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探究

发布时间:2017-04-11 11:08

  本文关键词: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违约精神损害是合同法中的争议问题。到目前为止,对该争议问题我国法律还是维持侵权救济这一种方式,不支持违约精神损害之诉。但是社会发展,经济繁荣,财富积累,人格权扩张,追求精神利益的合同大量出现,合同的主要标的物成了非物质性的精神利益。但在司法实务中,合同违约引起的精神损害赔偿依然难以得到救济。而我国法律并未明确规定违约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学术界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否定说与肯定说同时存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案例相似,而裁判结果迥异的奇怪局面。论文从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基本涵义和理论依据出发,首先对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涵义、特征及其理论依据做出详细的阐释;其次,对我国国内关于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学说进行梳理,了解目前国内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再次,结合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的案例和立法过程,归纳分析出违约精神损害赔偿之诉的确立原因并借鉴其宝贵经验;最后,总结已有的域外立法模式,结合我国国情,选择合适的立法模式,再对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类型化分析并加以必要的限制,提出确立我国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相关立法的建议。论文重点运用比较分析法,将英美法系的代表国家和大陆法系的代表国家的案例和立法过程相结合,对违约精神损害之诉的确立原因做出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确立我国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相关立法的合理性与必要性。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在我国民法中颇有争议,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法学理论的进步,这个问题会逐步被重视,并最终得到法律的确认。在民法发展史上,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都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否定到肯定的发展历程。违约精神损害的赔偿范围也在不断变宽泛,态度也更包容。究其根本原因是经济快速的发展,个人财富的积累足以支持一般家庭追求非物质的利益。契约精神是法律的主流精神,合同作为契约精神主要表现形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均有限制的接纳了违约精损害赔偿。因此,确立我国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相关立法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侵权责任 违约责任 竞合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3.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1
  • 1.1 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
  •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方法10
  • 1.4 论文创新点10-11
  • 第2章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及其理论依据11-18
  • 2.1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界定11-15
  • 2.1.1 精神损害赔偿内涵和作用11-13
  • 2.1.2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内涵13
  • 2.1.3 违约精神损害产生的实质与特征13-15
  • 2.2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依据15-18
  • 2.2.1 违反合同义务是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依据15-16
  • 2.2.2 违反公平正义原则是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依据16-18
  • 第3章 我国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研究现状18-21
  • 3.1 违约精损损害赔偿否定说18
  • 3.2 违约精损损害赔偿肯定说18-19
  • 3.3 违约精损损害赔偿限制说19-21
  • 第4章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之比较法考察21-30
  • 4.1 英美法系国家的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立法实践分析21-25
  • 4.1.1 英国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立法实践分析21-22
  • 4.1.2 美国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立法实践分析22-24
  • 4.1.3 加拿大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立法实践分析24-25
  • 4.2 大陆法系国家(地区)的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立法实践分析25-30
  • 4.2.1 法国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立法实践分析25-26
  • 4.2.2 德国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立法实践分析26-28
  • 4.2.3 日本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立法实践分析28
  • 4.2.4 瑞士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立法实践分析28-29
  • 4.2.5 我国台湾地区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立法实践分析29-30
  • 第5章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建议30-40
  • 5.1 确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相关立法的合理性和必要性30-33
  • 5.1.1 确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相关立法是保护人权的需要30
  • 5.1.2 责任竞合制度有可能损害受害一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30-31
  • 5.1.3 确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相关立法是我国司法实践的需要31-32
  • 5.1.4 确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相关立法有利于合同的履行32-33
  • 5.2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立法模式分析33-35
  • 5.3 我国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立法的类型化与限制35-40
  • 5.3.1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限制原则35
  • 5.3.2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合同的类型化35-37
  • 5.3.3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限制37-40
  • 结束语40-41
  • 参考文献41-44
  • 在学研究成果44-45
  • 致谢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今华,许文山;“简单式”和“复杂式”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评定原则与方法[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0年05期

2 石先钰;精神损害赔偿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J];法学杂志;2000年04期

3 张晓夫;试论精神损害赔偿在审判实践中的运用[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4 朱大强;不支持过高额精神损害赔偿[J];公安月刊;2000年11期

5 张立锋;精神损害赔偿浅论[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6 项雪平;略论精神损害赔偿立法[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7 孙惠民;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司法实务中的几个倾向及对策[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0年05期

8 王希;论精神损害赔偿[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9 陈凯;关于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研究[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10 张阳;关于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法律思考[J];潍坊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嘉亮;;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浅析[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高文英;;国家赔偿制度中精神损害赔偿的建立和完善[A];修宪之后的中国行政法——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小红;;再论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完善[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4 高建明;;国家精神损害赔偿量化模式研究[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卫江;;消费者精神损害赔偿论[A];首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0年

6 郑伟;;浅述精神损害赔偿[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7 张宏星;梁根科;;浅谈精神损害赔偿[A];中国法医学会司法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8 倪永飞;王暾;;试论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残疾者和死者精神损害赔偿的确定[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卢腊根;;完善精神损害赔偿范围的立法建议[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10 王建林;伍玉联;杨孝平;;论类型理论下国家精神损害赔偿标准的构建——以H省102份案例为样本的实证分析[A];全国法院第25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公正司法与行政法实施问题研究(下册)[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锋;我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吗[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上海市中和律师事务所 姜志明律师;可要求精神损害赔偿吗[N];解放日报;2000年

3 张立旺;我国精神损害赔偿适用范围之补充[N];江苏法制报;2005年

4 孔园园;事故导致流产可否提出精神损害赔偿[N];江苏法制报;2014年

5 戴佳兵 李健鹏;精神损害赔偿:审判先行立法滞后[N];中国教育报;2000年

6 刘晓霞;精神损害赔偿[N];河北日报;2000年

7 刘仁文;论人身伤亡的精神损害赔偿[N];检察日报;2000年

8 樊明 朱朝阳;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N];江苏法制报;2005年

9 王远山;浅议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和数额[N];江苏经济报;2005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张新宝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副庭长 王增勤;精神损害赔偿的几个问题[N];人民法院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琼;论中国精神损害赔偿的事实及相关基础[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焦q;精神损害赔偿的法理依据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3 胡平;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丽芳;论精神损害赔偿[D];黑龙江大学;2007年

2 赵钰;违约与精神损害赔偿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车丽;论违约的精神损害赔偿[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4 陈东;论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D];贵州大学;2007年

5 葛维强;论违约精神损害赔偿之构想[D];内蒙古大学;2009年

6 李炳涛;违约精神损害赔偿探析[D];烟台大学;2009年

7 张红君;精神损害赔偿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陆婧;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肯定及其限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李娇;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合理性及制度构建[D];郑州大学;2010年

10 王莘雅;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89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2989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a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