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论我国《合同法》中不安抗辩和预期违约的关系及其协调

发布时间:2018-04-06 01:03

  本文选题:预期违约 切入点:不安抗辩权 出处:《哈尔滨学院学报》2016年11期


【摘要】:预期违约制度和不安抗辩权分属两大法系,在适用范围和救济方式上有所重合又各有侧重,两大制度的目的都是为了保护合同双方在合同履行前的期待权益,我国在合同法中分别引入了两种制度,并加以结合。在制度移植过程中,应保留大陆法系的严谨,让抗辩权回归被动角色,不再赋予合同解除权,将预期违约制度并入债的保全和债的不履行,使两种制度能够涵盖合同的各个时间阶段,且不会出现重合冲突。
[Abstract]:The system of anticipatory breach of contract and the right of uneasiness defense belong to the two legal systems, which have the same scope of application and different ways of relief. The purpose of the two systems is to protect the expected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both parties befor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ntract.China has introduced two systems in contract law and combined them.In the process of system transplantation, the rigor of civil law system should be preserved, the right of defense should be returned to passive role, the right of rescission of contract should no longer be given, and the system of anticipating breach of contract should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preservation of debt and the failure to perform the debt.So that the two systems can cover all stages of the contract, and there will be no overlap conflict.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南海研究院;
【分类号】:D92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志雄,陈涛,李义;预期违约之比较研究[J];北方经贸;2001年01期

2 卜仁峰;浅论预期违约[J];政府法制;2001年05期

3 汪维才;关于预期违约的认定及其救济问题的探析[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4 王燕华;预期违约比较研究[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吴丹丹;论预期违约[J];中国机电工业;2003年02期

6 赵红,张书林;预期违约研究——兼评我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钱军;谢泽培;;提前退回租赁车 预期违约要“埋单”[J];道路交通管理;2007年09期

8 吴志宇;;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的关系[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年11期

9 王基通;;明示预期违约一般规则探悉[J];法制与社会;2008年02期

10 张宗岩;;浅析不安抗辩与预期违约[J];商品与质量;2012年S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马华;;预期违约探析[A];首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0年

2 孙伟成;;谈默示预期违约与我国合同法[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3辑)[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曲升霞 袁江华;认定预期违约的两个误区[N];人民法院报;2001年

2 林敏旭;预期违约的特点与归责[N];西部法制报;2005年

3 李信华;浅议预期违约救济方式的 缺陷与完善[N];江苏法制报;2009年

4 李遐桢 付欣刚;扩大损失规则与预期违约[N];人民法院报;2005年

5 周琳 李娟;预期违约探析[N];江苏经济报;2003年

6 陆文升 ;预期违约简析[N];江苏经济报;2012年

7 李 燕 贺志军;预期违约情形下的合同解除[N];人民法院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刘圆圆;预期违约可解除合同[N];贵阳日报;2006年

9 北京同硕律师所律师 张维云;如何认定合同相对方构成预期违约[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10 钟国波;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权制度[N];法制日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方胜;预期违约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4年

2 包瑞雪;预期违约中的赔偿损失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3 曹然;预期违约规则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4 周哲;预期违约的国内外立法比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5 管元梓;论预期违约[D];外交学院;2009年

6 李颖;预期违约及补救措施的比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俞鑫;预期违约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8 谢菱湖;论国际货物买卖中的预期违约[D];贵州大学;2009年

9 蔡文锋;预期违约若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梁玮;预期违约规则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172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7172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e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