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劳动合同法的比较
本文选题:劳动法 + 劳动合同法 ; 参考:《法制与社会》2012年02期
【摘要】:2007年6月29日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劳动合同法》终于在历经四次审议后表决通过了。这对于广大劳动者来说是值得欢欣的事情。《劳动合同法》的颁布,为劳动关系的调整提供了必要的法律支持,其开宗明义的"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立法宗旨更是为广大劳动者撑起了法律的"保护伞"。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现实是残酷的,用人单位不惜财力地期望规避法律责任,使得劳资双方不得不又一次处在交锋的对立面上。
[Abstract]:June 29, 2007 was a memorable day, and the Labor contract Law was finally passed after four deliberations. The promulgation of the Labor contract Law provides the necessary legal support for the adjustment of labor relations. The legislative purpose of "protecting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workers" is to support the legal umbrella for the majority of workers.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the reality is cruel, the employer expects to avoid the legal responsibility at the expense of financial resources, which makes the employers and employees have to be on the opposite side of the confrontation again.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分类号】:D922.5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玉浪;劳动报酬权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磊;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反思与完善[D];吉林大学;2006年
2 吴福常;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重构[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3 李俊丽;试论我国工伤救济机制及其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4 化炜;我国劳动标准立法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5 王爱梅;假期制度改革与立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王亚莉;论法律视角下的劳动关系[D];天津工业大学;2008年
7 王琳;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集体谈判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国栋;凌晨雪;;“劳工荒”验证《劳动合同法》的“功过”——同张五常教授在“新劳动法”上的观点进行商榷[J];财经政法资讯;2010年06期
2 王婧;;劳动合同法的双重标准[J];法人杂志;2006年05期
3 刘丽;;行政机关应遵守《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J];共产党人;2008年10期
4 刘欣;;新劳动法直指政府责任缺失[J];沪港经济;2008年12期
5 廖晓虹;;浅析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J];企业技术开发;2008年09期
6 东木;;新《劳动合同法》的思辩[J];中国纺织;2008年03期
7 肖良平;张小桃;;试论《劳动合同法》试用期制度的不足及其完善[J];商场现代化;2008年26期
8 廖秋子;;构建新型和谐的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在泉州实施情况的调查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肖斌;;新版《劳动法》:“阵痛”后的阳光[J];中国自行车;2008年03期
10 杨莉莉;;浅谈新劳动合同法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促进作用[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齐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的“软法”现象刍议[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张立富;;新《劳动合同法》与新型雇佣方式的发展[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孙为新;;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双倍处罚之我见[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黎秀蓉;;《劳动合同法》的博弈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赵武阳;唐跃军;苏勇;;二元劳工市场、解雇保护与劳动合同法[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周鹏;;劳动者权利与科斯逻辑的边界——兼评新《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的争议[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7 邱小平;;新时期我国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A];管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2008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资料汇编[C];2008年
8 刘沛佩;;浅析劳务派遣的《劳动合同法》规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9 陈诗达;;完善劳动(集体)合同制度,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10 肖永泼;;劳动合同法与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意愿[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沈衍琪;新劳动法并未引起“撤资威胁”[N];北京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宏宸;劳动新法促企业顺时而变[N];民营经济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吴飞;劳动法教授质疑《劳动合同法》[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郭妍;《劳动法》给学生就业带来新变化[N];陕西日报;2008年
5 ;劳动法教授质疑《劳动合同法》[N];就业时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田锦凡;中小企业因劳动法“变相”破产?[N];贵州政协报;2008年
7 乔新生;新劳动法:建立科学的利益博弈机制[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8 应华根邋见习记者 梁健;浙江民企尚未走出劳动法阵痛期[N];中华工商时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成静 实习生 马丁;新法:劳动权利之惑[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何春辉;新《劳动法》下的旅业尴尬[N];华东旅游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翼飞;公司管理人员的劳动法适用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2 刁慧娜;高校教师劳动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穆随心;劳动法“倾斜保护原则”正义价值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卫锋;《劳动合同法》与和谐劳聘关系的构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6 张在范;俄罗斯劳动法利益平衡理念的实现机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7 沈同仙;劳动力派遣中的政府规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8 李娜;退休再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9 夏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王天玉;工作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柯振兴;劳动合同法的双倍工资赔偿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白文钦;中韩劳动合同制度比较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3 张伊娜;完善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法律思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4 夏娇;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5 卿松;《劳动合同法》施行后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6 李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四川中小企业员工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7 王倩兮;劳动合同试用期规则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yぶ竞,
本文编号:18855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885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