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法哲学意义上的契约论
发布时间:2021-01-08 03:21
公共领域的基本问题是如何解释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如何在制度上安排和解决个体与共同体的利益冲突问题。这里面有三个基本概念:个体的主体性、共同体的合法性以及个体和共同体各自的效率性。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基本上存在三种状态:无政府主义、强制和契约化。实际上,中国的很多公共问题都游离于强制-无政府主义之间,前者如专政、帝制和通过行政命令和强制表现出来的计划国家,后者如军阀混战和公共组织的散沙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最好的描述)。人权、公权和契约是公法哲学的基本范畴。契约范畴是西方公共领域里最基本、最核心的社会关系范畴。契约首先是一种普遍社会生活现象,而不仅仅是经济现象。经济契约与社会契约并非次第出现的,经济契约对社会契约的影响是很微妙的,契约是整个文明的产物,而不仅仅是商业和工业的结果。霍布斯契约方法论的出现改变了人类公共生活的制度建构和思维模式,也奠定了近现代以来的公法哲学、公共哲学、政治哲学的主题。在全球化的今天,契约论的知识结构和方法论特色将深刻影响及至重新塑造中国公法哲学的理论结构和制度模式。当命令和强制不能解决人际交往关系的一片散沙状态时,为什么我们不给契约一个机会呢?只有理解契...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导论
一、公法哲学理论基础速描
二、公法哲学体系从契约范畴开始
三、本文写作目的和安排
第一章 作为公法哲学基石范畴的契约
一、“契约”的语义
(一) 契约词汇图谱
(二) 三个重要词汇
二、交往关系中的契约内涵
(一) 法律上的契约与生活上的契约
(二) 麦克尼尔的契约规范
(三) 塞尔茨尼克和柯林斯的契约定义
三、政治交换中的契约
四、中国法秩序中的盟与约
(一) 盟
(二) 约
五、契约范畴向契约方法的转化
第二章 契约论的历史脉络和主题
一、以正义为核心的早期契约论
二、以权力合法性为核心的统治契约论
三、以人造国家为核心的社会契约论
四、以个人理性选择为核心的新契约论
五、反契约论
六、一场哥白尼式的思想革命
第三章 契约论的基础和类型化
一、契约论演化路径的中国误读?
(一) 误读的源头
(二) 民法学家的见解
(三) 法理学家的见解
(四) 争鸣与结论
二、契约论基础的多样性
(一) 政治人类学视角的契约故事
(二) 契约论的宗教渊源
(三) 公共生活中的日常契约
三、当代契约论的类型化研究
(一) 契约论类型的多样性
(二) 契约论的基本要素
第四章 契约方法论及其功能
一、契约论的方法论
(一) 逻辑推理方法
(二) 逻辑推理设计
1、假设场景
2、问题的解
3、制度建立
(三) 经验论证与逻辑论证的区别
(四) 方法论个人主义和主观主义
二、契约方法论的价值取向
(一) 主体性
1、契约使个人回归为主体
2、契约保持了共存中的个人人格完整性
(二) 平等性
1、平等的双重属性
2、平等权的逻辑证明
3、不平等权设置的非正当理由
(三) 正义性
1、同意的正义
2、无知之幕与抽签
(四) 互惠性
1、宗教契约
2、封建统治契约
3、道德契约论
(五) 效率性
三、契约论的方法论功能
(一) 契约隐喻及其泛化
(二) 分析与解释功能
(三) 中介与组织功能
第五章 契约理念的制度化
一、从契约到制度
(一) 契约消失之迷
(二) 作为契约钙化的习俗
(三) 跨越制度变迁的峡谷
二、作为协议客体的宪法
(一) 演进的根本法
(二) 公共选择的宪法
三、作为契约机制的程序
(一) 程序的多重视角
(二) 法律程序的契约性
(三) 程序对权力的中介作用
四、公法中的契约表达
(一) 契约概念谱系:对话、谈判、妥协和自治
(二) 公法契约的制度形态
(三) 全球化背景下的公共生活契约化
