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权和移民:从“旧约”到“新约” ——以马来西亚华人身份政治为案例
发布时间:2021-03-06 04:53
王赓武提出,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东南亚华人的身份问题,本文进一步探讨了这个东南亚华人研究的身份问题领域。东南亚华人身份问题领域中存在一个东南亚华人身份政治问题。华人身份政治中包含一种基本关系:即主权和移民之间的关系。主权和移民之间的关系,包含两个视角:主权维度和移民主体维度。主权和移民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构的政治运动过程。主权和移民之间的互构运动是一种契约性身份政治的互构过程。契约论是移民的一种政治工具。身份政治具有时态变化,其阶段分期包括事件史和观念史两个历史线索。新移民,也对应着一种新身份概念,即新全球主义身份概念。新移民的新全球主义身份仍然是一种契约性的新全球主义身份。
【文章来源】:暨南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6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问题的提出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研究方案和研究方法
学术史综述
创新与不足
概念说明
关于身份概念
关于身份政治概念
关于契约论概念
第一章 东南亚华人身份政治
第一节 东南亚华人身份问题领域的提出
东南亚华人身份问题的生产和提出
东南亚华人身份问题领域的构成和发生领域
东南亚华人身份领域的解释
小结
第二节 东南亚华人身份政治概念的提出
身份政治概念的提出
身份社会和身份政治的几个阶段
身份政治与认同政治
小结
第三节 契约性身份政治概念的提出
契约性身份政治的提出
契约性身份政治的构造形式及其阶段划分
小结
第四节 案例:独立前西马华人身份政治演变分析
由17世纪到辛亥革命前阶段:自然身份社会及其早期政治活动
辛亥革命前后到中国抗战阶段:华侨的祖国政治
马来亚论陷到光复阶段:确立身份阶段
争取公民权利到参与建国阶段:公民权政治和主权身份政治
小结
第二章 独立后西马华人的种族身份政治
第一节 独立时期和60年代(1957-1970):"马来亚化"阶段
建国时期"马来亚化"政治和"协和民主"制度
华人政治:早期政党政治
"五一三事件":转折点
小结
第二节 70年代(1971-1980):"土著主义"阶段
"土著主义"政策
华人政治困境:华人大团结运动解体、政党党争和"独大"终诉
小结
第三节 80年代(1981—1990):"两线政治"
权威政治
华人政治:两线政治
小结
第四节 90年代以来(1991-):"新华人"
国家发展政策和宏愿政治
华人政治:"新华人"
小结
第三章 东南亚华人主权身份政治
第一节 东南亚华人身份流动性:主权身份政治
流动性的形态:表层的流动
流动性的中心核:主权身份政治
流动性的双重构造过程
小结
第二节 案例:砂劳越华人主权身份政治演变分析
早期砂劳越华人
战后砂劳越华人的主权身份政治运动
马来西亚联合邦的砂劳越华人主权身份政治运动
小结
第四章 东南亚华人公民权身份政治
第一节 公民权身份政治:从身份到契约
从马来亚华侨到马来西亚公民
马来西亚华人的公民政治
小结
第二节 案例:沙巴华人公民权身份政治演变分析
1946年至1963年间政治的发展:寻求新身份
马来西亚时期的政治状况:公民权身份政治
小结
第五章 东南亚新华人新全球主义身份社会
第一节 新全球主义身份社会
身份流动性的历史语境
身份流动性的全球化语境
身份流动性的观念形态
小结
第二节 案例:东南亚华人地域认同的历史和未来
古典南洋时期:华侨时代的地域认同
东南亚民族国家时期:华人时代的地域认同
全球化时期:新华人时代的地域认同
地域认同的时空间实体的发明
小结
第三节 契约性新全球主义身份社会:从"旧约"到"新约"
契约性身份政治的两种阶段研究方法
契约性身份政治的几个批评
小结
第四节 案例:马来西亚新移民
案例一 马来西亚的印尼新移民
小结
案例二 马来西亚新移民:从国家到跨国网络
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中文著作
中文期刊
英文著作
英文期刊
电子数据库
在学期间研究情况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一个民族,两种想象:马来人与华人关于马来西亚民族建构问题争论之述评[J]. 齐顺利.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08(03)
[2]经贸与移民互动:东南亚与中国关系的新发展——兼论近20年中国人移民东南亚的原因[J]. 庄国土. 当代亚太. 2008(02)
