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论无权处分——兼析我国物权变动模式

发布时间:2018-04-22 22:28

  本文选题:无权处分 + 合同效力 ; 参考:《法制与社会》2014年11期


【摘要】:无权处分制度因跨越物权法与债法且涉猎甚广,被称为"法学上的精灵"。德国、法国、奥地利等各国立法中对其规述不尽一致,我国对无权处分的立法态度主要表现于《合同法》第51条与《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3条,但两者所述之意却是南辕北辙。本文在明晰无权处分概念的基础上,从比较法的角度,探讨不同立法例对于无权处分制度的规定,并结合合同法基本原则以及善意取得制度的特性,试图指出合同法第51条规定不妥之处,提出引入物权行为理论的物权变动模式以配合司法解释的适用,为破解立法冲突提供些许对策和思路。
[Abstract]:The system of unauthorized disposition is called "the spirit of law" because it spans the law of real right and the law of debt and dabbles in a wide range. Germany, France, Austria and other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regulations in their legislation. The legislative attitude of our country to unauthorized disposition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Article 51 of contract Law and Article 3 of the interpretation of applicable Law in handling cases of Sale and purchase contract disputes. But the meaning of the two is the opposite. On the basis of clarifying the concept of unauthorized disposition and from the angle of comparative law,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visions of different legislative cases on the system of unauthorized disposition, and combines with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contract law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ona fide acquisition system. This paper tries to point out the inappropriateness of Article 51 of contract Law, and puts forward the real right changing mode of introducing the theory of real right act in order to cooperate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and provides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ideas for solving the conflict of legislation.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
【分类号】:D92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亚琼;甘治琦;;物权法草案的中国化分析——论不动产登记部门难以统一的社会根源及其社会危害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叶金强;;论违约导致的精神损害的赔偿[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3 叶金强;;动产抵押制度:价值目标之偏离与矫正[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4 胡玉浪;;劳动报酬谈判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5 胡玉浪;;劳动报酬优先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6 陈平;土地征用法律制度的完善[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7 张宇润;证券法律机制及其整体的合力[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8 侯国跃;;试论物权法基本原则的确定——兼评《物权法(草案)》的相关规定[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9 徐卫;;信托受益权:物权?债权?抑或新权利?[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10 余玮;方苏琴;;格式条款的价值分析及司法规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光辉;;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的法经济学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2 代净;;解构与重塑: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以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为参照[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3 白光清;;专利侵权抗辩研究[A];专利法研究(2001)[C];2001年

4 陈仕菊;;试论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兼评我国《物权法》第106条的相关规定[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5 黄蓓;蒋丽霞;;浅议网上购物消费者权益的保护[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6 郭明;钱志刚;;论自己责任原则地位衰落的缘由及矫正对策——以机动车交通事故侵权责任承担为视角[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7 罗登亮;;合伙人退伙的有关问题探讨[A];中国商法年刊(2006)——合伙与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C];2006年

8 叶林;石旭雯;;外观主义的商法意义——从内在体系的视角出发[A];中国商法年刊(2007):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商法建设[C];2007年

9 王仲兴;李波;;我国犯罪学研究方法与方法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10 李旺荣;;试论建设工程承包人的优先受偿权——解读《合同法》第二百八十六条[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镭;商标反向混淆侵权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赖荣华;论共同共有[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王瑜;买卖合同风险移转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红良;论债权让与的效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杨璐;让与担保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冯国亮;债权人撤销权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吴志强;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设立[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潘俊秀;论动产善意取得的适用范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丁勇;私法上的违法建筑[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李长旭;略论当事人在权利瑕疵担保中的主观过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崔建远;新合同法若干制度及规则的解释与适用[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仕祥;;在债权形式主义背景下无权处分与合同的效力归属[J];长春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2 朱培安;王帅;;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构建[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林真;;论债权形式主义下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J];法制与社会;2011年03期

4 谷娟;李永青;张倩;;论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年04期

5 李恒;;论物权法中的无权处分[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王望;;我国民法无权处分制度探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7 钟维;;论物权变动区分原则在无权处分领域之贯彻[J];人大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8 许东伟;;浅析动产买卖中无权处分的效力[J];知识经济;2011年13期

9 韩舸友;;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略探——以《物权法》为背景[J];法学杂志;2010年06期

10 郭云峰;;论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瑞平;程国华;;物权变动模式的经济分析[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张庆华;;关于合同效力性强制规定的识别[A];中国合同法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3 蒋文军;;论行政审批对特定财产权利转让合同效力的影响——基于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的视角[A];中国合同法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4 赵宇涛;;浅谈对合同效力的认定[A];西安市工商局碑林分局、西安市碑林区工商学会2004年度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4年

5 张颖;叶金花;;论要式欠缺对合同效力的影响[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薛济民;;合同法与劳动法关于合同效力规定的比较[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董杜骄;;关于B2C合同订立及其效力的若干法律问题[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李晨;陈应春;;从最高院判例谈承包商的几种特殊情形与合同效力的认定[A];切实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蒋光辉;;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的法经济学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10 姚宗国;吕群蓉;;要式欠缺合同效力之补救探析[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史谨;合同效力初探[N];西部法制报;2008年

2 冯占新 王玉梅 李国生;确认合同效力需符合实际[N];人民法院报;2001年

3 葛 文;保险法第五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之合同效力[N];人民法院报;2005年

4 李亚林;涉及改变承包地用途的合同效力评价[N];江苏法制报;2006年

5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 张进先;土地出让合同效力是否具有可分性?[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6 肖建峰;购房未办理过户登记不影响合同效力[N];江苏经济报;2003年

7 肖建峰;购房未办理过户登记不影响合同效力[N];江苏经济报;2003年

8 山东省日照市中级人民法院 胡科刚 刘瑞珂;无权属证书的房屋不得买卖不是认定合同效力的强制性规范[N];人民法院报;2010年

9 ;产权尚未过户 房屋“一女两嫁”[N];房地产时报;2004年

10 孔祥俊;技术合同效力的认定与处理[N];人民法院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军;无权处分合同效力与物权变动模式之关联[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许翠霞;违反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效力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甄增水;民法中的善意[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4 王宇飞;论我国农村承包地收回制度的权利逻辑[D];吉林大学;2011年

5 孙秋枫;合同法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6 周效宇;论违反强制性规定合同之效力[D];吉林大学;2013年

7 杜晨妍;合同解除权行使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黄忠;无效法律行为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9 李祖坤;合同无效的司法处理[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谢慧;法源视野中的合同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矛;论无权处分的效力[D];湘潭大学;2005年

2 于建国;试析无权处分[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3 姚晓莉;论无权处分——兼论我国《合同法》第51条[D];复旦大学;2009年

4 盖喜庆;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高逊;无权处分行为法律效果再探[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6 郑雄;我国民法中无权处分制度的冲突解决与完善[D];贵州大学;2007年

7 余跃武;论合同相对性及其效力的扩张[D];安徽大学;2004年

8 谭华霖;论合同效力[D];黑龙江大学;2004年

9 董彦鲁;论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D];山东大学;2012年

10 郭立涛;论合同法定解除权[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892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7892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6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