第六章 中国公共制度的契约选择
一、社会困境与治理方法选择
(一) 从囚徒困境到社会困境
(二) 孙中山的“革命者困境”模型
(三) 柏杨的“和尚担水困境”模型
(四) 无政府主义、强制和契约之间的权衡
二、民主制度的契约维度
(一) 代理人问题:权利与责任的对称性
(二) 决策与立法的公共选择
(三) 新联邦主义
三、社会变迁与契约治理
(一) 从命令到契约
(二) 公共产品供给的契约模式
(三) 契约治理案例分析
结束语 契约论:一项未竟的事业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后记
本文编号:2963806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导论
一、公法哲学理论基础速描
二、公法哲学体系从契约范畴开始
三、本文写作目的和安排
第一章 作为公法哲学基石范畴的契约
一、“契约”的语义
(一) 契约词汇图谱
(二) 三个重要词汇
二、交往关系中的契约内涵
(一) 法律上的契约与生活上的契约
(二) 麦克尼尔的契约规范
(三) 塞尔茨尼克和柯林斯的契约定义
三、政治交换中的契约
四、中国法秩序中的盟与约
(一) 盟
(二) 约
五、契约范畴向契约方法的转化
第二章 契约论的历史脉络和主题
一、以正义为核心的早期契约论
二、以权力合法性为核心的统治契约论
三、以人造国家为核心的社会契约论
四、以个人理性选择为核心的新契约论
五、反契约论
六、一场哥白尼式的思想革命
第三章 契约论的基础和类型化
一、契约论演化路径的中国误读?
(一) 误读的源头
(二) 民法学家的见解
(三) 法理学家的见解
(四) 争鸣与结论
二、契约论基础的多样性
(一) 政治人类学视角的契约故事
(二) 契约论的宗教渊源
(三) 公共生活中的日常契约
三、当代契约论的类型化研究
(一) 契约论类型的多样性
(二) 契约论的基本要素
第四章 契约方法论及其功能
一、契约论的方法论
(一) 逻辑推理方法
(二) 逻辑推理设计
1、假设场景
2、问题的解
3、制度建立
(三) 经验论证与逻辑论证的区别
(四) 方法论个人主义和主观主义
二、契约方法论的价值取向
(一) 主体性
1、契约使个人回归为主体
2、契约保持了共存中的个人人格完整性
(二) 平等性
1、平等的双重属性
2、平等权的逻辑证明
3、不平等权设置的非正当理由
(三) 正义性
1、同意的正义
2、无知之幕与抽签
(四) 互惠性
1、宗教契约
2、封建统治契约
3、道德契约论
(五) 效率性
三、契约论的方法论功能
(一) 契约隐喻及其泛化
(二) 分析与解释功能
(三) 中介与组织功能
第五章 契约理念的制度化
一、从契约到制度
(一) 契约消失之迷
(二) 作为契约钙化的习俗
(三) 跨越制度变迁的峡谷
二、作为协议客体的宪法
(一) 演进的根本法
(二) 公共选择的宪法
三、作为契约机制的程序
(一) 程序的多重视角
(二) 法律程序的契约性
(三) 程序对权力的中介作用
四、公法中的契约表达
(一) 契约概念谱系:对话、谈判、妥协和自治
(二) 公法契约的制度形态
(三) 全球化背景下的公共生活契约化
第六章 中国公共制度的契约选择
一、社会困境与治理方法选择
(一) 从囚徒困境到社会困境
(二) 孙中山的“革命者困境”模型
(三) 柏杨的“和尚担水困境”模型
(四) 无政府主义、强制和契约之间的权衡
二、民主制度的契约维度
(一) 代理人问题:权利与责任的对称性
(二) 决策与立法的公共选择
(三) 新联邦主义
三、社会变迁与契约治理
(一) 从命令到契约
(二) 公共产品供给的契约模式
(三) 契约治理案例分析
结束语 契约论:一项未竟的事业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后记
本文编号:29638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2963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