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契约论》的伦理解读 ——对卢梭的新透视
发布时间:2021-08-11 13:23
本文试图从一种新的角度来考察和探索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所蕴含的精神主旨。其目的是要表明,《社会契约论》作为卢梭的一部关键性著作,应该把它放到卢梭对人和社会的整体性思考进程中来理解;并且表明,在与卢梭所关注的基本问题的相互参照与交织中,可以获得研究《社会契约论》的一种新的理论视角和他在伦理思想方面的重要见解,特别是由此可以看到,伦理问题以何种方式构成了他最内在的思想——即关于对现存社会的批判与重构:个体与社会辩证统一的思想——的基本主题。笔者希冀通过这种考察和探索,能够对今天的社会全面发展有所启迪。 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着重梳理了西方研究卢梭政治思想的方法论转向和对旧传统的超越,以及在转向和超越中对《社会契约论》进行的新透视。20世纪以后,卢梭的研究者认识到卢梭文本系统性的重要,对伯克以来的传统进行改进和超越,并选择一种新的路径去发现卢梭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抛弃了以往研究中先行的政治定位的传统,确立一种与卢梭的基本精神相一致的研究方法。笔者正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契约论》研究的伦理视角。 第二部分主要探讨了对《社会契约论》伦理解读的必然性与可能性。第一,明确了对《社...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一、绪论
(一) 对卢梭政治思想研究的方法论转向
(二) 在转向中对《社会契约论》的新透视
二、《社会契约论》伦理解读的必然与可能
(一) 《社会契约论》伦理解读的方法论原则
(二) 必然——卢梭思想的内在统一性
(三) 可能
1. 卢梭对《社会契约论》的伦理视角
2. 契约的伦理渊源
(四) 《社会契约论》伦理解读的意义与现状
三、卢梭的难题——生存困境与道德危机
(一) 提出难题的条件
1. 障碍——恶的产生与非道德状态的丧失
2. 力量——道德的产生与异化发展
(二) 提出难题的理论限度
1. 责任的转换——个体道德的获得方式
2. 场地的限定——伦理共同体的要求
(三) 确切意义上难题的提出
四、解决难题——古希腊式的伦理共同体的形成
(一) 解决难题的条件
1. 道德状态——总体异化
2. 解决办法——全部转让
(二) 解决难题的具体方法
1. 契约中的伦理设想
2. 契约双方的构建
3. 追求共同的善——伦理共同体的形成
五、伦理共同体发生作用的内部机制——古希腊式伦理共同体向现代伦理社会的转变
(一) 道德个体与伦理共同体的循环
(二) 循环的解决——现代伦理社会形成的动因
六、《社会契约论》伦理解读的意义
(一) 现代社会二律背反的解决路径
(二) 个体与社会的辩证求同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伦理世界“预定的和谐”——以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为学术资源的研究[J]. 樊浩. 哲学动态. 2006(01)
[2]以人为本:道德建设的价值之维[J]. 王彩玲. 哲学研究. 2006(01)
[3]社会性道德视角下的市场社会道德基础探究——兼析经济学的价值判断[J]. 苏振华. 现代哲学. 2005(03)
[4]是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解读《社会契约论》[J]. 卢志渊.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5(04)
[5]“实践理性”与“伦理精神”——基于黑格尔道德形而上学理论资源的研究[J]. 樊浩. 哲学研究. 2005(04)
[6]从个体伦理到“集体与个体”二维伦理——论当代集体主义道德建构路径[J]. 卢坤. 哲学研究. 2005(03)
[7]现代伦理学:在康德与卢梭之间[J]. 何怀宏. 道德与文明. 2005(01)
[8]对伦理的现象学复原[J]. K.黑尔德,涤心. 哲学研究. 2005(01)
[9]作为一种道德权利的人权[J]. 曾志. 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04)
[10]从社会契约论到契约社会[J]. 李红霞. 理论探索. 2004(05)
本文编号:3336236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一、绪论
(一) 对卢梭政治思想研究的方法论转向
(二) 在转向中对《社会契约论》的新透视
二、《社会契约论》伦理解读的必然与可能
(一) 《社会契约论》伦理解读的方法论原则
(二) 必然——卢梭思想的内在统一性
(三) 可能
1. 卢梭对《社会契约论》的伦理视角
2. 契约的伦理渊源
(四) 《社会契约论》伦理解读的意义与现状
三、卢梭的难题——生存困境与道德危机
(一) 提出难题的条件
1. 障碍——恶的产生与非道德状态的丧失
2. 力量——道德的产生与异化发展
(二) 提出难题的理论限度
1. 责任的转换——个体道德的获得方式
2. 场地的限定——伦理共同体的要求
(三) 确切意义上难题的提出
四、解决难题——古希腊式的伦理共同体的形成
(一) 解决难题的条件
1. 道德状态——总体异化
2. 解决办法——全部转让
(二) 解决难题的具体方法
1. 契约中的伦理设想
2. 契约双方的构建
3. 追求共同的善——伦理共同体的形成
五、伦理共同体发生作用的内部机制——古希腊式伦理共同体向现代伦理社会的转变
(一) 道德个体与伦理共同体的循环
(二) 循环的解决——现代伦理社会形成的动因
六、《社会契约论》伦理解读的意义
(一) 现代社会二律背反的解决路径
(二) 个体与社会的辩证求同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伦理世界“预定的和谐”——以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为学术资源的研究[J]. 樊浩. 哲学动态. 2006(01)
[2]以人为本:道德建设的价值之维[J]. 王彩玲. 哲学研究. 2006(01)
[3]社会性道德视角下的市场社会道德基础探究——兼析经济学的价值判断[J]. 苏振华. 现代哲学. 2005(03)
[4]是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解读《社会契约论》[J]. 卢志渊.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5(04)
[5]“实践理性”与“伦理精神”——基于黑格尔道德形而上学理论资源的研究[J]. 樊浩. 哲学研究. 2005(04)
[6]从个体伦理到“集体与个体”二维伦理——论当代集体主义道德建构路径[J]. 卢坤. 哲学研究. 2005(03)
[7]现代伦理学:在康德与卢梭之间[J]. 何怀宏. 道德与文明. 2005(01)
[8]对伦理的现象学复原[J]. K.黑尔德,涤心. 哲学研究. 2005(01)
[9]作为一种道德权利的人权[J]. 曾志. 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04)
[10]从社会契约论到契约社会[J]. 李红霞. 理论探索. 2004(05)
本文编号:33362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3336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