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建设工程合同并入承揽合同是契约精神的理性回归

发布时间:2018-04-10 17:25

  本文选题:建设工程合同 + 承揽合同 ; 参考:《学术交流》2010年11期


【摘要】:建设工程合同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市场经济要求对其规制符合意思自治和法治原则,应当将建设工程合同并入承揽合同,理性回归契约精神。私法自治和国家强制之间具有天然的鸿沟,国家强制主要体现为法律管制,无论是大陆法系国家还是英美法系国家,违反法律之强制性规定均不完全导致合同无效,其在立法和司法中均有大量例外,以最大限度地维持私法自治。建设工程合同的主体、缔约方式、转分包、合同变更和转让、任意解除权、承包人留置权等制度,合同法均不应规定有别于一般承揽合同的特别限制。契约自由并不排斥政府对建设工程进行适当有效的管制,这些管制通常属于取缔性规定,而不属于效力性规定,应受行政法调整,与合同的效力无关。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contract is the product of planned economy. The market economy demands that its regulation accord with the principle of autonomy of will and rule by law. The contrac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should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contract of contract and the spirit of contract should be returned rationally.There is a natural gap between the autonomy of private law and state coercion, which is mainly embodied in legal control. Whether in civil law countries or in common law countries, the violation of the mandatory provisions of the law does not completely lead to the invalidation of contracts.There are a lot of exceptions in legislation and judicature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autonomy of private law to the maximum extent.The contract law should not stipulate any special restriction different from the general contract of contract, such as the subject, the way of contracting, the subcontract, the change and transfer of the contract, the right of arbitrary rescission, the right of lien of the contractor and so on.The freedom of contract does not exclude the government from exercising proper and effective control over construction projects. These controls are usually proscribed regulations, but not provisions of validity, which should be adjusted by administrative law and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the validity of contracts.
【作者单位】: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法律系;
【分类号】:D92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宋宗宇,温长煌,曾文革;建设工程合同溯源及特点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缨;中国转型期企业间经济活动“低信任”违约现象的社会学解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汪传才,凌艳传;论缔约过程中的告知制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张颖杰;论国企改制的产权构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侯国跃;;试论物权法基本原则的确定——兼评《物权法(草案)》的相关规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温耀原;国际商事代理制度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6 张蓉;试析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与意思自治的关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陈宏伟;民法中意思表示错误类型及其救济方式[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李清池;;作为财团的信托——比较法上的考察与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王瑞全;民法精神溯源——兼论民法与市民法的关系[J];北方论丛;2005年04期

10 赵江勇;代位权行使效力的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丽军;行业协会的制度逻辑[D];复旦大学;2004年

2 黄晖;商标权利范围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胡平;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张严方;消费者保护法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谢鸿飞;法律行为的民法构造:民法科学和立法技术的阐释[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李晓龙;大型机电工程项目索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7 徐念沙;国有独资公司治理结构的法律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8 邓辉;论公司法中的国家强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9 孙东雅;民事优先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10 王宝莅;断了线的等价交换?!——合同的伦理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宵冰;建设工程合同风险控制方法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6年

2 张衡生;论民法请求权基础之选择[D];湘潭大学;2006年

3 冯旭峰;物权行为理论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4 吴晓明;行政合同若干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5 聂毅;内幕交易民事责任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周莳文;民事代理制度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7 傅立英;论票据无因性[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顾伟;债权人代位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9 黄台英;关于中国合同法的违约体系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10 李迎宾;我国村民自治组织行政主体地位之探讨[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波;;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之立法完善——以民事执行案件为视角[J];德州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蔡新华;;承揽合同中加害给付的损失赔偿[J];知识经济;2011年15期

3 郭喜军;;建设工程合同常见纠纷及解决方法[J];建筑经济;2011年S1期

4 刘冬蕴;李建华;秦玉芳;;建设工程合同的违约责任及承担方式[J];河南水利;2002年03期

5 鲍俊红;;“酒后代驾”行业法律问题分析及对策[J];知识经济;2011年15期

6 刘安;陈立文;;建设工程保证担保的经济学理论新发展[J];商业研究;2011年07期

7 赫尔塔·多伊布勒-格梅林;李芬;;德国债法改革对“一揽子解决”方案的选择——论债法现代化法草案[J];中德法学论坛;2002年00期

8 李滨;;国际投资仲裁中的精神损害赔偿——以ICSID“沙漠道路工程公司诉也门”仲裁案为分析对象[J];仲裁研究;2011年01期

9 程晓瑭;;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订立及其对合同效力的影响[J];企业研究;2011年12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尔强;;承揽合同当事人的责任分析[A];中国合同法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2 李保国;;建设工程合同履行中变更与索赔的法律实务[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3 孔建会;;试论建设工程合同若干法律问题[A];切实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宋作江;;合同法规定工程价款优先受偿在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和对策[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5 朱建岳;;建设工程合同代位权行使的若干问题[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陈荣辉;;论建设工程价款的优先受偿权[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李旺荣;;试论建设工程承包人的优先受偿权——解读《合同法》第二百八十六条[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8 李晓斌;张国龙;;试论建设工程招投标文件的性质——以一起建设工程合同纠纷为例[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孟冰;;浅论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及相关权利冲突——兼论《合同法》第286条及相关司法解释的适用[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程建平;王勋;;建设工程承包人的垫资风险及防范[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孟少华邋陈银福;如何区分承揽合同与建设工程合同[N];新乡日报;2008年

2 席俊 汤金凤;浅议承揽合同关系中的责任承担[N];江苏法制报;2009年

3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法院 王笑一;广告装饰计算工程款有讲究[N];检察日报;2009年

4 王沛;承揽合同定作人对工伤可以不负责吗[N];检察日报;2009年

5 于志宏 袁冶;承揽合同应注意的问题[N];信息时报;2000年

6 ;承揽合同与建工承包合同的区别[N];中国建设报;2002年

7 张勤;承揽合同履行地的确定原则[N];江苏经济报;2004年

8 陈焘;承揽合同在新劳动法律体系下的适用[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9 韩涛 安福超;书面形式并非建设工程合同是否有效的要件[N];建筑时报;2009年

10 特约撰稿 朱树英;解决拖欠款的三大立法建议[N];建筑时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昌杰;中韩建设工程合同制度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2 尤馨岩;建设工程合同无效的认定及其法律后果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3 盖扗猛;建设工程合同无效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温长煌;建设工程合同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5 李刚;建设工程合同若干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6 孙泽诚;宁夏法院审理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件的调研报告[D];西北大学;2011年

7 李高来;建设工程合同无效的认定及其法律后果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8 陈春伟;论农村建房施工合同的规范和完善[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兆莲;任意解除权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10 毕振f;论建设工程合同履行中的情事变更[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321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7321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8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