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法系原因理论的形成、发展及其意义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cause theory of contract validity in French law system was founded by jurists Thomas, Poitier and others in the 18th century, and reflected in the French Civil Code of 1804. Its core content is to emphasize objective and external reciprocity obligations as the condition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debt. This theory gets rid of the ethical color of contract debt since the Middle Ages and embodies the value pursuit of individualism political philosophy in the 19th century. However, the theory also has many defects and has been criticized by counter-cause theorists. Critics point out that the traditional cause theory is historically false, uncertain and of no practical value. In this regard, the new causalism, represented by jurists Henri Capitant and Flur, modifies the traditional theory, puts forward "monism" and "dualism" respectively, and refutes the criticism of counter-causationists. The course of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ause theory of French law system shows that the interpretation theory of contract validity needs to overcome a dilemma, that i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protecting individual freedom and maintaining public order, which also exists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Therefore,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above course has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perfection of contract law theory in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56.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徐涤宇;合同概念的历史变迁及其解释[J];法学研究;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先林;论反垄断法的基本价值[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2 强昌文;论利益的法律调整机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方旭红;论“黄祸论”的形成根源及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刘少杰;;社会学的相对性与起点多元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尚华,孟庆保;关于完善我国证券业律师服务机制的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6 刘素英;论欧洲违宪审查模式对中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借鉴意义[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赵晓力;比较法的力量与弱点何在——《比较法的力量与弱点》第十二章读后[J];比较法研究;1996年01期
8 谢佑平;差异与成因:中国古代“辩护士”、“讼师”与现代职业律师[J];比较法研究;2003年02期
9 顾元;中国传统衡平司法与英国衡平法之比较——从“同途殊归”到“殊途同归”[J];比较法研究;2004年04期
10 易军;;论私法上公序良俗条款的基本功能[J];比较法研究;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吕忠梅;;论环境物权[A];探索·创新·发展·收获——2001年环境资源法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1年
2 陈元欣;王健;;论体育仲裁监督机制的构建[A];2006年体育仲裁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颖;禁止证券欺诈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熊菁华;论行政不作为的救济[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杨汉平;政府采购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杨伟东;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强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周昀;反垄断法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6 陈章乐;社会主义法治化初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钟爱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政治权力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8 卓泽渊;法的价值总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9 赵雪纲;论人权的哲学基础[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10 孙相东;地缘政治学的性质:一种多维视角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文章;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2 黄敬才;黄遵宪西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罗婧;世界交往新潮与中国主动走向世界机遇的错失:1760—1840[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李天弟;中国反垄断法一般理论研究[D];广西大学;2001年
5 彭春华;晚清政治法律著作汉译模式研究[D];广西大学;2001年
6 李冠新;法治的信仰与法律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7 冯旭峰;物权行为理论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8 刘淼;朴正熙政权的特征、绩效与局限性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9 邓志宏;美国行政程序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10 卢映群;消费信用合同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5133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2513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