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情景感知产业链中合作协调及分配机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7 12:54
  情景感知服务(Context-Awareness Services),作为新兴的移动移动增值业务模式,将催生大量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模式,被誉为继短信后下一个杀手级的应用。情景感知业务需要运营商、SP/CP提供商、地图提供商、软件开发商等大量的环节共同参与才能为用户与商家提供有效的服务。而这些利益环节之间存在着大量的合作协调与利益分配问题,而如何形成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是产业链长期健康发展的根基。因此,本文试图从供应链收益共享契约共享与多人合作对策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得到该产业链中合理的利益分配与合作对策机制:(1)在研读并总结前人在供应链管理及情景感知领域的研究成果及科研实践的基础是,综合考虑情景感知产业链的特性与研究需求,提出基于情景感知产业链的收益共享契约模型与考虑局中人主观偏好目标规划解法的多人合作对策模型。(2)针对情景感知产业链的新兴商业模式,构建运营商占主导地位且“商家付费”的移动增值业务供应链收益分配模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引入用户这一分成环节,利用斯坦尔伯格博弈思想求解得到收入共享契约,得出处于初始发展期的情景感知业务供应链中SP、运营商与用户合作的协调解;(3)... 

【文章来源】: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情景感知产业链中合作协调及分配机制的研究


情景感知服务流程图

服务流程,情景


舞舞 舞移动设备定位系统用户个人信息服务器图2一1情景感知服务流程图我们可以从图一观察到整个情景感知服务的基本流程:从用户启动情景感知服务开始,到情景感知服务器将用户潜在需求进行分解,经过定位、用户信息数据挖掘、搜索商家信息等过程,最后将最符合用户需求的信息主动推送到用户终端上。2.2.2情景感知产业链分析在实际应用中,情景感知服务的实现需要一条完善的产业链中各个环节厂商的协调配合才能完成。虽然现在情景感知服务还没有正式进入商用阶段,但由于它是在现有的位置定位服务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通过考察目前手机位置定位服务的产业链体系,可以为我们的情景感知产业链的研究工作起到基础性、启发性的作用。

模型图,契约,模型,单位产品


场需求量为D二0,需求分布函数(cdf)(x)可微、单调递增,且为F(0)二0为市场需求D的均值。单位产品的生产发价格wj将产品卖给零售商,单位产品,单位库存成本为ce,单位缺货损失(例节过后,零售商将库存产品以单位价格进的期望销售量,S(Q)=Emin(Q,x),八x)f(x)dx·1Jd厂(x)dx一IJf(x)dxd66Oy,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情景感知的移动商务产业链中合作协调及分配机制的研究[J]. 戈高欣,吕廷杰,马子斌,李海强.  微计算机应用. 2008(11)
[2]基于SIP的上下文感知业务装置[J]. 杨润,孟旭东,糜正琨.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2)
[3]基于进程代数的上下文感知模型[J]. 王卫红,覃征,曹玉辉,李达.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05(10)
[4]基于分成制的供应链合同设计与道德风险[J]. 姜荣.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5]供应链中完美共赢收入共享合约的存在性分析[J]. 黄宝凤,仲伟俊,梅妹娥.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2005(03)
[6]基于二次消费且电信运营商占主导地位的收益分享合同[J]. 曹俊,熊中楷,赵泉午.  系统工程. 2005(03)
[7]不确定需求下供应链技术创新的共享收益契约研究[J]. 叶飞,李怡娜,胡晓灵.  科技管理研究. 2005(03)
[8]基于主动推理的情境感知系统框架[J]. 万亚红,黄樟钦,陈旭辉,霍囝囝.  计算机工程. 2004(12)
[9]电信业务转售收入共享合同研究(英文)[J]. 郑惠莉,达庆利,曹爱红.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04(01)
[10]供应链企业收益分配的博弈模型研究[J]. 林旭东,朱顺泉.  价值工程. 2004(03)

博士论文
[1]觉察上下文应用的开放式支撑环境的研究[D]. 张向刚.电子科技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运营商占主导的移动增值业务供应链利润分配研究[D]. 刘薇.北京邮电大学 2008
[2]基于移动Agent的上下文知晓模型研究[D]. 王颖.太原理工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434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31434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2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