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生心理契约学生性别差异及其履行程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8 08:17
心理契约作为当今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其对人们的心理态度和行为具有重大影响作用。本文创新性将心理契约研究从营利性企业组织引入到高校领域,基于双向视角将心理契约界定为:当事人并未通过某种显然的形式直接而明确地表达,但却通过各种心理暗示的方式,使双方相互感知并认可各自的期望,进而形成的一套隐性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这种研究尝试至少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在中国高等教育学风相对下滑的大背景下,通过提高师生心理契约构建和履行质量来弥补书面校规校纪的不足,积极推动师生双方良性发展。另一方面是从性别差异角度来细化探讨师生心理契约责任项缔结和履行的异同之处,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对策;同时,在以往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基础上,运用教育实验研究方法,开发高校师生履行心理契约情况的测量量表来更加直观具体的了解师生心理契约间履行互动状况。研究角度和方法的创新尝试将极大扩展当前心理契约研究视角领域,这也是对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拓展和实际应用做出的积极贡献。本研究核心内容包括:第一部分,师生心理契约相关理论研究探讨,包括心理契约基本理论基础、概念演变发展、心理契约的内容与维度、心理契约构建与履行等;第...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现实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 研究框架
第2章 高校师生心理契约相关理论概述
2.1 基本理论基础
2.1.1 社会交换理论
2.1.2 公平理论
2.1.3 价值观理论
2.2 心理契约概念的演变发展
2.2.1 广义概念阶段( 60 年代初——80 年代末)
2.2.2 狭义概念阶段(20 世纪80 年代末——1995 年)
2.2.3 两大学派的争论阶段(1995 年之后)
2.2.4 我们对心理契约定义的逻辑修正
2.3 师生心理契约的构建和内容维度
2.3.1 师生心理契约的构建
2.3.2 心理契约的内容维度
2.4 师生心理契约的履行过程及履约行为影响
2.4.1 师生心理契约的履行过程
2.4.2 师生间履约行为的相互影响
2.5 教师履约对学生学习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
2.5.1 教师与学生履行心理契约责任的相关性分析
2.5.2 教师履约对学生学习行为影响的回归分析
第3章 高校师生心理契约学生性别差异的实证研究
3.1 研究假设
3.1.1 高校师生心理契约内容异同的研究假设
3.1.2 高校师生心理契约履行程度异同的研究假设
3.2 问卷设计与数据采集
3.2.1 预试问卷的设计
3.2.2 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3.2.3 正式问卷调查与分析方法
3.3 两所高校师生心理契约学生性别差异的实证分析
3.3.1 O 校男、女生与教师心理契约缔结的检验分析
3.3.2 P 校男、女生与教师心理契约缔结的检验分析
3.3.3 两校男、女生与教师缔结心理契约责任项小结
3.3.4 O 高校男、女学生责任项履行情况
3.3.5 P 高校男、女学生责任项履行情况
3.3.6 两所高校男、女生心理契约责任项履行小结
第4章 教师履约对学生学习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设计分析.
4.1 研究假设
4.2 研究对象、工具与步骤
4.2.1 研究对象
4.2.2 研究工具
4.2.3 研究步骤
4.3 教师履行心理契约对学生学习行为影响的假设检验
4.3.1 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前测数据独立样本T 检验
4.3.2 学生责任项履行情况的组内、组间均值比较分析
4.3.3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主要创新点
5.3 研究不足和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高校师生心理契约测量量表 A 卷
附录 2 高校师生心理契约测量量表 B 卷
附录 3 高校师生履行心理契约情况的测量量表 A 卷
附录 4 高校师生履行心理契约情况的测量量表 B 卷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校师生心理契约的特征及其调控管理研究[J]. 曹威麟,牛彩虹,彭政思. 教育探索. 2009(02)
[2]高校教师履行心理契约责任对学生学习行为影响的研究[J]. 曹威麟,杨光旭.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8(08)
[3]三所高校师生心理契约内容差异的实证研究[J]. 曹威麟,张菁,郭江平. 高教探索. 2008(04)
[4]高校师生相互期望与心理契约的演进与调控[J]. 曹威麟,赵利娜,郭江平.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7(06)
[5]高校师生双向视角心理契约相互责任的实证研究[J]. 曹威麟,段晓群,王晓棠. 高教探索. 2007(06)
[6]心理契约履行、违背与破裂及其管理研究[J]. 曹威麟,董玉芳,朱仁发. 现代管理科学. 2007(10)
