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美国保险人恶意侵权责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7-05-13 00:13

  本文关键词:美国保险人恶意侵权责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保险理赔中,被保险人时常会遇到拒绝赔付、迟延赔付或赔付不足的情况。被保险人受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议价能力所限,常吃暗亏。不少被保险人在遭受保险事故后再遭索赔无门的打击,在经济上倾家荡产、在精神上痛苦不堪。即便被保险人提起民事诉讼,根据传统的合同法和保险法的规定,也只能获得早该及时拥有的保险金,最多加上诸如利息一类的孳息。对于被保险人遭受的保险金以外的经济损失,以及以“安宁权”遭到破坏为核心的精神损失,传统法律均未给予充分救济。近几十年来美国司法的判例实践中产生了一种非传统的侵权责任类型,若保险人的恶意理赔行为使被保险人遭受包括保金利益在内的一系列损害,法院可将保险人的行为视为侵权而要求其承担“保险人恶意侵权责任”,此种责任在将保险人恶意理赔行为视为侵权的同时,为保险领域内的精神损害赔偿和惩罚性赔偿提供了可能。在我国,被保险人的权益保障问题长期影响着保险公司的形象及保险业的发展。对这一问题的改善,我国习惯于提高保险公司业务要求,加重保险公司行政责任,却在民事责任上几无突破。美国保险人恶意侵权责任理论蕴含着对此宝贵的实践探索,具有丰富的借鉴思考价值。遗憾的是,国内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寥寥无几。本文采用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考察美国保险人恶意侵权责任的概念、构成要件、赔偿范围、举证责任,以期为我国保险领域加强对被保险人的保护提供有益借鉴。第一部分为概述。“恶意”译自"bad faith",本质为“不诚信”之意。恶意侵权(the new tort of bad faith)则是美国司法实践的独创,若保险人的行为是“恶意”的特别是极端并且令人愤怒的行为(extreme and outrageous conduct),则需承担恶意侵权责任,这是由于保险人恶意理赔行为具备侵权属性,在还受害人以整体理论的适用下,应当给予保险合同的这一问题侵权化支持。保险人恶意侵权责任在实际价值上使侵权责任类型更加丰富、弱势方利益得到更好保护,也有利于保险业良好生态的构建。第二部分为构成要件。承担恶意侵权责任的保险人的主观特点是具备“恶意”,这里需要与“故意”和传统的“恶意”相区分。此外,责任的认定需要结合主客观标准判断行为属“恶意侵权”,并以近因原则判定行为造成了相关的保险金、间接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等损害结果。第三部分为赔偿范围。保险人恶意侵权责任的赔偿范围注重被保险人利益保护的全面性,包括保险金、间接经济损失、精神损害赔偿、惩罚性赔偿和救济成本,每一项赔偿内容均有其合理性,也有其需要注意的特殊问题。第四部分为举证责任。在保险人恶意侵权责任认定上,一般要求原告承担全面的举证责任,但考虑到原告的具体能力,必要时由被告承担部分举证责任,法院对责任分配和程度要求需在一定程度上量体裁衣。对于保险人而言,则可以通过证明自己不承担保险责任,就自己不承担诉讼中一切责任进行完全抗辩;也可通过证明自己不存在“恶意”,就自己不承担保险金外的恶意侵权责任进行不完全抗辩。第五部分为启示。在立法上,可以考虑在侵权法或保险法中引入保险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或在保险法中引入保险人的惩罚性赔偿责任。在司法上,司法机关需特别注意保险人责任的及时履行并鼓励提前履行,也可考虑鼓励恢复原状、修理更换等方式履行保险人责任。在行业中,需要保险公司在交易的整个过程中和内控方面对自身有更高的要求,被保险人也需要在保险关系中注意自我保护。
【关键词】:恶意 特殊信赖 安宁权 侵权化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5.1;D971.2
【目录】:
  • 摘要2-5
  • ABSTRACT5-12
  • 引言12-14
  • 一、保险人恶意侵权责任概述14-26
  • (一) 保险人恶意侵权责任的概念14-17
  • 1. “恶意”的概念14-16
  • 2. 新责任类型的产生16-17
  • (二) 保险人承担恶意侵权责任的理论依据17-23
  • 1. 保险人恶意理赔行为的侵权属性17-21
  • 2. 受害人损害的全面救济21
  • 3. 部分合同违约责任的“侵权化”21-23
  • (三) 保险人恶意侵权责任的价值体现23-26
  • 1. 丰富侵权责任类型23-24
  • 2. 维护弱势方利益24-25
  • 3. 构建行业良好生态25-26
  • 二、保险人恶意侵权的构成要件26-36
  • (一) “恶意”的主观过错辨析26-31
  • 1. 与故意、传统的“恶意”的区分26-29
  • 2. “恶意”的具体考量因素29-31
  • (二) “恶意侵权”的行为判断31-32
  • 1. 主观标准31
  • 2. 客观标准31-32
  • 3. 双重标准32
  • (三) 恶意侵权的损害结果32-35
  • 1. 保险金33
  • 2. 法定利息33
  • 3. 其他间接经济损失33-34
  • 4. 精神损害34-35
  • 5. 救济成本35
  • (四) 近因关系的认定35-36
  • 1. 因果链过长35
  • 2. 重大介入因素35-36
  • 3. 被保险人个人原因36
  • 三、保险人恶意侵权责任的赔偿范围36-41
  • (一) 保险金36-37
  • 1. 合理性36
  • 2. 问题探究36-37
  • (二) 间接经济损失37-38
  • 1. 合理性37
  • 2. 问题探究37-38
  • (三) 精神损害赔偿38-39
  • 1. 合理性38-39
  • 2. 问题探究39
  • (四) 惩罚性赔偿39-40
  • 1. 合理性39
  • 2. 问题探究39-40
  • (五) 救济成本40-41
  • 1. 合理性40
  • 2. 问题探究40-41
  • 四、保险人恶意侵权的举证责任41-43
  • (一) 原告承担举证责任的范围41-42
  • 1. 全面的举证要求41
  • 2. “全面”的例外41-42
  • (二) 被告的抗辩要求42-43
  • 1. 完全的抗辩42
  • 2. 不完全的抗辩42-43
  • 五、保险人恶意侵权责任对我国的启示43-49
  • (一) 对我国立法的启示43-46
  • 1. 引入保险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43-44
  • 2. 引入保险人的惩罚性赔偿责任44-46
  • (二) 对我国司法的启示46-47
  • 1. 保险人责任承担的时间46-47
  • 2. 保险人责任承担的方式47
  • (三) 对我国保险行业的启示47-49
  • 1. 保险公司的自我要求47-48
  • 2. 被保险人的自我保护48-49
  • 结语49-50
  • 参考文献50-53
  • 致谢53-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今华,许文山;“简单式”和“复杂式”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评定原则与方法[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0年05期

