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提存公证事务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本文选题:提存公证事务 + 合同法 ; 参考:《法制与社会》2012年22期
【摘要】:提存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在合同法和担保法等法律中均有专门规定,而公证机构是目前法律有明确规定的提存机构,公证提存的职能作用也不断在有关文献资料中体现,但此项业务的开展却零零落落,这当中有相关法律法规或规范性文件不完善的原因,但行业的主观消极因素不容忽视,公证处应在立足自身业务探讨的基础上,扬长避短,结合提存公证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措施,扎实开展好提存公证事务。
[Abstract]:Depository, as a legal system, has special provisions in law of contract law and guaranty law, while notarization agency is a depository institution with clear provisions in current law, and the function of notarization deposit is constantly reflected in relevant documents and materials.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business has fallen, among which there are some reasons for the imperfect laws and regulations or normative documents, but the subjective and negative factors of the industry should not be ignored. The notary office should take advantage of its advantages and avoid its weaknesses on the basis of its own business discussion. Combined with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perfect measures to do a good job of filing notarization affairs.
【作者单位】: 广东省惠州市惠州公证处;
【分类号】:D926.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斌;;公证执业的风险与控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赵燕娟;;浅议合同公证中的法律效力[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3 方臻;;解读我国公证机构角色定位之惑[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刘疆;;公证救济程序的重新建构[J];中国司法;2006年04期
5 李华玺;;解读《公证法》中的公证刑事责任规定——兼与日本刑法中的公证刑事责任规定相比较[J];中国司法;2006年04期
6 叶欢江;;论公证证明标准[J];中国司法;2006年08期
7 汤庆发;;论公证权的监督制约[J];中国司法;2008年04期
8 吴勇;;论公证效力争议救济制度之完善——以公证在非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效力为视角[J];中国司法;2008年07期
9 中国公证协会理论研究委员会课题组;黄群;周志扬;蔡煜;陈勇;谢松增;;过错是公证赔偿责任的核心要件——公证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研究(上)[J];中国司法;2009年01期
10 中国公证协会理论研究委员会课题组;黄群;周志扬;蔡煜;陈勇;谢松增;;损失与过错的因果关系是公证赔偿责任的前提——公证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研究(下)[J];中国司法;2009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莎;国际电子商务中公证应用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2 肖丽;《刑法》第229条犯罪主体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胡光林;论公证调解制度的完善[D];安徽大学;2010年
4 李法东;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证据保全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杜振东;继承公证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崔军;论错误公证书的法律救济[D];吉林大学;2011年
7 吴奕晗;论公证赔偿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尤振宇;公证员职务行为的刑事法律责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9 陆志刚;中国公证制度中程序问题与责任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吕鸣;论我国公证赔偿责任制度中的过错认定规则[D];复旦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立林;;浅析提存[J];法制与社会;2009年35期
2 李鹃;;略论商品房预售之定金[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3 周伟;市场经济呼唤规则统一——就新《合同法》起草访梁慧星先生[J];中外企业家;1996年03期
4 郦英;;版权合同与合同法[J];中国专利与商标;1996年02期
5 王一凯;结束鼎立 合三为一——市场经济呼唤下的《统一合同法》[J];经济师;1999年05期
6 胡朝阳;浅议合同法对保险业务活动的规制与保障[J];上海保险;1999年10期
7 李建中;认真学习贯彻《合同法》开创合同监管新局面[J];工商行政管理;1999年07期
8 ;法制大观[J];人民政坛;1999年06期
9 蔡晖;合同补缺制度的适用[J];人民司法;2000年01期
10 李黎;试论合同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顾长浩;马贝艺;孙贤程;;建设工程承包款的优先受偿权——对《合同法》第286条立法原义的思考[A];2000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0年
2 张志国;;试论合同法的实施对于国际货运代理业的影响[A];中国律师2002海商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张麦昌;;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及其实现——兼谈《合同法》第286条的理解与适用[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吴清旺;;论我国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制度[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5 侯国跃;;关于合同概念与《合同法》适用对象的思考[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6 张彤;;欧洲合同法的最新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A];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法律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黄洪俊;黄立虎;;析合同法建立不安抗辩权制度的法律效益[A];首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0年
8 宋作江;;合同法规定工程价款优先受偿在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和对策[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9 杨家学;崇维洁;;建设工程实务中优先受偿权法律问题研究[A];切实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韩仲亭;;无效保证合同的保证人责任[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魏景武;不能以合同法第五十四条规定来理解担保法第四十九条规定[N];人民法院报;2003年
2 太原市劳教所 甄国海;浅析合同法中“三金”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N];山西科技报;2008年
3 严宝康;应对危机靠什么[N];解放日报;2009年
4 潘亚伟 刘超;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之我见[N];江苏经济报;2008年
5 王洪玉;热点事件引出的思考[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6 邱隆芬;本案应如何适用合同法[N];人民法院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蔡萌;解读《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N];保定日报;2008年
8 杜寿兴;规避用工风险 重在劳资配合[N];广东建设报;2008年
9 ;以企业视角解读《劳动合同法》[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8年
10 记者 王芳;企业认为合同养懒汉 员工不要保费要薪金[N];甘肃法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灵;论合同法上的诚信机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2 林新生;合同的形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
3 孙秋枫;合同法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4 龙云丽;保证人权利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5 姚飞;中国保险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蒋志明;两岸民事违约责任之比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7 刘贵祥;论债权保护在公司法制中的优先性[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8 滕肇楠;塞缪尔·威利斯顿理论体系的构建[D];吉林大学;2008年
9 杨志利;违约损害赔偿的经济分析[D];辽宁大学;2008年
10 张彤;欧洲私法趋同背景下的欧洲民法法典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磊;合同法上第三人之法律地位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2 陈高阳;合同法中的合并条款规则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3 郑磊斌;融资租赁合同制度研究——以合同法融资租赁章为基础[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4 刘小林;法律文本翻译中的动态对等[D];上海海事大学;2004年
5 邓川;民用航空旅客运输合同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6 尹士忠;格式条款效力的立法限制[D];吉林大学;2007年
7 徐阔;合同法诚信原则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8 李士峰;违约损害赔偿中的可预见规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9 刘思梅;格式合同条款法律规制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李叶欣;论预期违约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990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799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