[3]论中国人移民东南亚的四次大潮[J]. 庄国土. 南洋问题研究. 2008(01)
[4]网络、国家与亚洲地域秩序:华人研究之批判性反思[J]. 廖赤阳,刘宏.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08(01)
[5]近代马来亚华人的国家认同(1511—1957)[J]. 王中妍. 东南亚之窗. 2007(03)
[6]马来西亚华人社会政治危机和突破[J]. 郭宇宽. 炎黄春秋. 2007(11)
[7]华人政治地位与马来西亚的政治分层[J]. 廖小健. 东南亚研究. 2007(05)
[8]移民史研究中的跨国主义理论[J]. 潮龙起. 史学理论研究. 2007(03)
[9]东南亚华人的政治社会化——泰国和马来西亚的对比分析[J]. 王虎. 八桂侨刊. 2007(02)
[10]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语言生活和认同结构——以问卷调查为基础的分析[J]. 荒井茂夫.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07(02)
博士论文
[1]战后马来西亚族群关系研究[D]. 廖小健.暨南大学 2007
[2]从地方到民族国家[D]. 阿嘎佐诗.中央民族大学 2007
[3]欧盟移民政策与中国大陆新移民[D]. 傅义强.暨南大学 2006
[4]马来西亚政府华人政策研究[D]. 梁忠.复旦大学 2006
[5]对政治认同的功能和资源分析[D]. 李素华.复旦大学 2005
[6]漂泊与离散[D]. 胡月霞.浙江大学 2005
[7]跨国人口迁移与国家安全——一项非传统安全因素的研究[D]. 阮征宇.暨南大学 2003
[8]世界体系中的华侨华人与国际关系——一种历史的分析与反思[D]. 龙向阳.暨南大学 2003
[9]东西方文化碰撞中的身份寻求[D]. 关合凤.河南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马哈蒂尔政府对华族的政策研究(1981—2003)[D]. 曾营.广西师范大学 2008
[2]国际移民、文明冲突与融合:国际移民对国际关系的影响[D]. 解启俊.暨南大学 2007
[3]生存与发展:中国新移民在马来西亚[D]. 姚珠铃.厦门大学 2007
[4]变迁与认同[D]. 秦璞.广西民族大学 2006
[5]马来西亚华人资本的形成和发展[D]. 汪波.暨南大学 2004
[6]从排斥、隔离到融合[D]. 武在争.华中师范大学 2003
[7]砂拉越华人政治演变研究[D]. 郑志锋.福建师范大学 2003
[8]华侨华人认同与中国——一种建构主义分析[D]. 代帆.暨南大学 2003
[9]马华公会:对马来西亚华人政党的个案分析[D]. 费昭珣.暨南大学 2000
本文编号:3066469
【文章来源】:暨南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6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问题的提出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研究方案和研究方法
学术史综述
创新与不足
概念说明
关于身份概念
关于身份政治概念
关于契约论概念
第一章 东南亚华人身份政治
第一节 东南亚华人身份问题领域的提出
东南亚华人身份问题的生产和提出
东南亚华人身份问题领域的构成和发生领域
东南亚华人身份领域的解释
小结
第二节 东南亚华人身份政治概念的提出
身份政治概念的提出
身份社会和身份政治的几个阶段
身份政治与认同政治
小结
第三节 契约性身份政治概念的提出
契约性身份政治的提出
契约性身份政治的构造形式及其阶段划分
小结
第四节 案例:独立前西马华人身份政治演变分析
由17世纪到辛亥革命前阶段:自然身份社会及其早期政治活动
辛亥革命前后到中国抗战阶段:华侨的祖国政治
马来亚论陷到光复阶段:确立身份阶段
争取公民权利到参与建国阶段:公民权政治和主权身份政治
小结
第二章 独立后西马华人的种族身份政治
第一节 独立时期和60年代(1957-1970):"马来亚化"阶段
建国时期"马来亚化"政治和"协和民主"制度
华人政治:早期政党政治
"五一三事件":转折点
小结
第二节 70年代(1971-1980):"土著主义"阶段
"土著主义"政策
华人政治困境:华人大团结运动解体、政党党争和"独大"终诉
小结
第三节 80年代(1981—1990):"两线政治"
权威政治
华人政治:两线政治
小结
第四节 90年代以来(1991-):"新华人"
国家发展政策和宏愿政治
华人政治:"新华人"
小结
第三章 东南亚华人主权身份政治
第一节 东南亚华人身份流动性:主权身份政治
流动性的形态:表层的流动
流动性的中心核:主权身份政治
流动性的双重构造过程
小结
