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刑法的契约解说

发布时间:2021-06-23 15:24
  国家是民众以契约的形式合意组成的,国家的公权利来自于公民所出让的部分权利的组合。刑法实施的真正力量源于民众对于国家法律合法性与公正性的认同,出于对刑法所体现的的利益趋同性而自愿服从,而不是慑于刑法的暴力。本文结合当下中国社会转型的实际,在刑法现代化的语境下,来解析中国刑法契约化的现实可能性。论文由中国的刑法观开始具体阐述在中国的本土环境中建构契约精神的刑法,在明晰了中国的本土环境和社会基质后,初步赋予了契约在中国刑法现代化中的新的意义,如此以来,再结合刑法的基本原则的阐释就会发现刑法契约性是刑法的题中应有之意:以罪刑法定、无罪推定为基本理念的法律信仰。最后,文章从国家与社会的博弈角度阐述了刑法的设定是人们需要的结果,刑法限制的不是民众而是国家。本文除引言外,分四个部分阐述以上问题,全文共 字。将契约的精神引入刑法的内涵,彻底打破刑法工具性和最后手段性的桎梏。用契约的理念去构建刑法的认知,可以有效的抹除长期沉淀在政治秩序问题上的刑法所不应有的神秘色彩。法律是建立在个人与国家之间的一种游戏规则(刑法也是其中之一),刑法的主要功能和价值就是治权和保民,而非治民和保权。刑法的最终主体不是国家而...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用历史的社会的角度解读中国刑法观念
    一、 国家的形成与刑法文化
    二、 以礼为中心的刑法文化的嬗变
第二章 刑法与契约本质的契合:利益趋同与可预见的安全┈
    一、 利益的趋同是契约刑法的根据
    二、 以社会危害性为例
    三、 契约理念所促成的安全对于刑法的意义
第三章 刑法契约
    一、 国权主义的刑法观
    二、 罪刑法定是刑法契约的本质表现
第四章 契约刑法的实现(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博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追问刑法精神[J]. 赵宝成.  政法论坛. 2003(04)
[2]论罪刑法定原则的社会基础[J]. 许发民.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2(01)
[3]法治、罪刑法定与刑事判例法[J]. 张明楷.  法学. 2000(06)
[4]解释的难题:对几种法律文本解释方法的追问[J]. 苏力.  中国社会科学. 1997(04)
[5]从外在形式到内在价值的追求──论罪刑法定原则蕴含的价值冲突及我国刑法应有的立法选择[J]. 陈忠林.  现代法学. 1997(01)
[6]罪刑法定原则确立的观念基础[J]. 蔡道通.  淮阴师专学报. 1997(01)
[7]关于比较刑事法的若干法哲学思考[J]. 卜思天·儒潘基奇,杨忠民.  比较法研究. 1995(01)
[8]市民社会与市民法——民法的调整对象研究[J]. 徐国栋.  法学研究. 1994(04)



本文编号:32451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32451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1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