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论近因原则在保险理赔中的把握和应用

发布时间:2018-06-26 00:08

  本文选题:保险合同 + 近因原则 ; 参考:《保险研究》2008年07期


【摘要】:近因原则是我国保险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保险理赔的难点。尤其是对于既有责任免除情形又有保险事故(如地震)两种以上原因同时发生造成保险标的的损害或者被保险人身故或高残,保险公司是否承担保险责任,在学术界也存在不同的认识。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在于我国保险法没有对近因原则作出规定,造成法院和仲裁机构在处理保险合同纠纷时无所适从。本文在界定近因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民法上因果关系与近因原则的联系与区别,并结合具体的案例,详细阐述了近因原则在保险理赔中的具体把握和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保险立法的具体建议,旨在指导保险和司法实践活动。
[Abstract]:The principle of proximate cause is one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insurance contract law in China. In particular, whether the insurance company is liable for the loss of the subject matter of insurance or for the death or high disability of the insured as a result of two or more causes of both the exemption of liability and the occurrence of an insurance accident (such as an earthquake), There are also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in academia. The reason for this problem lies in the fact that the insurance law of our country has not stipulated the principle of proximate cause, which causes the court and the arbitration institution to be at a loss when dealing with the dispute of insurance contract. On the basis of defining the connotation of proximal caus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 and difference between causality and principle of proximal cause in civil law, and expounds in detail the concrete grasp and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proximate cause in insurance claim settlem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ncrete suggestions to perfect the insurance legislation in China, aiming at guiding the practice of insurance and judicature.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分类号】:D922.28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礼强;民法哲学论——由民法学出路和法哲学纲要阐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萧也红;论平等原则的地位、面临的问题及补救[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7年Z1期

3 申卫星;对民事法律关系内容构成的反思[J];比较法研究;2004年01期

4 刘军;;《教师法》对教师权益的保护及其存在的问题[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陈德敏,峥嵘;合同解除及其效力探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田玉军;论民法的诉讼时效制度对权利的保护[J];昌潍师专学报;2001年04期

7 张楚;论产权移转登记在房屋买卖中的效力[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8 施天涛,李旭;期货交易概念之法理甄别[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9 马俊驹,曹治国;守成与创新——对制定我国民法典的几点看法[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10 丁俊峰,张媛媛;关联企业中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的适用[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曹淑江;;公立高校银行贷款中的法律问题探讨[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叶红;;完善理赔制度 构建和谐理赔环境[A];“创新·和谐·发展”征文颁奖仪式暨保险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鹏;;环境污染侵害民事责任的探讨[A];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下)[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光林;企业产权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徐菁;论公司法的边界[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3 柳琳;中国农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法律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金剑锋;关联公司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5 王煜宇;中国社会转型期商人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6 杨挺;民办高等学校产权配置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路;投资银行诚信责任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8 徐彦冰;公司清算法律制度之国际比较[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9 杜文俊;单位犯罪人格刑事责任的构建与论证[D];吉林大学;2006年

10 李霞;成年监护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立强;代理权若干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邴玉阶;论我国民事法律制度中有关代理的几个问题[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卢映群;消费信用合同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姜文;论公司法人机关成员的民事责任[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5 孔朋;论提单并入条款的法律效力[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6 李大军;论我国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7 廉晓春;不当得利请求权的构成及抗辩[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8 陈铭绯;论提单权利的法律性质[D];上海海运学院;2001年

9 陈万进;论环境侵权与环境权的救济[D];郑州大学;2001年

10 杨越;国际债券信托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泽福;郭雪颖;;从个案看保险近因原则的适用[J];法制与社会;2011年21期

2 罗登文;杨锐;梅寒;;保险纠纷案件中因果关系的判断——交通事故后伤者跳楼身亡引发的思考[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1年03期

3 仲伟珩;;德国保险法的投保人告知义务规定对我国审理保险纠纷疑难案件的借鉴[J];人民司法;2010年21期

4 马宁;;保险法中保证制度构造及其现代化转型——以英国为视角[J];环球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5 易卫中;黄素梅;;论违反保险法告知义务后解除权的行使[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王卫国;;论保险法的修改与完善——以“保险合同法”为视角[A];中国商法年刊(2007):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商法建设[C];2007年

2 朱晓光;;新《保险法》实施对人身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影响——从保险合同法角度[A];山东省保险学会2009年“防控风险·化危为机·实现保险强省新跨越”主题征文颁奖仪式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杨奕;;论保险理赔中的近因因果关系的辨认[A];中国商法年刊(2007):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商法建设[C];2007年

4 高宇;;我国《保险法》修订草案的若干问题——兼论《保险法》的立法精神与立法技术[A];中国商法年刊(2007):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商法建设[C];2007年

5 欧秋钢;;解读寿险公司的诉讼官司[A];北京保险学会2006专题评选——“保险官司,必须捧好的‘烫山芋’”[C];2006年

6 王磊;;论保险法上的如实告知义务——兼评我国《保险法》的进一步完善[A];中国保险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郭丹;;保证保险人代位求偿权探析[A];中国商法年刊(2007):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商法建设[C];2007年

8 谢海波;唐瑭;;论环境责任保险合同之原则[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罗Z泵,

本文编号:20681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20681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9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