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合同相对性规则及其例外情形
发布时间:2022-01-21 22:36
本文是就合同相对性规则及例外情形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实定法先后探讨了合同相对性规则在两大法系的产生与发展及在我国的立法现状,明确合同相对性规则在立法中的重要意义。而合同相对性规则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为合同主体的相对性、内容的相对性、责任的相对性。但任何存在都是相对的,若是严格实施合同相对性规则,可能对合同当事人是十分不便甚至是不公正的。例外情形的产生便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其并不是否定和取消合同相对性规则,反而是对合同相对性规则的补充,从而更有利于合同相对性规则的发展。在例外情形部分亦阐述了例外情形目前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如债权保全制度、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等。最后通过对我国立法制定的例外情形的分析,指出其不完善之处并提出建议。希望通过这些探讨、研究,对我国合同相对性及例外制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引言
第一章 两大法系对合同相对性规则的确认
第一节 大陆法系对债的相对性规则的确认
第二节 英美法系对合同相对性规则的确认
第三节 合同相对性规则与我国合同法
第二章 合同相对性规则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 合同主体的相对性
第二节 合同内容的相对性
第三节 合同责任的相对性
第三章 合同相对性规则的例外情形
第一节 确立例外情形的标准
第二节 例外情形的具体内容
第四章 我国合同相对性规则完善的立法建议
第一节 我国合同相对性规则完善的立法意义
第二节 我国合同相对性规则完善的具体建议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规格论——以我国《合同法》第64条的规定为中心[J]. 崔建远. 政治与法律. 2008(01)
[2]论我国第三人利益合同的立法现状与完善[J]. 韩冰. 理论前沿. 2007(19)
[3]合同相对性原则突破的价值[J]. 袁合川,邓晓霞.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4]对第三人侵害债权的见解[J]. 王亚宁. 法学论坛. 2006(04)
[5]论债权物权化趋势[J]. 李庆海. 当代法学. 2005(04)
[6]侵害债权制度法律性质考察[J]. 佟强. 现代法学. 2005(02)
[7]附保护第三人作用之合同研究[J]. 马强. 政治与法律. 2005(01)
[8]论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J]. 张民安.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
[9]从比较法的角度看合同相对性原则[J]. 谢瑾.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03)
[10]合同相对性原则及其突破间关系之法理分析[J]. 袁合川. 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 2004(03)
本文编号:3601082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引言
第一章 两大法系对合同相对性规则的确认
第一节 大陆法系对债的相对性规则的确认
第二节 英美法系对合同相对性规则的确认
第三节 合同相对性规则与我国合同法
第二章 合同相对性规则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 合同主体的相对性
第二节 合同内容的相对性
第三节 合同责任的相对性
第三章 合同相对性规则的例外情形
第一节 确立例外情形的标准
第二节 例外情形的具体内容
第四章 我国合同相对性规则完善的立法建议
第一节 我国合同相对性规则完善的立法意义
第二节 我国合同相对性规则完善的具体建议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规格论——以我国《合同法》第64条的规定为中心[J]. 崔建远. 政治与法律. 2008(01)
[2]论我国第三人利益合同的立法现状与完善[J]. 韩冰. 理论前沿. 2007(19)
[3]合同相对性原则突破的价值[J]. 袁合川,邓晓霞.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4]对第三人侵害债权的见解[J]. 王亚宁. 法学论坛. 2006(04)
[5]论债权物权化趋势[J]. 李庆海. 当代法学. 2005(04)
[6]侵害债权制度法律性质考察[J]. 佟强. 现代法学. 2005(02)
[7]附保护第三人作用之合同研究[J]. 马强. 政治与法律. 2005(01)
[8]论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J]. 张民安.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
[9]从比较法的角度看合同相对性原则[J]. 谢瑾.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03)
[10]合同相对性原则及其突破间关系之法理分析[J]. 袁合川. 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 2004(03)
本文编号:36010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3601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