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劳动者的隐私权保护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27 15:25
【摘要】:劳动关系最本质的特征之一就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人身从属性,这也是劳动关系区别于其他法律关系的特征之一。2010年7月1日施行的《侵权责任法》将隐私权作为一种独立的司法权利予以规定和保护,使得隐私权的保护意识更加深入,劳动者的隐私权保护意识日益强烈。普通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监督管理下,在用人单位提供的场所工作,当然存在保护个人隐私权的问题。这时便出现了用人单位知情权与劳动者隐私权之间的冲突。如果用人单位行使权利不当,便会侵害劳动者的隐私权。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属于弱势一方,用人单位以其在经济上的优势地位,常常会侵犯到劳动者的隐私权。在现实生活中,此类状况比比皆是。劳动者隐私权是劳动者人格权的一种,是劳动者享有的一项基本人权,是隐私权在劳动关系领域里的具体表现,是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享有的个人生活安宁和个人信息不受侵害的权利。本文探讨了劳动者隐私权与用人单位知情权的冲突与对立,我国国内已有立法关于劳动者隐私权方面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以及一些省市的规章都是从用人单位管理权、知情权的角度出发,要求劳动者向用人单位如实提供有关个人信息,没有明确保护劳动者隐私权的条款。欧美等发达国家以及我国港台地区,有关劳动者隐私权的专门性法律法规较多,有的甚至设立了专门的保护劳动者隐私权的机构,可见他们对劳动者隐私权问题的重视和保护。在分析国内外立法规定的基础上,阐述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鉴于我国关于劳动者隐私权保护规定的缺失,在借鉴国外及我国港台地区先进立法经验和司法实践的基础上,提出针对完善我国劳动者隐私权保护制度的意见,分别从劳动者隐私权保护的法律原则、法律建议和措施这三个层面逐一提出一些建议和要求,构建一套完整的劳动者隐私权保护的制度性框架,以期望在平衡劳动者隐私权与用人单位管理权的冲突之中,协调好双方利益,找到一条能够更好维护劳动者隐私权益的道路。
[Abstract]:One of the most essential features of labor relations is the personal subservience between the laborer and the employing unit. This is also on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bor relations that are different from other legal relations. The Tort liability Law, which came into effect on July 1, 2010, stipulates and protects the right to privacy as an independent judicial right, which makes the consciousness of privacy protection more profound. Workers' sense of privacy protection is increasingly strong. Under the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unit of choose and employ persons, the ordinary laborer works in the place provided by the unit of choose and employ persons, of course, there is the problem of protecting personal privacy. At this time, there is a conflict between the right to know and the right to privacy of workers. If unit of choose and employ persons exercises right inappropriately, can violate laborer's privacy right. In the labor relations, the laborer belongs to the weak party, the employing unit often infringes the laborer's right of privacy with its superior position in the economy. In real life, such situations abound. The right to privacy of workers is a kind of personal right of workers, a basic human right enjoyed by workers, and a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f the right of privacy in the field of labor relations. It is the right of the laborer to enjoy the peace of personal life and the right not to be infringed upon by personal information in the labor relation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flict and opposition between the right to privacy of workers and the right to know of employers. In our country, there is still a blank in the legislation on the right to privacy of workers. The Labor Law, the Labor contract Law, and the regulations of some provinces and cities all proce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ight of employer management and the right to know. Workers are required to truthfully provide relevant personal information to employers, without explicit provisions to protect workers' right to privacy. In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Europe and America as well a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 there are many special laws and regulations on the right of workers' privacy. Some even set up special organizations to protect the right of workers' privacy. It can be seen that they attach importance to and protect the issue of workers' right to privacy.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legislation, the paper expounds its reference significance to our country. In view of the lack of regulations on the protection of workers' right to privacy in our country, based on the advanced legislative experience and judicial practice of foreign countries and Hong Kong and Taiwan region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perfecting the protection system of workers' right to privacy in our country. From the legal principles, legal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of the protection of workers' right to privac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requirements one by one, and constructs a complete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for the protection of workers' right to privacy. In order to balance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right to privacy of workers and the management right of employers, the author hopes to coordinate the interests of both sides and find a way to better protect the privacy rights of workers.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92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乾宝;试论隐私权[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冯广森;应当尽快填补对隐私权保护的法律“空白”[J];学习论坛;2001年01期

3 李凤莲;刍议隐私权在网络环境下的保护问题[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高超;浅谈隐私权[J];昌吉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5 曾庆洪,邹兵;关于隐私权有关问题的探究[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6 赵勇 ,罗岳林;隐私权的宪法保护[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S2期

7 罗丽华,周静;论高校学生隐私权及其保护[J];理论月刊;2002年03期

8 王晶;试论网络空间隐私权的侵权与保护[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9 李建群,陈金平;论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保护[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S1期

10 胡林龙;关于隐私权的理论思考[J];宜春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盛达;;隐私权保护法制需要借鉴何种理论模式?[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黄晓红;;论公共文明建设——以知情权和隐私权的伦理冲突及应对为例[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3 刘永;;隐私权是什么?[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崔雪丽;;隐私权与相关权利的冲突及其解决[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高文英;;从公安资讯收集谈公民资讯隐私权的保护[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6 曹海荣;;论读者隐私权的保护[A];全国高校社科信息资料研究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3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林敏;;政府信息公开中知情权和隐私权的冲突与协调原则[A];福建省社会科学信息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周红蔚;闵雅莲;;关于病人隐私权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思索[A];全国中医、中西医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杨蓉;;基本权利体系模型假设——以“隐私权”为范例[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张效羽;;隐私权的道德困境及其化解——论公法隐私权与私法隐私权[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邓飞;李某某案再看 隐私权保护不成体系[N];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

2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张颂 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 张越;从英小王子再谈隐私权保护[N];法制日报;2013年

3 于立刚;论自愿型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保护[N];天津政法报;2013年

4 东莞执业律师 邓杰;隐私权保护缺陷当由法律来弥补[N];东莞日报;2013年

5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张颂 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 张越;网络环境下公众人物隐私权司法保护的原则[N];人民法院报;2013年

6 烟台大学法学院 孟晶晶;差别保护名人隐私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张靖;法律怎样保护消费者隐私权[N];北京日报;2003年

8 刘武俊;被法律冷落的隐私权[N];法制日报;2002年

9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博士研究生 朱巍;公众人物隐私权的限制与保护[N];人民法院报;2008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 刘作翔;隐私权:宪法视野的考察[N];北京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徐亮;论隐私权[D];武汉大学;2005年

2 可欣;论隐私权[D];吉林大学;2007年

3 张莉;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向燕;搜查与隐私权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5 王秀哲;隐私权的宪法保护[D];苏州大学;2005年

6 张春霞;限制与保护:刑事诉讼中的隐私权[D];四川大学;2005年

7 石睿;空间隐私权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纪建文;知情权论[D];山东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佳欣;论公众人物的隐私权[D];西北大学;2009年

2 黄敏华;论公众人物的隐私权[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闫敏;隐私权的宪法限制[D];厦门大学;2009年

4 陈智富;共同隐私权法律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5 徐艳艳;论美国隐私权宪法保护及其启示[D];山东大学;2009年

6 程海军;公众人物隐私权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王若嘉;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张婧;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与协调[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郑鸣;论公众人物隐私权[D];武汉大学;2005年

10 陈丽丽;隐私权的一般理论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482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21482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8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