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论我国企业间借贷合同效力的制度变革

发布时间:2018-06-12 01:31

  本文选题:企业间借贷 + 合同效力 ; 参考:《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摘要】:我国企业间借贷普遍存在,其存在和发展既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传统司法实践关于借贷合同绝对无效的判决理由也不能成立。目前禁止企业间借贷的相关规定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不能适应金融开放背景下企业多层次、多渠道融资需要。近年来,我国《合同法》《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间借贷采取了默许性规定,部分法院也直接或间接肯定了企业间借贷合同的效力,逐步有条件合法化企业间借贷行为已成为不可阻挡的立法和司法潮流。企业间借贷合同的效力变革需梳理现有企业间借贷相关规定,保持法律法规内部的统一性。明确企业间借贷合法有效条件、建立登记备案制度等,是实现企业间借贷契约化规范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Abstract]: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loans between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 are not in violation of the mandatory provisions of laws and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nor do they harm the social and public interests. Therefore, the traditional judicial practice on the grounds that the loan contracts are absolutely invalid cannot be established. At present, the relevant regulations prohibiting inter-enterprise lending have strong planned economy color, which can not meet the multi-level and multi-channel financing needs of enterpris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financial opening. In recent years, China's contract Law, Company Law and other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have adopted tacit provisions on inter-firm lending, and some courts have affirmed directly or indirectly the validity of inter-firm lending contracts. It has become an irresistible legislative and judicial trend to gradually legalize inter-firm lending. The reform of the validity of inter-firm loan contract needs to sort out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inter-firm loan and maintain the unity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It is the only way to realize the standardized development of inter-enterprise lending contract by clarifying the valid conditions of inter-enterprise lending and establishing the registration and filing system.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影子银行体系监管法律问题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2YJA820019)
【分类号】:D92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林清;;论企业间借贷正当性的法律分析[J];法学评论;2014年05期

2 管斌;张东昌;;金融排除及其制度克服——以吴英案为分析对象[J];经济法论坛;2013年00期

3 蒙瑞华;;公司借贷法律问题研究[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4 高晋康;;民间金融法制化的界限与路径选择[J];中国法学;2008年04期

5 彭冰;;非法集资活动规制研究[J];中国法学;2008年04期

6 岳彩申;;民间借贷规制的重点及立法建议[J];中国法学;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洋;;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的困境及其对策[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郭长虹;齐俊英;;民间金融现状分析及改进对策——基于对正规金融的影响[J];财会通讯;2012年08期

3 李泽文;吴昊;;私募基金法律监管的几个问题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21期

4 田光伟;;论涉众型金融犯罪[J];国际商务财会;2011年12期

5 宋志文;;民间借贷现状及相关金融法律法规的完善[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年06期

6 李泽方;;浅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从“孙大午案”谈起[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22期

7 汪世荣;“以贷还贷”纠纷中的保证人责任——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判决书为对象[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8 黄亚英;;论《纽约公约》与仲裁协议的法律适用——兼评中国加入《纽约公约》二十年的实践[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9 王松;庞永;;从国家“新政”的视角看我国民间金融的涅i弥厣鶾J];湖南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10 邢会强;;金融法的二元结构[J];法商研究;201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健飞;外资私募股权投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郑启福;中国合会法律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超;应收账款融资的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杨柏国;中国私募证券法律规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杨文硕;民间金融习惯法的实践逻辑[D];上海大学;2011年

6 仇晓光;公司债权人利益保护的法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7 田春雷;金融资源配置公平及其法律保障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8 李晓强;集资型犯罪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车丽华;我国非正规金融规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10 肖琼;我国民间金融法律制度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德风;;论利息的法律管制——兼议私法中的社会化考量[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2 彭冰;;商业银行的定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黄家骅,谢瑞巧;台湾民间金融的发展与演变[J];财贸经济;2003年03期

4 祖月,姜德水;试论我国法人产权制度之完善[J];当代法学;1997年05期

5 王广辉;法律规范的性质及作用[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5年06期

6 吴志攀;《证券法》适用范围的反思与展望[J];法商研究;2003年06期

7 孙鹏;;论违反强制性规定行为之效力——兼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52条第5项的理解与适用[J];法商研究;2006年05期

8 邢会强;;金融法的二元结构[J];法商研究;2011年03期

9 黄忠;;违法合同的效力判定路径之辨识[J];法学家;2010年05期

10 汪鑫;;论基本银行服务排斥及其治理[J];法学评论;2009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陈小莹邋费常泰;[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士新;浅谈违法行为的认定与民事合同效力之间的关系[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0年05期

2 姬丽娜,刘亚丽;企业转让合同效力的认定[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6期

3 张长青;谈“批准、登记”对合同效力的影响[J];轻工标准与质量;2001年04期

4 卢克建,王东升;网络合同效力及认定[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年05期

5 李戈;合同效力三题[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06期

6 黄金桥;论合同效力[J];律师世界;2003年04期

7 唐义虎;电子商务与合同效力问题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07期

8 吕来明;合同效力范围规则的立场选择与制度适用[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徐涤宇;合同效力正当性的解释模式及其重建[J];法商研究;2005年03期

10 潘丽;关于违法合同效力的若干问题分析[J];法律适用;2005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薛济民;;合同法与劳动法关于合同效力规定的比较[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赵宇涛;;浅谈对合同效力的认定[A];西安市工商局碑林分局、西安市碑林区工商学会2004年度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4年

3 张颖;叶金花;;论要式欠缺对合同效力的影响[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姚宗国;吕群蓉;;要式欠缺合同效力之补救探析[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赵凡;;代签名的保险合同效力的认定[A];浙江省2011年保险法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史琪敏;周胜;;浅析“假按揭”中的合同效力[A];中国合同法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7 张庆华;;关于合同效力性强制规定的识别[A];中国合同法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8 刘剑凌;;半费之讼之解[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建航 王峰;联合探矿或合作勘查合同效力的认定[N];中国矿业报;2013年

2 赵建宾;恢复合同效力两天后 被保险人被确诊肝癌[N];中国保险报;2004年

3 冯占新 王玉梅 李国生;确认合同效力需符合实际[N];人民法院报;2001年

4 杨奇;擅自出租他人房屋的合同效力[N];江苏法制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张维;24年储蓄合同效力不容置疑[N];法制日报;2013年

6 冯金严;合同诈骗中合同效力的认定[N];江苏法制报;2013年

7 记者 王斗斗 于呐洋;有合同效力的调解协议范围扩大[N];法制日报;2009年

8 本报通讯员 陆思滢;发包山地起纠纷 合同效力惹争议[N];广西法治日报;2014年

9 通讯员 郑淑梅 张慧芳;典当合同效力的认定与处理[N];浙江法制报;2014年

10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韩世远;正确运用裁判方法 依法认定合同效力[N];人民法院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昊明;中外合同效力若干法律问题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2 张恩典;合同效力之根源[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林一鸣;违法合同效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白维轩;合同效力判断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5 潘相斌;论合同效力的判定[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6 兰兆林;合同效力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7 谢超;论合同效力的法律规制[D];厦门大学;2006年

8 王远胜;论合同效力正当性的理论说明[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7年

9 李缘缘;意思表示构成要素对合同效力的影响[D];厦门大学;2007年

10 郑贺丽;国际法上的合同效力制度[D];郑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076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20076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1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