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物买卖中的划拨
[Abstract]:Transfer is a unique concept in the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 It refers to the act of clearly indicating that the goods have been attributed to the relevant contract by entering into a contract, marking the goods, or submitting documents, giving notice to the buyer, etc. In common law, this concept has special legal significance in the aspects of ownership of goods, risk transfer of goods and relief for breach of contract.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special objects and goods to be determined is the main basis for transfer.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contracts for the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 also provides for the specificity of goods in the rules affecting the risk transfer of goods. However, the contract Law of our country evades the problem of allocati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perfecting legislation, in the process of amending the contract Law of our country in the future, in the clause on the risk transfer of goods, we should add the specialization of goods as the prerequisite for risk transfer, and make clear provisions on the special rules of non-specific objects.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96.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登华;;试论可仲裁范围的限与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张目强;;UCP600对跟单信用证项下银行审单规则的新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3 汪金兰;;论国际私法上的国际惯例及其在国内的适用——兼评民法典草案第九编第3条第2款及第4条的规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卞莉;;国际多式联运单证法律性质新探[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5 施佳;;两大法系代理制度的比较研究[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1期
6 柴融伟;;晚清对外贸易商习惯探微[J];北大法律评论;1998年01期
7 方新军;;对我国合同法第402、403条的评说——关于两大法系代理理论差异的再思考[J];北大法律评论;2001年02期
8 李中原;;中世纪罗马法的变迁与共同法的形成[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9 张平华;刘耀东;;间接代理制度研究——以《合同法》第402条与第403条为中心[J];北方法学;2009年04期
10 王瑞;;现代商人法溯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媛;董小龙;;北京2008年奥运仲裁的司法监督问题研究[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奥运精神与世界和谐”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2 郑玲丽;;国际贸易关系的法治与全球治理[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七)[C];2008年
3 杜焕芳;;涉外民商事案件管辖权实证研究——一个以司法为中心的考察[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私法卷)[C];2006年
4 应坚;范剑虹;;澳门仲裁裁决异议立法的比较研究[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私法卷)[C];2006年
5 郑玲丽;;国际贸易关系的法治与全球治理[A];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二○○七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霁;;论ICC示范仲裁条款在我国的效力及其相关问题——兼评《仲裁法》司法解释中的有关规定[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7 章博;;仲裁协议效力扩张理论视野下的提单仲裁条款转让[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8 李广辉;;司法管辖权与仲裁管辖权冲突之解决[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王玫黎;宋秋婵;;法院与仲裁庭“伙伴关系”论[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管秀红;吴呈祯;;论国际商事仲裁的司法审查[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翔;当代国际商事仲裁实体法适用之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吕鸣;《鹿特丹规则》与相关货物运输公约的冲突及其协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王生长;仲裁与调解相结合制度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4 傅明;全球电子商务法统一化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5 史飚;商事仲裁监督与制约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侯登华;仲裁协议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寇丽;现代国际商事仲裁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池漫郊;多方多合同仲裁的挑战与对策[D];厦门大学;2004年
9 李章军;国际海运承运人责任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10 尹立杰;GATS框架下的跨国银行监管[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春红;我国银行保理业务风险之法律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瑜;买卖合同风险移转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汪育玲;论买卖合同标的物的风险负担[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周谅;调裁制度的发展与理论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罗婷;论国际商事仲裁第三人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杨万顺;《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的新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张庆明;海上保险国际统一法律制度构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姚华妹;论美国国际贸易法院的司法审查及借鉴[D];湘潭大学;2010年
