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有欺诈行为”经营者赔偿责任的体系化思考——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为视角

发布时间:2019-04-03 07:22
【摘要】:从法解释学视角看,"知假买假"者也是"消费者",应适用《消法》第55条经营者赔偿责任。《消法》第55条所体现的债的问题也颇值得关注;从合同法视域看,《消法》第55条所涉及的合同属于无效合同或可变更可撤销合同,合同当事人之一经营者的责任是因(合同无效或被撤销而引发的)缔约过失之债而产生的赔偿责任,《合同法》第113条第2款关于《消法》第55条的特殊规定应当在《合同法》合同效力篇而不是违约责任篇予以规定;从债法角度看,实施欺诈行为并作出"假一赔十"表示的经营者,应依缔约过失之债和单方允诺之债的相关规定,分别承担赔偿责任。
[Abstract]: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law hermeneutics, those who know and buy fake are also "consumers", and the liability of operators should be applied in Article 55 of Consumer Law. The problem of debt embodied in Article 55 of Consumer Law is also worth paying attention to.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tract law, the contract referred to in article 55 of the Law of Elimination is an invalid contract or a mutatis mutandis cancellable contract. The liability of one of the parties to the contract is the liability for liability arising from the fault of contracting (arising out of the invalidity or revocation of the contract), The special provisions of Article 113, paragraph 2, of the contract Law concerning article 55 of the Law of Elimination shall be stipulated in the contract effect part rather than the liability for breach of contract secti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debt law, the operators who commit fraud and make "false one-to-ten" representations should be liable for compens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contractual negligence debt and the unilateral promised debt respectively.
【作者单位】: 中原工学院法学院;
【分类号】:D923.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宋征,胡明;从王海打假案看知假买假者是否消费者——法解释学意义上的分析[J];当代法学;2003年01期

2 杨立新;“王海现象”的民法思考──论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的惩罚性赔偿金[J];河北法学;1997年05期

3 赵英良;试论“假一罚十”的法律适用[J];河北法学;2001年04期

4 赵倩;;论经营者高于法定赔偿承诺的法律效力——基于“假一罚十”案例的整理与研究[J];经济视角(下);2010年09期

5 李振宇;黄少安;;“知假买假”的法经济学分析[J];制度经济学研究;2003年02期

6 李友根;;对消法第49条的修改建议[J];中国审判;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冰涛;论知识产权的侵权损害赔偿原则[J];中国司法;2003年03期

2 李胜利;钱联莲;;王海消费者身份之辩护[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王新红;;论经济法诉讼的实体法支持[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远东;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民事责任的适用[J];法律适用;1998年08期

5 孔东菊;;论惩罚性赔偿在我国立法中的确立和完善——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到《侵权责任法》[J];法学杂志;2010年08期

6 黄媛媛;论产品责任中惩罚性损害赔偿制[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7 金健;;“知假买假”问题综述(二)[J];消费导刊;2008年18期

8 吴云旋,吴军明;完善我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9 荣振华;;惩罚性赔偿制度思辩——兼评我国《侵权责任法》第47条[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赵耀荣;关于产品责任的两点看法——产品缺陷及损害赔偿的思考[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新红;经济法纠纷司法解决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2 黄鸿图;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余艺;惩罚性赔偿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4 庄晓华;法官自由裁量权及其限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5 杜称华;惩罚性赔偿的法理与应用[D];武汉大学;2012年

6 陈年冰;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7 赵毅;罗马法错误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志敏;民事欺诈法律调整的冲突与协调[D];苏州大学;2010年

2 龚忻;消费领域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谢毓焕;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4 张豪;我国反垄断法实施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王娟;惩罚性赔偿在我国存在的问题及完善[D];吉林大学;2011年

6 吴捚;中奖允诺的法律性质及撤销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董洪涛;论大规模侵权纠纷的社会法救济[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兰宁;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赵倩;惩罚性赔偿的基数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王莉;反垄断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邱彦;;“假一赔十”条款的法律效力[J];法人杂志;2007年07期

2 王卫国;中国消费者保护法上的欺诈行为与惩罚性赔偿[J];法学;1998年03期

3 柳新元;制度安排的实施机制与制度安排的绩效[J];经济评论;2002年04期

4 黄少安,李振宇;悬赏广告的法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2002年05期

5 梁慧星;电视节目预告表的法律保护与利益衡量[J];法学研究;1995年02期

6 王利明;消费者的概念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调整范围[J];政治与法律;2002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梁慧星(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N];人民法院报;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蒲川;非事故医疗损害的民事责任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5年11期

2 姚锐敏;;行政追偿与公务员的赔偿责任[J];行政论坛;2006年01期

3 彭容;;浅析学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归责原则[J];现代企业教育;2007年16期

4 田光;;浅析酒店的安全保障义务——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谈起[J];法制与社会;2008年31期

5 朱子勤;陈娟;;试析我国有关航班延误的法律规定[J];行政与法;2008年11期

6 李建宁;;浅谈高校在校学生人身损害的赔偿责任[J];法制与社会;2010年17期

7 毕雁英;;行政立法不作为责任研究[J];法学杂志;2010年08期

8 朱立兵;马子U,

本文编号:24530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24530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4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