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合同若干法律问题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3 07:21
与我国旅游业日益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旅游合同在我国合同法中仍属无名合同,我国没有专门针对旅游合同的立法。一方面,实践中旅游纠纷的解决大都是依照合同法总则的规定,以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行政法规、规章,这常常给审判实践带来很大困难;另一方面,我国学术界对旅游合同的研究和讨论也相对较少,但在旅游活动中,旅游产品具有无形性、旅游服务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这使得旅游合同中涉及的法律问题比较复杂,与其他典型合同有很大不同。所以关于旅游合同的研究和讨论是很有必要的,澄清旅游合同中有争议的问题有利于旅游纠纷的解决及旅游业的发展。本文针对旅游合同中几个较为典型的、争议较大的问题作一番探讨。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约30000字:第一部分是关于旅游合同基础法律问题的研究。首先探讨旅游合同的概念和法律特征,其次指出旅游合同包括代办旅游合同和包价旅游合同,包价旅游合同的性质是本部分论述的重点。包价旅游合同是一类混合合同,其性质应根据每项具体给付的性质分别确定。最后分析了旅游合同的成立和生效要件,明确了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其中旅游经营者的义务和旅游者的权利是论述的重点,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旅游者的权益,促进旅游...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旅游合同的基础法律问题
(一) 旅游合同的概念
(二) 旅游合同的法律特征
(三) 旅游合同的法律性质
(四) 旅游合同的成立和生效
1. 旅游合同的成立要件
2. 旅游经营者的权利和义务
3. 旅游者的权利和义务
二、旅游合同的格式化及其规制
(一) 旅游合同格式化形成的原因及其弊端
(二) 对旅游格式合同示范文本的评析
(三) 对旅游格式合同的规制建议
1. 旅游格式合同的立法规制
2. 旅游格式合同的司法规制
3. 旅游格式合同的行政规制
三、旅游合同的违约与精神损害赔偿
(一) 精神损害赔偿理论的发展
1. 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立法例分析
2. 我国对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探讨
(二) 违反旅游合同应当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1. 法理学分析
2. 实证分析
(三) 对旅游合同违约引起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限定
四、我国旅游合同制度的构建
(一) 旅游合同有名化之必要性
1. 旅游业发展的客观需求
2. 解决纠纷、保护旅游者的需要
3. 符合合同立法的实践规律
(二) 对我国旅游合同立法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旅游合同立法浅议[J]. 潘安安.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2)
[2]旅游合同损害赔偿责任法律思考[J]. 幸红.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5(06)
[3]旅游合同有名化及其规制[J]. 袁金宏,刘小泉. 井冈山学院学报. 2005(04)
[4]精神损害赔偿适用范围探析[J]. 胡惠英,常素凤.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
[5]旅游合同性质初探[J]. 易琳. 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01)
[6]我国旅游合同研究回顾与展望[J]. 翁炎英. 旅游科学. 2004(04)
[7]旅游合同及其违约责任的认定[J]. 王莉莉. 商业经济. 2004(11)
[8]旅游者精神损害赔偿若干问题之探讨[J]. 郭英杰.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5)
[9]旅游合同若干法律问题探讨[J]. 刘敢生. 法律适用. 2004(10)
[10]旅游合同若干理论问题之批判研究[J]. 钱安定,刘志刚,马耀博.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6)
本文编号:3492593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旅游合同的基础法律问题
(一) 旅游合同的概念
(二) 旅游合同的法律特征
(三) 旅游合同的法律性质
(四) 旅游合同的成立和生效
1. 旅游合同的成立要件
2. 旅游经营者的权利和义务
3. 旅游者的权利和义务
二、旅游合同的格式化及其规制
(一) 旅游合同格式化形成的原因及其弊端
(二) 对旅游格式合同示范文本的评析
(三) 对旅游格式合同的规制建议
1. 旅游格式合同的立法规制
2. 旅游格式合同的司法规制
3. 旅游格式合同的行政规制
三、旅游合同的违约与精神损害赔偿
(一) 精神损害赔偿理论的发展
1. 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立法例分析
2. 我国对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探讨
(二) 违反旅游合同应当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1. 法理学分析
2. 实证分析
(三) 对旅游合同违约引起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限定
四、我国旅游合同制度的构建
(一) 旅游合同有名化之必要性
1. 旅游业发展的客观需求
2. 解决纠纷、保护旅游者的需要
3. 符合合同立法的实践规律
(二) 对我国旅游合同立法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旅游合同立法浅议[J]. 潘安安.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2)
[2]旅游合同损害赔偿责任法律思考[J]. 幸红.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5(06)
[3]旅游合同有名化及其规制[J]. 袁金宏,刘小泉. 井冈山学院学报. 2005(04)
[4]精神损害赔偿适用范围探析[J]. 胡惠英,常素凤.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
[5]旅游合同性质初探[J]. 易琳. 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01)
[6]我国旅游合同研究回顾与展望[J]. 翁炎英. 旅游科学. 2004(04)
[7]旅游合同及其违约责任的认定[J]. 王莉莉. 商业经济. 2004(11)
[8]旅游者精神损害赔偿若干问题之探讨[J]. 郭英杰.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5)
[9]旅游合同若干法律问题探讨[J]. 刘敢生. 法律适用. 2004(10)
[10]旅游合同若干理论问题之批判研究[J]. 钱安定,刘志刚,马耀博.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6)
本文编号:34925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3492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