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中国民法典制定的回顾与展望

发布时间:2018-04-14 16:20

  本文选题:民法典 + 物权法 ; 参考:《法学论坛》2008年05期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曾进行过三次民法典编纂的尝试,1986年通过的《民法通则》,是我国民事立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所确立的体系与制度也为我国未来民法典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物权法》的颁行和《侵权责任法》的制定,是民法典编纂的重要步骤;民法典的制定,应当立足于中国实际,总结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经验,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客观需要,同时也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优秀的法律文化,并在借鉴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我国未来民法典内容和体系的构建,应当以法律关系为"中心轴"来构建,总则之中应当包括法律关系的基本要素,即主体、客体、法律行为、责任;分则应以法律关系的内容即民事权利为中心展开,包括人格权、亲属法、继承法、物权、债权总则和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等几编。
[Abstract]: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here have been three attempts to codify the Civil Code.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Civil Law, adopted in 1986, is a milestone in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 legislation in China.Its established system and system also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ivil code system in the future.The enactment of the property Law and the enactment of the Tort liability Law are important steps in the compilation of the Civil Code, and the formulation of the Civil Code should be based on the reality of China and sum up the legislative and judicial practice experience of our country.Reflecting the objective needs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social life, we should also learn from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and excellent legal culture of foreign countries, and innovate and develop on the basis of reference.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ntent and system of the future civil code of our country should take the legal relation as the "central axis", and the general principles should include the basic elements of the legal relationship, namely subject, object, legal act and responsibility;The division should focus on the content of the legal relationship, namely civil rights, including personal right, relative law, inheritance law, real right, general principle of creditor's rights and contract law, law of tort liability and so on.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薛军;人格权的两种基本理论模式与中国的人格权立法[J];法商研究;2004年04期

2 麻昌华,覃有土;论我国民法典的体系结构[J];法学;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婉冰;;西方人文精神与中国法治建设[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2 胡小红;论私法的强行性规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3 李钟书,翁里;论城市拆迁中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博弈[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孙洪坤;;人权保障与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以刑事司法国际准则为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章志远;;行政诉讼类型构造模式研究——比较法角度的审视[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6 莫良元;;构建我国现代自由心证制度的价值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闫士红;;对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思考[J];安徽医药;2005年12期

8 娄耀雄;建立网络传播权的新视角——从版权的板块保护到版权的集成保护[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9 刘文,吕世伦;论权利意识与法治[J];北方论丛;2004年01期

10 董玉庭;董进宇;;刑事自由裁量权负效应及其克服[J];北方论丛;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玉红;;论和谐社会框架下的纳税人权利保护[A];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07年会暨第五届全国财税法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曾波涛;陈晓阳;许婷婷;曹永福;;单病种限价:对道德与利益的双趋选择[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黄雪坚;;平等地享有良好环境——我国代内正义法律原理探讨[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4)[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音正权;刑法变迁中的法律家(1902--1935)[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孙笑侠;程序的法理[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彭灵勇;法律推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崔林林;严格规则与自由裁量之间[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5 解志勇;论行政诉讼审查标准[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吴卫军;法理与建构:中国司法改革的宏观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7 汪海燕;刑事诉讼模式的演进[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8 吴丹梅;法治的文化解析[D];黑龙江大学;2003年

9 朱耀辉;城市文明与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兴起[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冀诚;试论所有制概念对中国私法制度的影响[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翟东堂;论民事证据证明力[D];河南大学;2001年

2 高巍;英美法三国行政诉讼制度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吴晓明;行政合同若干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4 王湘程;民事诉讼诚实信用原则研究[D];湘潭大学;2001年

