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超市中的隐蔽用工问题讨论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8-06-25 15:24

  本文选题:超市女工 + 隐蔽用工 ; 参考:《商》2012年05期


【摘要】:《劳动合同法》出台之后,劳务派遣中存在的争议得到了缓解,但是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又企图使用隐蔽用工的方式来降低雇佣成本,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逃避法律责任。近两年,超市中的销售女工的隐蔽用工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究其原因,社会发展的过渡阶段的不足和法律条文的漏洞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还要遵循客观事实,从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出发探讨解决对策。
[Abstract]: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Labor contract Law, the disputes in labor dispatch have been alleviated, but more and more employers are trying to use covert employment to reduce the cost of employment, infringe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workers, and evade leg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last two years, the problem of hidden employment of women sales workers in supermarkets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e reason is that the deficiency in the transitional stage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loopholes in legal provisions bear the unshirkable responsibility.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effectively, we should follow the objective facts and discuss the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at home and abroad.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分类号】:F721.7;F24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董保华;;“隐蔽雇佣关系”研究[J];法商研究;2011年05期

2 袁婷;;隐蔽用工成劳动合同法隐患[J];法治与社会;2010年07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董保华;;锦上添花抑或雪中送炭——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的基本定位[J];法商研究;2006年03期

2 黎建飞;;“派遣劳动”应当缓行[J];法学家;2005年05期

3 何小勇;对劳务派遣的法律思考[J];中国劳动;2004年11期

4 王全兴;;试论劳动者“进出”劳动关系的宽严选择——《劳动合同法(草案)》有关条文剖析[J];中国劳动;2006年09期

5 王全兴;;《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的劳动关系走向[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谢增毅;;美英两国就业歧视构成要件比较 兼论反就业歧视法发展趋势及我国立法选择[J];中外法学;200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其蔚;;劳务派遣扩大化的动因分析及其规制[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0年01期

2 宋建华;;创建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J];政协天地;2005年10期

3 董国勋;;劳动关系五种新解[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0年09期

4 徐冬梅;;劳务派遣用工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广场;2007年04期

5 田春润;向春华;;非正常程序建立的劳动关系如何终止[J];中国社会保障;2006年12期

6 彭光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障碍与对策[J];人力资源;2006年06期

7 ;四川发布和谐劳动关系十标准[J];山东劳动保障;2006年11期

8 ;这样办理手续能否终止劳动关系[J];中国社会保障;2006年11期

9 吴建华;;劳务派遣工权益保障现状应予关注[J];中国工运;2009年12期

10 李颖;;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妍;;和谐劳动关系的道德调节[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郭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劳动合同立法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A];2006中国管理学家论坛暨第八届中国管理创新大会论文集[C];2006年

3 陈诗达;;收入分配制度对劳动关系的影响[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4 陈诗达;;和谐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和谐的基础[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五辑)[C];2005年

5 马子富;;协调劳动关系 构建和谐社会[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5年年会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与和谐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陈诗达;;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劳动关系[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7 陈诗达;;收入分配制度对劳动关系的影响[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8 陈诗达;;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劳动关系稳定的政策建议[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9 陈诗达;;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中的劳动关系现状[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10 陈诗达;;新形势下劳动关系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思考[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静;创建劳动关系和谐单位活动启动[N];石家庄日报;2005年

2 宣云 谢志军;谱一曲和谐劳动关系的赞歌[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年

3 首席记者 齐泽萍;我省努力营造和谐劳动关系[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4 陈木兰;锡市依托社区协调劳动关系[N];锡林郭勒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许成宽;我省积极创建和谐劳动关系[N];安徽经济报;2010年

6 本报评论员 张宪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需找准平衡点[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白潇;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N];榆林日报;2010年

8 钱续坤 王德华;怀宁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N];安庆日报;2010年

9 徐侃 张凡;共建和谐 稳定劳动关系[N];安庆日报;2010年

10 记者 尹娜;构建和维护新区和谐劳动关系[N];滨海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巍;和谐劳动关系的政治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2 高新会;论转轨时期我国劳动关系的制度变迁[D];暨南大学;2006年

3 梁茵;构建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孙冰心;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高杰;私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6 时博;派遣用工的战略选择、制度构型和资源整合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7 蔡毅芬;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黄昆;劳动法主体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9 徐长玉;中国劳动力市场培育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10 沈同仙;劳动力派遣中的政府规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涛;我国劳务派遣制度中劳动关系性质及其雇主责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2 刘星;基层供电公司劳务派遣工作的研究与思考[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3 尹晨臣;现阶段我国劳务派遣中的劳资关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4 陈学勤;劳务派遣法律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谢璐芸;关于劳务派遣的规范与发展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6 孙茹;劳务派遣法律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7 高丽华;“三性”原则视角下我国劳务派遣立法发展方向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刘爽;劳务派遣人员与用工单位之间组织承诺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9 林琳;论劳务派遣中的雇主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张奇;劳务派遣之负效应与应对机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664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20664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4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