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默示拒绝履行的构成要件
【作者单位】:
【分类号】:D92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毕玉谦;举证责任分配体系之构建[J];法学研究;199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成协中;;中国行政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模式与规则重构[J];北大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2 李文杰;浅谈民事诉讼中的事实推定[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3 吴献雅;;经验法则类型化研究——以民间借贷案件为中心的考察[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张云强,胡国建;对“盖然性证明标准”的反思[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10期
5 王晓茹;;论民事诉讼中的盖然性规则[J];沧桑;2010年08期
6 廖泽芳;对我国民事举证责任分配规则的反思[J];长江职工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7 翁伟东;民事诉讼确立以"法律真实"为证明要求的合理性[J];常熟高专学报;2003年01期
8 吴逾;;论司法证明中的经验与理性——以裁判者的思维路径为视角[J];研究生法学;2010年02期
9 甘震;;述评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4条之规定——兼论民事证明责任[J];财经政法资讯;2005年01期
10 戴中祥;现代自由心证制度配套规则之构建[J];东南亚纵横;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钱翠华;;知识产权民事审判权滥用的公平矫正——公正视野下法官品德对专利民事审判权的影响[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文香;蒙古族习惯法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章恒筑;要件事实原论[D];四川大学;2006年
3 张云鹏;刑事推定论[D];吉林大学;2007年
4 曾冠棋;举证责任法理探讨与实证评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阎朝秀;司法认知:法理、规则、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6 刘岩;论法律推理中的司法理性[D];吉林大学;2008年
7 王淇;论民事诉讼中的经验法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李树真;司法证明中的逻辑法则与经验法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陈惊天;法官证据评判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秦志远;论基于性别的家庭暴力的民法规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雕;行政诉讼原告举证责任的承担[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郑刚;论民事检察中事实审查的法理和实践[D];安徽大学;2010年
3 马李飞;WTO《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第三条第八款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吴逾;证据的关联性:基础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梁美英;法官裁量型证明责任分配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零庆鸣;论商业秘密侵权诉讼的证明标准[D];暨南大学;2011年
7 张倩影;知识产权诉讼中的若干证据问题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8 卢赞赞;民事审判视野下的习惯运用[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钱蘅;刑事推定规则功能与结构探析[D];复旦大学;2011年
10 王淑君;专利侵权诉讼举证责任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圣坤;;合同法上的默示条款制度研究[J];北方法学;2010年02期
2 贾少杰;;浅论作为型默示[J];现代交际;2012年05期
3 姚军;汤媛媛;;发包方能否“默示”土地流转[J];农民文摘;2013年01期
4 翟云岭,王阳;默示条款法律问题探析[J];法学论坛;2004年01期
5 张时洪;;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默示行为[J];商品与质量;2009年S2期
6 原蓉蓉;;论英美合同法中默示条款的补充及其借鉴[J];学术论坛;2013年02期
7 周群利;要重视法律上的默示[J];中国商贸;1999年03期
8 范辉;;不能忽视的合同默示条款[J];中国石化;2010年09期
9 杨小岷,马秋;论合同中的默示行为[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10 胡林龙,江辉;合同默示条款论[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临宏;王朝佐;;政府默示的相对人行为初探[A];中国行政法之回顾与展望——“中国行政法二十年”博鳌论坛暨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齐龙;承包商的默示义务[N];江苏法制报;2011年
2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郭锋;郑百文重组“默示原则”是否合法[N];中国证券报;2001年
3 吴成邋陈玉琴;默示赠与的法律效力[N];江苏法制报;2007年
4 赵文英;本案不适用默示[N];人民法院报;2002年
5 刘涛;默示委托下的承揽关系[N];江苏经济报;2014年
6 李书剑 王仲;13年不主张权利应视为默示追认[N];江苏法制报;2007年
7 李书剑 王仲;默示追认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N];江苏法制报;2006年
8 闫文军 郑继功;从调解书看默示的民事法律行为及其认定[N];人民法院报;2002年
9 林挺;默示商销担保及其法律责任[N];人民法院报;2000年
10 河北省辛集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李延生;两类自愿承受风险的区别与认定[N];检察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杨圣坤;合同法上的默示条款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刘昕;默示条款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景欣;国际货物买卖合同默示条款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4 林承日;合同默示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5 张强华;三明勘察院诉风范公司与大青加油站默示授权案分析[D];湖南大学;2013年
6 朱玳萱;论仲裁的默示放弃制度[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7 于丹;英美合同法中的默示条款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汤锋;论合同的默示条款[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521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2552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