第二节 案例:砂劳越华人主权身份政治演变分析
早期砂劳越华人
战后砂劳越华人的主权身份政治运动
马来西亚联合邦的砂劳越华人主权身份政治运动
小结
第四章 东南亚华人公民权身份政治
第一节 公民权身份政治:从身份到契约
从马来亚华侨到马来西亚公民
马来西亚华人的公民政治
小结
第二节 案例:沙巴华人公民权身份政治演变分析
1946年至1963年间政治的发展:寻求新身份
马来西亚时期的政治状况:公民权身份政治
小结
第五章 东南亚新华人新全球主义身份社会
第一节 新全球主义身份社会
身份流动性的历史语境
身份流动性的全球化语境
身份流动性的观念形态
小结
第二节 案例:东南亚华人地域认同的历史和未来
古典南洋时期:华侨时代的地域认同
东南亚民族国家时期:华人时代的地域认同
全球化时期:新华人时代的地域认同
地域认同的时空间实体的发明
小结
第三节 契约性新全球主义身份社会:从"旧约"到"新约"
契约性身份政治的两种阶段研究方法
契约性身份政治的几个批评
小结
第四节 案例:马来西亚新移民
案例一 马来西亚的印尼新移民
小结
案例二 马来西亚新移民:从国家到跨国网络
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中文著作
中文期刊
英文著作
英文期刊
电子数据库
在学期间研究情况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一个民族,两种想象:马来人与华人关于马来西亚民族建构问题争论之述评[J]. 齐顺利.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08(03)
[2]经贸与移民互动:东南亚与中国关系的新发展——兼论近20年中国人移民东南亚的原因[J]. 庄国土. 当代亚太. 2008(02)
[3]论中国人移民东南亚的四次大潮[J]. 庄国土. 南洋问题研究. 2008(01)
[4]网络、国家与亚洲地域秩序:华人研究之批判性反思[J]. 廖赤阳,刘宏.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08(01)
[5]近代马来亚华人的国家认同(1511—1957)[J]. 王中妍. 东南亚之窗. 2007(03)
[6]马来西亚华人社会政治危机和突破[J]. 郭宇宽. 炎黄春秋. 2007(11)
[7]华人政治地位与马来西亚的政治分层[J]. 廖小健. 东南亚研究. 2007(05)
[8]移民史研究中的跨国主义理论[J]. 潮龙起. 史学理论研究. 2007(03)
[9]东南亚华人的政治社会化——泰国和马来西亚的对比分析[J]. 王虎. 八桂侨刊. 2007(02)
[10]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语言生活和认同结构——以问卷调查为基础的分析[J]. 荒井茂夫.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07(02)
博士论文
[1]战后马来西亚族群关系研究[D]. 廖小健.暨南大学 2007
[2]从地方到民族国家[D]. 阿嘎佐诗.中央民族大学 2007
[3]欧盟移民政策与中国大陆新移民[D]. 傅义强.暨南大学 2006
[4]马来西亚政府华人政策研究[D]. 梁忠.复旦大学 2006
[5]对政治认同的功能和资源分析[D]. 李素华.复旦大学 2005
[6]漂泊与离散[D]. 胡月霞.浙江大学 2005
[7]跨国人口迁移与国家安全——一项非传统安全因素的研究[D]. 阮征宇.暨南大学 2003
[8]世界体系中的华侨华人与国际关系——一种历史的分析与反思[D]. 龙向阳.暨南大学 2003
[9]东西方文化碰撞中的身份寻求[D]. 关合凤.河南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马哈蒂尔政府对华族的政策研究(1981—2003)[D]. 曾营.广西师范大学 2008
[2]国际移民、文明冲突与融合:国际移民对国际关系的影响[D]. 解启俊.暨南大学 2007
[3]生存与发展:中国新移民在马来西亚[D]. 姚珠铃.厦门大学 2007
[4]变迁与认同[D]. 秦璞.广西民族大学 2006
[5]马来西亚华人资本的形成和发展[D]. 汪波.暨南大学 2004
[6]从排斥、隔离到融合[D]. 武在争.华中师范大学 2003
[7]砂拉越华人政治演变研究[D]. 郑志锋.福建师范大学 2003
[8]华侨华人认同与中国——一种建构主义分析[D]. 代帆.暨南大学 2003
[9]马华公会:对马来西亚华人政党的个案分析[D]. 费昭珣.暨南大学 2000
本文编号:30664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3066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