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违约责任中的合理预见规则适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3 02:18
  合理预见规则作为限制违约损害赔偿额的一种手段,它不仅合理地分配了风险,平衡了合同当事人的利益关系,而且保护了当事人交易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无论对于司法理论还是实践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合同法中明确规定了合理预见规则这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出,这条规定过于简单和抽象,也没有其他条款和司法解释来辅助适用,这使得我们对它的理解还很不够。与其他国家关于合理预见规则相对比较成熟的理论相比,我们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合理预见规则在适用范围上既可以适用于一般法定损害赔偿也可以适用于一些特殊的法定损害赔偿,合理预见的主体应为合同的违约方,预见的时间应为合同订立时,在确定合理预见的内容时法官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在预见标准上判断违约方能否预见,应采取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方式。合理预见规则适用时还应考虑合同当事人的具体情况、合同的主要内容、合同履行地的社会情况、特殊情形的披露等相关因素。违约方在违约时如果有欺诈行为或主观上存在故意与重大过失,在确定违约损害赔偿额时则不适用合理预见规则。我国的合理预见规则在立法上还要进一步完善。在预见的主体上,除了明确主体为违约方外,还应... 

【文章来源】: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合理预见规则的一般理论
    (一) 合理预见规则概述
    (二) 合理预见规则的理论基础
二、世界主要国家合理预见规则适用比较研究
    (一) 法国民法中合理预见规则适用之规定
    (二) 英国普通法对合理预见规则的发展
    (三) 美国法中合理预见规则适用之规定
    (四) 国际统一立法中合理预见规则适用之规定
    (五) 各国合理预见规则适用的评价
三、合理预见规则适用之理论分析
    (一) 合理预见规则的适用范围
    (二) 合理预见规则与因果关系
        1. 因果关系的一般理论
        2. 合理预见规则与相当因果关系的关系
    (三) 合理预见规则适用条件
        1. 预见的主体
        2. 预见的时间
        3. 预见的内容
        4. 预见的程度
        5. 预见的标准
    (四) 合理预见规则适用时应考虑的其他因素
        1. 合同当事人的情况
        2. 合同的主要内容
        3. 合同履行地的社会情况
        4. 特殊情形的披露
    (五) 合理预见规则适用的排除
四、完善我国合理预见规则适用的思考
    (一) 我国合同法中合理预见规则适用之规定
    (二) 我国合理预见规则立法上的缺陷分析及完善
        1. 预见主体上的缺陷及完善
        2. 预见内容上的缺陷及完善
        3. 预见标准上的缺陷及完善
        4. 法官在适用合理预见规则时应考虑的因素
        5. 统一我国法律中关于合理预见规则的表述
    (三) 司法上的完善建议
        1. 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
        2. 明确举证责任的分配
        3. 建立并完善我国的司法惯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合同法中的可预见规则[J]. 毛瑞兆.  中国法学. 2003(04)
[2]我国法上的合理预见规则及其完善[J]. 刘云升,陈曦.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3)
[3]合理预见规则理论构成分析[J]. 刘云升,刘娟.  河北法学. 2002(05)
[4]违约损害赔偿中可预见性规则与因果关系的比较[J]. 孙丽娜.  经济论坛. 2002(09)
[5]近现代西方法与道德关系之争[J]. 严存生.  比较法研究. 2000(02)
[6]信赖与信赖利益考[J]. 马新彦.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0(03)
[7]合同法诚实信用原则比较研究[J]. 郑强.  比较法研究. 2000(01)
[8]先合同义务及违反先合同义务之责任形态研究[J]. 姜淑明.  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2000(02)
[9]论合同的法律约束力与效力及合同的成立与生效[J]. 赵旭东.  中国法学. 2000(01)
[10]合同法的成功与不足(上)[J]. 梁慧星.  中外法学. 1999(06)



本文编号:36406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36406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0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