[7]心理契约对高校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J]. 曹威麟,段晓群,郭江平. 现代大学教育. 2007(04)
[8]论心理契约中不可或缺的暗示沟通[J]. 曹威麟,董玉芳,田飞. 江淮论坛. 2007(02)
[9]我国当前精英高等教育的边缘化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 杜勇,解飞厚. 煤炭高等教育. 2007(02)
[10]心理契约的概念、主体及构建机制研究[J]. 曹威麟,朱仁发,郭江平.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7(02)
博士论文
[1]员工心理契约的结构及相关因素研究[D]. 李原.首都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502546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现实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 研究框架
第2章 高校师生心理契约相关理论概述
2.1 基本理论基础
2.1.1 社会交换理论
2.1.2 公平理论
2.1.3 价值观理论
2.2 心理契约概念的演变发展
2.2.1 广义概念阶段( 60 年代初——80 年代末)
2.2.2 狭义概念阶段(20 世纪80 年代末——1995 年)
2.2.3 两大学派的争论阶段(1995 年之后)
2.2.4 我们对心理契约定义的逻辑修正
2.3 师生心理契约的构建和内容维度
2.3.1 师生心理契约的构建
2.3.2 心理契约的内容维度
2.4 师生心理契约的履行过程及履约行为影响
2.4.1 师生心理契约的履行过程
2.4.2 师生间履约行为的相互影响
2.5 教师履约对学生学习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
2.5.1 教师与学生履行心理契约责任的相关性分析
2.5.2 教师履约对学生学习行为影响的回归分析
第3章 高校师生心理契约学生性别差异的实证研究
3.1 研究假设
3.1.1 高校师生心理契约内容异同的研究假设
3.1.2 高校师生心理契约履行程度异同的研究假设
3.2 问卷设计与数据采集
3.2.1 预试问卷的设计
3.2.2 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3.2.3 正式问卷调查与分析方法
3.3 两所高校师生心理契约学生性别差异的实证分析
3.3.1 O 校男、女生与教师心理契约缔结的检验分析
3.3.2 P 校男、女生与教师心理契约缔结的检验分析
3.3.3 两校男、女生与教师缔结心理契约责任项小结
3.3.4 O 高校男、女学生责任项履行情况
3.3.5 P 高校男、女学生责任项履行情况
3.3.6 两所高校男、女生心理契约责任项履行小结
第4章 教师履约对学生学习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设计分析.
4.1 研究假设
4.2 研究对象、工具与步骤
4.2.1 研究对象
4.2.2 研究工具
4.2.3 研究步骤
4.3 教师履行心理契约对学生学习行为影响的假设检验
4.3.1 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前测数据独立样本T 检验
4.3.2 学生责任项履行情况的组内、组间均值比较分析
4.3.3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主要创新点
5.3 研究不足和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高校师生心理契约测量量表 A 卷
附录 2 高校师生心理契约测量量表 B 卷
附录 3 高校师生履行心理契约情况的测量量表 A 卷
附录 4 高校师生履行心理契约情况的测量量表 B 卷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校师生心理契约的特征及其调控管理研究[J]. 曹威麟,牛彩虹,彭政思. 教育探索. 2009(02)
[2]高校教师履行心理契约责任对学生学习行为影响的研究[J]. 曹威麟,杨光旭.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8(08)
[3]三所高校师生心理契约内容差异的实证研究[J]. 曹威麟,张菁,郭江平. 高教探索. 2008(04)
[4]高校师生相互期望与心理契约的演进与调控[J]. 曹威麟,赵利娜,郭江平.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7(06)
[5]高校师生双向视角心理契约相互责任的实证研究[J]. 曹威麟,段晓群,王晓棠. 高教探索. 2007(06)
[6]心理契约履行、违背与破裂及其管理研究[J]. 曹威麟,董玉芳,朱仁发. 现代管理科学. 2007(10)
[7]心理契约对高校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J]. 曹威麟,段晓群,郭江平. 现代大学教育. 2007(04)
[8]论心理契约中不可或缺的暗示沟通[J]. 曹威麟,董玉芳,田飞. 江淮论坛. 2007(02)
[9]我国当前精英高等教育的边缘化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 杜勇,解飞厚. 煤炭高等教育. 2007(02)
[10]心理契约的概念、主体及构建机制研究[J]. 曹威麟,朱仁发,郭江平.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7(02)
博士论文
[1]员工心理契约的结构及相关因素研究[D]. 李原.首都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5025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3502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