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劳动力合理流动研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J];山东政报;2008年19期
2 刘玉艳;邓会敏;;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与新劳动合同法[J];黑龙江史志;2008年02期
3 谢鹏举;;《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劳务派遣和使用劳务工的风险防范[J];安装;2008年11期
4 李云华;易政琦;;浅议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之异同[J];湖南烟草;2009年S1期
5 季春;;关于事业单位引入人力资源派遣服务的探索[J];中国就业;2004年11期
6 高山艳;;法律视角下的校企合作制度[J];教育与职业;2010年26期
7 卢敬福;李侃;;学习《劳动合同法》 加强企业用工规范[J];中国电力教育;2007年S4期
8 照曜;王雪森;;“生死合同”有效吗?[J];八小时以外;2003年03期
9 焦娟;赵连;;辞职违约金:对《劳动法》的一次拷问[J];人力资源;2006年05期
10 ;企业与劳动保障[J];招商周刊;2007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顾长浩;马贝艺;孙贤程;;建设工程承包款的优先受偿权——对《合同法》第286条立法原义的思考[A];2000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0年
2 张志国;;试论合同法的实施对于国际货运代理业的影响[A];中国律师2002海商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张麦昌;;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及其实现——兼谈《合同法》第286条的理解与适用[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吴清旺;;论我国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制度[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5 侯国跃;;关于合同概念与《合同法》适用对象的思考[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6 李政;;高校大学生就业力问题研究[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7 赵忠泉;;落实劳动合同法 构建和谐地勘单位[A];国土资源职教改革与创新[C];2009年
8 薛济民;;合同法与劳动法关于合同效力规定的比较[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金晓莲;;用人单位单方调岗变薪的效力[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纪清胜;;农民负担合同制管理质疑[A];依法治国专题研究——司法改革与依法治国理论研讨会、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远东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小媛;金融危机下用工方式的选择[N];法治快报;2009年
2 通讯员 张婷、段景华;精河县构建和谐劳动关系[N];博尔塔拉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蔡萌;解读《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N];保定日报;2008年
4 宋智慧 刘电波;500多家用人单位学习《仲裁法》、《合同法条例》[N];湘潭日报;2008年
5 方立新;经济可以“过冬”法律不能“过冬”[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6 记者 黄蓉邋实习生 黄芸 李晶晶;我市开展《劳动合同法》专项检查[N];桂林日报;2008年
7 记者 王芳;企业认为合同养懒汉 员工不要保费要薪金[N];甘肃法制报;2008年
8 记者 曹雷;劳动纠纷多发 三类问题突出[N];济南日报;2010年
9 ;以企业视角解读《劳动合同法》[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8年
10 王洪玉;热点事件引出的思考[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新生;合同的形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
2 董灵;论合同法上的诚信机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3 孙秋枫;合同法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4 太月;劳动违约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姚飞;中国保险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蒋志明;两岸民事违约责任之比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7 应松宝;我国大学生就业过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8 滕肇楠;塞缪尔·威利斯顿理论体系的构建[D];吉林大学;2008年
9 张福明;制度变迁视角下的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10 杨志利;违约损害赔偿的经济分析[D];辽宁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磊;合同法上第三人之法律地位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2 陈高阳;合同法中的合并条款规则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3 郑磊斌;融资租赁合同制度研究——以合同法融资租赁章为基础[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4 刘小林;法律文本翻译中的动态对等[D];上海海事大学;2004年
5 邓川;民用航空旅客运输合同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6 尹士忠;格式条款效力的立法限制[D];吉林大学;2007年
7 徐阔;合同法诚信原则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8 李士峰;违约损害赔偿中的可预见规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9 刘思梅;格式合同条款法律规制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李叶欣;论预期违约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570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2557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