2 石先钰;精神损害赔偿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J];法学杂志;2000年04期

3 张晓夫;试论精神损害赔偿在审判实践中的运用[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4 朱大强;不支持过高额精神损害赔偿[J];公安月刊;2000年11期

5 张立锋;精神损害赔偿浅论[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6 项雪平;略论精神损害赔偿立法[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7 孙惠民;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司法实务中的几个倾向及对策[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0年05期

8 王希;论精神损害赔偿[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9 陈凯;关于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研究[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10 张阳;关于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法律思考[J];潍坊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嘉亮;;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浅析[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高文英;;国家赔偿制度中精神损害赔偿的建立和完善[A];修宪之后的中国行政法——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小红;;再论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完善[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4 高建明;;国家精神损害赔偿量化模式研究[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卫江;;消费者精神损害赔偿论[A];首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0年

6 郑伟;;浅述精神损害赔偿[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7 张宏星;梁根科;;浅谈精神损害赔偿[A];中国法医学会司法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8 倪永飞;王暾;;试论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残疾者和死者精神损害赔偿的确定[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卢腊根;;完善精神损害赔偿范围的立法建议[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10 王建林;伍玉联;杨孝平;;论类型理论下国家精神损害赔偿标准的构建——以H省102份案例为样本的实证分析[A];全国法院第25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公正司法与行政法实施问题研究(下册)[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锋;我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吗[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上海市中和律师事务所 姜志明律师;可要求精神损害赔偿吗[N];解放日报;2000年

3 张立旺;我国精神损害赔偿适用范围之补充[N];江苏法制报;2005年

4 孔园园;事故导致流产可否提出精神损害赔偿[N];江苏法制报;2014年

5 戴佳兵 李健鹏;精神损害赔偿:审判先行立法滞后[N];中国教育报;2000年

6 刘晓霞;精神损害赔偿[N];河北日报;2000年

7 刘仁文;论人身伤亡的精神损害赔偿[N];检察日报;2000年

8 樊明 朱朝阳;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N];江苏法制报;2005年

9 王远山;浅议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和数额[N];江苏经济报;2005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张新宝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副庭长 王增勤;精神损害赔偿的几个问题[N];人民法院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琼;论中国精神损害赔偿的事实及相关基础[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焦q;精神损害赔偿的法理依据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3 胡平;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丽芳;论精神损害赔偿[D];黑龙江大学;2007年

2 赵钰;违约与精神损害赔偿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车丽;论违约的精神损害赔偿[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4 陈东;论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D];贵州大学;2007年

5 葛维强;论违约精神损害赔偿之构想[D];内蒙古大学;2009年

6 李炳涛;违约精神损害赔偿探析[D];烟台大学;2009年

7 张红君;精神损害赔偿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陆婧;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肯定及其限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李娇;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合理性及制度构建[D];郑州大学;2010年

10 王莘雅;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美国保险人恶意侵权责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11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3611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4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