5 肖冬红;关于我国建立判例法制度的几点思考[D];湘潭大学;2001年

6 张兄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01年

7 刘长兵;中英两国海事仲裁制度若干问题之比较研究[D];上海海运学院;2001年

8 李广湖;建立中国刑事判例制度的构想[D];郑州大学;2001年

9 杨鹏慧;论合同法的形式理性[D];厦门大学;2001年

10 王晓君;论中国民办教育的法律调整[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徐国栋;民法典草案的基本结构——以民法的调整对象理论为中心[J];法学研究;2000年01期

2 王利明;人格权制度在中国民法典中的地位[J];法学研究;2003年02期

3 尹田;论人格权的本质——兼评我国民法草案关于人格权的规定[J];法学研究;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大为;;相邻不可量物侵害的法律规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2 程啸;;不动产登记簿之推定力[J];法学研究;2010年03期

3 郭巍;;探究带有中国特色的善意取得制度[J];法制与社会;2011年21期

4 王利明;;《物权法》与证券无纸化[J];证券法苑;2011年01期

5 裴鹏程;雪岭;;拍卖行业呼唤《物权法》出台[J];中国拍卖;2006年10期

6 原帅;;居住权制度研究[J];考试周刊;2011年41期

7 谭思颖;;物权法的经济意义——以物权法的核心价值为视角[J];知识经济;2011年14期

8 白雪;;地上权法律问题刍论[J];法制与社会;2011年20期

9 阮传宝;;从居住权制度的源流看我国设立居住权制度的必要性[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庞雯文;;论典权制度的存废[J];商品与质量;2011年S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鸿志;李升元;;论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中物权的行政法保护[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胡增祥;;中国渔业权及其在物权法中的设定[A];山东省海洋经济技术研究会2002年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杨海坤;张浪;;《物权法》对构建法治政府的积极推动和深远影响——从公法学角度透视[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林辉;;《物权法》实施对土地登记影响分析[A];2007年福建省土地学会年会征文集[C];2007年

5 裴丽萍;;水资源用益物权立法解读[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应松年;;行政权与物权之关系研究——以《物权法》文本为分析对象[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彭云业;褚尔康;;建构统一不动产登记制度的行政协助理论探析[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罗文燕;徐亮亮;;论对不动产登记行为的司法审查——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有关规定[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成玉;;从物权法视角谈档案法的修改[A];贵州省2007年档案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7年

10 罗小民;;适应《物权法》规范探矿权[A];资源·环境·和谐社会——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物权法,不能忽略妇女利益[N];中国妇女报;2005年

2 刘利军 辽鲜连 通讯员 游迎;物权法,,公民财产保护神[N];长江日报;2005年

3 伐檀 魏文彪;《物权法》目标就是定分止争[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梁忻;三审《物权法》向MBO说“不”[N];中国企业报;2005年

5 李晓东;文物工作者也需关注《物权法》草案[N];中国文物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陈黛;规范房地产市场 物权法也将写入一笔[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叶静;八年磨一法《物权法》三审动两刀[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姚瑾;物权法将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N];福建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吴坤;物权法离您很近[N];法制日报;2005年

10 吕忠梅;物权法应积极应对环境挑战[N];法制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萧博仁;物权法基本原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蔡永民;论物权法视野下的水资源法律保护[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3 赵英;权利质权公示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4 刘欣;物权法背景下的矿业权法律制度探析[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5 林旭霞;论虚拟财产权[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许光县;清代物权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孙妍;当代中国物权法基本问题的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8 朴恩惠;韩国传贳权制度研究——兼与中国典权比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林刚;中国他物权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10 黄常青;不动产物权变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正鸣;浮动担保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邹思宇;物权法权利质权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3 蒋伟强;不动产预告制度登记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4 许道成;论民法物权中的善意取得制度[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5 王磊丽;论我国地役权的立法及适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侯成群;论《物权法》对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8年

7 房忠敏;论善意取得[D];吉林大学;2008年

8 郑清贤;论生态化理念对物权法的影响[D];福州大学;2006年

9 谭兆强;论优先权[D];武汉大学;2004年

10 刘新红;我国地役权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500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7500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2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