9 杨青红;信用证项下汇票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钱学云;中国本土语境下的法律建构[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解瑞;;CISG的根本违约与我国合同法的完善[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1年04期
2 崔建远;;债权人代位权的新解说[J];法学;2011年07期
3 张昊;王静;;信贷资产转让的法律风险分析与防范[J];上海金融;2011年08期
4 刘超;;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纠纷中损害赔偿方式应注意的问题[J];华章;2011年22期
5 周江洪;;风险负担规则与合同解除[J];法学研究;2010年01期
6 段来;;情势变更原则与商业风险的界限[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金琳;;试论我国合同法中不安抗辩权制度在实践中的滥用及防范[J];法制与社会;2011年22期
8 侯鹏;;浅议合同法的不足及其完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年07期
9 刘玲;;《国际商事合同通则》与《合同法》的比较分析——以其适用为研究对象[J];商品与质量;2011年S7期
10 张跻智;寇建柱;;再谈情事变更原则的法律适用[J];法制与社会;2011年2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廉恩臣;;论国际货物买卖中的风险转移[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下卷)[C];2000年
2 顾长浩;马贝艺;孙贤程;;建设工程承包款的优先受偿权——对《合同法》第286条立法原义的思考[A];2000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0年
3 吴清旺;;论我国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制度[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4 张志国;;试论合同法的实施对于国际货运代理业的影响[A];中国律师2002海商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张麦昌;;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及其实现——兼谈《合同法》第286条的理解与适用[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侯国跃;;关于合同概念与《合同法》适用对象的思考[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7 郭昆鹏;赵丹丹;白腾飞;于培明;;制药企业新药研发风险的应对策略[A];2009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国家药物政策与《药品管理法》修订研究”论坛论文文集[C];2009年
8 张彤;;欧洲合同法的最新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A];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法律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钱蓓桢;;论物权所有权转移及风险责任的关系——兼论所有权保留情况下的风险责任问题[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何蒲明;;利用农产品期货市场探索粮食补贴新思路 基于美国的经验[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外交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副教授 许军珂;《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及其在我国的实践[N];人民法院报;2005年
2 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 刘雁兵;买卖合同中双方均未违约的风险转移原则[N];人民法院报;2004年
3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张 谷;种类物与特定物的区别及意义[N];人民法院报;2003年
4 何韶宇;常见外贸术语含有的风险转移[N];中国化工报;2001年
5 CBN记者 俞燕;中信保发布《国家风险分析报告》:金融风险向财政风险转移[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6 史烈英 杨毅斌;有体物买卖合同中的风险转移[N];国际商报;2000年
7 史烈英 杨毅斌;有体物买卖合同中的风险转移(全文完)[N];国际商报;2000年
8 甘肃省民勤县人民法院 刘文基;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与风险转移[N];人民法院报;2007年
9 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人民法院 郭荣芬;特定物所有权的转移时限[N];人民法院报;2009年
10 孔祥东 陈 林;关于“特定物买卖所有权之转移”的探讨[N];人民法院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载宇;国际货物买卖中所有权功能的弱化[D];武汉大学;2012年
2 杜林;重大灾害风险分散机制下保险经营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3 周志刚;风险可保性理论与巨灾风险的国家管理[D];复旦大学;2005年
4 董灵;论合同法上的诚信机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5 林新生;合同的形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
6 王丽娅;宏观经济风险部门间分担与转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7 杨亦民;基于大股东控制的融资结构对企业投资行为影响及其经济后果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8 孙秋枫;合同法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9 姚飞;中国保险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蒋志明;两岸民事违约责任之比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志艳;国际货物买卖风险转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杨慧;论国际货物买卖中的风险转移制度[D];外交学院;2010年
3 姬翠梅;国际货物买卖中风险转移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4 丁嘉宏;国际货物买卖中出卖人的品质担保责任[D];苏州大学;2005年
5 罗惠铭;国际货物买卖中违约情况下的风险转移问题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6 王彦;国际货物买卖中的风险转移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7 陈玲玲;国际货物买卖中违约对风险转移的影响[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8 李志东;国际贸易中违约情况下风险转移制度的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9 李彬;《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路货风险转移制度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10 严继东;国际货物买卖中风险转移比较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108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2510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