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浅析合同中的惩罚性违约金制度

发布时间:2018-05-13 10:26

  本文选题:违约金 + 惩罚性违约金 ; 参考:《法制与经济(中旬)》2014年06期


【摘要】:违约金制度历来受到我国合同立法和司法的重视,违约金作为一种违约责任形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第114条、116条对违约金制度进行了规定,但关于违约金性质、功能及适用等问题,规定得较为笼统;有关惩罚性违约金的性质、适用范围、调整标准等,学界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甚至对于何为惩罚性违约金的定义学界也没有统一的观点。文章试图在违约金的框架体系中对惩罚性违约金制度进行基本范畴界定,对比较法中有关惩罚性违约金进行研究,并且梳理我国惩罚性违约金的概况,以期理清惩罚性违约金制度适用中的模糊认识,提出完善我国的惩罚性违约金制度适用的建议。
[Abstract]:The system of liquidated damages has always been attached importance to by our country's contract legislation and judicature. As a form of liability for breach of contract, liquidated damages have been widely recognized and used. Article 114 of the contract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contract Law") provides for the system of liquidated damages, but about the nature of the liquidated damages, Problems such as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are generally stipulated. Regarding the nature, scope of application, adjustment of standards of punitive liquidated damages, the academic community has not formed a unified opinion. Even the definition of punitive liquidated damages does not have a unified view. The article tries to define the basic category of punitive penalty in the framework system of liquidated damages, to study the punitive damages in comparative law, and to sort out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punitive liquidated damages in China.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vague understanding of the application of punitive liquidated damages system,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application of punitive liquidated damages system in China.
【作者单位】: 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法院;
【分类号】:D92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学明;惩罚性违约金的比较研究(上)[J];比较法研究;1989年Z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世远;;违约金的理论争议与实践问题[J];北京仲裁;2009年01期

2 丁怡;;论违约金过高的调整[J];法制与社会;2010年30期

3 冷传莉;我国合同法对违约责任制度的完善[J];贵州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4 张海鹏;;论违约金的性质——以《合同法》第114条为中心[J];福建法学;2012年04期

5 郭丹云;各国立法上违约金性质比较研究[J];河北法学;2005年06期

6 韩世远;违约金的理论问题——以合同法第114条为中心的解释论[J];法学研究;2003年04期

7 郭丹云;试论违约金的法律概念和特征[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陈怀峰;密启娜;;违约金功能的司法适用[J];山东审判(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刘文信;;论惩罚性违约金的合理性——从体系化的视角评析我国合同法114条[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10 徐国栋;论市民法中的市民[J];天津社会科学;199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余艺;惩罚性赔偿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娄永;论违约金的调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高静;论我国侵权责任法中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完善[D];吉林大学;2011年

3 郑伟;论违约金的惩罚性与补偿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4 孙超;违约金争点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吴林;论违约金的数额调整[D];安徽大学;2011年

6 陈惠云;对违约金存在价值及适用问题的思考[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7 常宏磊;违约金数额调整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梅利群;违约金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9 谭瑞明;论违约金与意思自治的关系[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曾宪发;浅析中国合同法上的惩罚性违约金[D];清华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光华;欺诈消费者行为惩罚性赔偿责任立法比较[J];社科纵横;1999年05期

2 张云;产品缺陷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建立的经济分析[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俞铖;;反垄断法损害赔偿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4 向东;《消费者权益保护法》49条与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陈军芬,唐东楚;试论精神损害赔偿的“惩罚性”[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6 黄玲玲;我国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之完善[J];学术界;2003年03期

7 金福海;论惩罚性赔偿责任的性质[J];法学论坛;2004年03期

8 郭丹云;向东;兰志刚;;论进一步完善我国违约金制度[J];唐山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景欣;;揭开违约金在我国现代经济中的面纱[J];商场现代化;2009年01期

10 上官云;;浅议我国惩罚性违约金责任制[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佳;丛中笑;;“双倍赔偿”制度之我见[A];纪念《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颁布十周年有奖征文获奖文集[C];2004年

2 陈建平;;浅议《消法》第49条关于“惩罚性赔偿”的意义和可操作性[A];纪念《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颁布十周年有奖征文获奖文集[C];2004年

3 宋学军;翁建敏;;关于完善我国消费者索赔权的几点建议[A];纪念《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颁布十周年有奖征文获奖文集[C];2004年

4 张明;;法律应当设立和鼓励惩罚性损害赔偿[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5 张仁克;;欺诈与惩罚——对《消法》第49条的认识[A];纪念《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颁布十周年有奖征文获奖文集[C];2004年

6 胡红卫;陈驹;;试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若干问题的完善[A];纪念《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颁布十周年有奖征文获奖文集[C];2004年

7 钟澜;;定金在合同中的性质及其作用[A];2005乌蒙论坛论文集(三)[C];2005年

8 崔明太;;浅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A];纪念《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颁布十周年有奖征文获奖文集[C];2004年

9 刘继军;;《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法律分析[A];纪念《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颁布十周年有奖征文获奖文集[C];2004年

10 屈小玲;;试论《消法》的局限性和施行中存在的问题[A];纪念《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颁布十周年有奖征文获奖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英;浅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制度[N];贵州政协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吴飞;三鹿事件再总结 专家提议确立惩罚性条款[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3 莫毅军;什么情况下可以要求退房并向开发商索赔[N];法治快报;2006年

4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秘书长 张新宝;侵权责任法立法之功能定位[N];法制日报;2009年

5 曹 林;侵权损害赔偿的原则[N];甘肃法制报;2005年

6 苏晓敏;违约金的争议与立法探讨[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年

7 陈佳正邋刘英;违约金“过高”的认定和调整[N];江苏法制报;2008年

8 陈晓君;如何认识“假一罚十”[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4年

9 朱朝阳;本案约定违约金不应调整[N];江苏经济报;2007年

10 赵原 王芳;合同法违约金制度浅析[N];法制日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伍莉;惩罚性损害赔偿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2 王雨轮;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4年

3 阎军;论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4 顾占雷;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5 寿厉冰;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6 丑丽;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7 国淑霞;论惩罚性赔偿制度[D];吉林大学;2004年

8 李一娴;论违约定金的惩罚性[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吕巧珍;论惩罚性损害赔偿[D];清华大学;2003年

10 周伟中;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8827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8827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7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