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合同解除权行使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15 12:37
【摘要】:任何合同都有终止的一天,只不过终止的原因各异,有些是基于权利义务的履行而终止,有些是因抵销而终止,有些归于债务的免除而终止,有些是因解除而终止。其中,当事人因合同目的无法实现进而行使解除权使合同终止的情况较为复杂。当事人基于何种考虑决定解除合同,又在什么情况下才会享有解除权,之后又履行何种程序行使解除权,而解除权在何时方可生效,其生效后所产生的法律效果又如何?基于这些问题,合同解除制度大致分为三部分,即合同解除的事由,合同解除的行使,合同解除的效果。其中,事由是因,效果是果,而行使则是搭成因果的桥梁,,是合同当事人借助法律手段使自己尽最小的损害脱离合同束缚的途径。因此,要想使已经成立的合同得以合理合法的解除,合同解除权的行使尤为重要。本文即是对合同解除的行使程序问题的研究,以期对现今我国学术界和司法界中产生的关于合同解除的行使程序问题有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本文共分四大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论述了合同解除权行使的主体,首先从限制的必要性,主体资格的界定两方面概括介绍了合同解除权的行使主体,接着讨论了不同情况下解除权的归属,分别是违约方是否享有解除权,不可抗力情形、情事变更情形、双方均违约的情形解除权的归属。笔者认为,不应赋予违约方解除合同的权利;不可抗力情形双方当事人均享有解除权;情事变更情形下双方当事人可诉请法院解除合同,但不得自行解除合同;双方均违约情形,负主要责任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一方不享有解除权。 第二部分具体阐述了合同解除权行使的客体。并从五部分进行论述,分别是肯定成立并生效合同是解除权的行使客体,已成立未生效合同亦属于解除权行使的客体,单务合同和继续性合同均可以适用解除制度,但非债权合同不是解除权行使的客体。 第三部分论述合同解除权行使的时间。首先阐述了合同解除权行使时间的属性,笔者认为其属除斥期间。接下来进一步论述了解除权除斥期间的长短,法释[2003]7号第15条的规定可以予以参考,但基于合同种类的多样性,法律无法就每一样合同规定具体的除斥期间,当事人自行约定是最佳的选择。另外对于除斥期间的起算,笔者认为应自解除权发生之日起算。对于解除权发生之日的认定,笔者认为应为《合同法》第九十四条规定的法定事由发生之日,针对其中的第三款迟延履行的解除,应为相对方经权利人催告后的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时权利人享有解除权。另外笔者认为相对人催告程序不能作为解除权消灭的必要程序。 第四部分论述合同解除权行使的程序——通知程序,这是整个论文的核心。笔者从十个方面对通知程序进行论述,首先对通知予以法理阐述,对其涉及的法律条文进行区分;其次对现今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分别是非因通知方过错的迟延解除通知是否有效,守约方催告履行与通知的关系,排除催告特约的效力,通知解除模式的解除权行使可否适用诉讼,诉讼解除方式中通知的认定、法院裁判的性质、合同解除的生效时间。对争议较大的“诉讼解除方式中通知的认定”,“诉讼解除中合同解除的生效时间”等问题,笔者通过例举法院的裁判案例,了解现实中法院的处理方式,并且对我国立法中出现的问题,如法律漏洞,法律术语的不规范等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力求全面深入的阐述合同解除权行使的程序问题,使读者对其了然于胸。 第五部分论述了合同解除权行使的程序——相对人异议。首先对相对人异议做概括性阐述,论述了其概念、内容、对象、形式;其次论述了相对人异议行使的效力,异议过程中合同的状态,相对人提出异议的时间限制。对于相对人异议行使的效力,笔者通过司法案例进一步予以说明。 合同解除权的行使程序问题研究属于法律研究中的制度类。因此,将法律理论与司法实践相结合是必不可少的。但笔者认为,全文引述司法案例不仅耗费大量笔墨、占用较多篇幅,而且预期效果并不显著。为了例举更多案例,笔者在正文中仅适当引用法院的部分裁判,并在参考文献中标明案例出处,以供读者查阅,了解具体案情。 以上是对论文主要内容的概述,希望有助于读者对论文进行初步了解。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邬正龙;;预期违约之合同解除与保证人之责任承担[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5期

2 汪东丽;;关于合同通知解除制度的反思[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1年07期

3 胡双双;;合同解除若干问题的研究[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张卓;;新《保险法》下保险合同条款对保险消费者权益的保护[J];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07期

5 王涛;;试论我国对解除合同异议期间的司法解释[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年07期

6 邢怡;杨巍;;解除权成就后又要求对方继续履行的应视为放弃合同解除权[J];人民司法;2011年06期

7 ;农作物种子经营指南(之二十二)[J];农家参谋(种业大观);2011年07期

8 罗曙光;苏秋斌;;破产管理人对租赁合同的解除权透析[J];中国律师;2010年04期

9 朱保东;;解除权有效行使的司法认定[J];人民司法;2011年06期

10 石光乾;;试析保险标的保护归责标准:以纠纷裁判为考察——兼评新《保险法》第51条[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谢琴;;新《保险法》实施对保险经营管理的影响——一个规范性比较分析[A];山东省保险学会2009年“防控风险·化危为机·实现保险强省新跨越”主题征文颁奖仪式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9年

2 傅明华;;违反和解协议的法律救济[A];中国合同法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3 明平洲;张侃;;新《保险法》对机动车辆保险经营的影响及对策[A];中国保险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入选论文集(实务卷)[C];2010年

4 赵正堂;朱骅;李园;;中美保险法告知义务之比较研究[A];深化改革,稳中求进:保险与社会保障的视角——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2[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人民法院 吴亚玲;合同解除权制度完善探析[N];人民法院报;2009年

2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陈德胜 律师;企业该如何行使法定合同解除权[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3 ;银行该如何行使合同解除权[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1年

4 王开洞 车行义;合同解除权该如何行使[N];检察日报;2004年

5 夏明丰 丁蔚;本案被告是否享有合同解除权?[N];江苏法制报;2005年

6 北京世联新纪元律师事务所 雷存柱;越南公司是否有合同解除权[N];国际商报;2003年

7 徐仪锋 邵宝华;从本案看合同解除权的适用[N];江苏经济报;2003年

8 ;房屋买卖中 合同解除权应及时行使[N];房地产时报;2003年

9 中国人寿绍兴分公司 张宝成;浅谈保险人的保险合同解除权[N];法制日报;2010年

10 ;行使合同解除权有期限吗[N];房地产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杜晨妍;合同解除权行使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姜南;保险合同法定解除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3 王雪杉;保险法告知义务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徐玉梅;根本违约论[D];黑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家希;合同解除权行使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韩笑恬;合同解除权行使期限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贾笛;论合同解除权的行使[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4 梁文彬;合同解除权行使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石智睿;鹏程公司与大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法律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6 娄娉娉;论合同解除权的行使[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王皓;寿险合同解除权与维持利益冲突及其解决途径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8 刘祁;我国合同解除权异议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静;论违约方的合同解除权[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10 杨任;合同解除权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333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23333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a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