律效力[J];劳动保障世界;2011年07期
2 ;导言[J];法治论坛;2011年02期
3 剑华;;《劳动合同法》背后的劳资博弈[J];黄金时代;2008年03期
4 梁达;;谨防故意不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专家”[J];人事天地;2010年23期
5 刘莹;;劳动合同加盖劳动者私章是否有效[J];人事天地;2011年04期
6 任宣;;全国人大常委会劳动合同法执法检查组来粤检查[J];人民之声;2011年08期
7 ;仲裁庭录[J];当代工人;2011年10期
8 张立君;;法律咨询[J];分忧;2011年03期
9 苏汉宁;;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前[J];江门文艺;2011年11期
10 冷默;;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六大问题[J];劳动保障世界;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立富;;新《劳动合同法》与新型雇佣方式的发展[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孙为新;;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双倍处罚之我见[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黎秀蓉;;《劳动合同法》的博弈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齐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的“软法”现象刍议[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黄钰;刘晓明;关保英;戴建平;张宪民;裘国梁;吴祖强;刘伟东;吴薇;朱永康;陆敬波;崔凯;姜国栋;罗欣;金苗林;张福祥;;劳动合同法与劳动行政管理关系研究[A];2009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9年
6 肖永泼;;劳动合同法与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意愿[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贯彻《劳动合同法》的策略和方法[A];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第六届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事会会议材料[C];2008年
8 常凯;;《劳动合同法》应对还是执行[A];第四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钱祥福;;试论工会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建设的途径与方法[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五辑)[C];2005年
10 周鹏;;劳动者权利与科斯逻辑的边界——兼评新《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的争议[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俊海 谢增毅 陈勇峰;加强社会法研究 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2 关彬枫;劳动合同法彰显了社会法的本质特征[N];工人日报;2007年
3 陈善哲;社会法五年疾行[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4 刘俊海 谢增毅;社会法的发展和前沿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宋伟;社会法 关注弱势保障民生[N];人民日报;2011年
6 郑赫南;社会法立法滞后不利于保障弱者权益[N];检察日报;2006年
7 浙江 易其洋;《劳动合同法》实施需加强监管[N];经济参考报;2007年
8 蔡定剑;不必指责劳动合同法[N];贵阳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陈晓英;规避劳动合同法“新术”揭秘[N];法制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陈丽平;平衡贫富差距要加快慈善立法[N];法制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卫锋;《劳动合同法》与和谐劳聘关系的构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2 刁慧娜;高校教师劳动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郑少华;从对峙走向和谐:循环型社会法的形成[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5 王皎皎;解雇保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沈同仙;劳动力派遣中的政府规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7 朱翠微;医患法律关系属性论[D];吉林大学;2009年
8 吴宏洛;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劳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毛德龙;经济法的转型与转型经济法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10 孙冰心;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柯振兴;劳动合同法的双倍工资赔偿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四川中小企业员工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张伊娜;完善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法律思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4 王红枝;企业员工录用和解雇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丽萍;企业用工机制的劳动法保障[D];湖南大学;2009年
6 黄凯;论劳动合同法中劳动者的违约责任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李青;论《劳动合同法》在我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中的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余洪峰;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9 白文钦;中韩劳动合同制度比较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10 张忆平;劳动立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907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690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