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我国税收代位权法律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14 09:47
  税法援引民法债法中的代位权,并通过立法的形式予以确立。2001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税收征管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指出:如果纳税人未行使到期债权,或者通过故意放弃其债权的方式,引起对国家税收利益的损害,税务机关可以行使税收代位权,行使权利的依据为《合同法》第七十三条的相关规定。可见税收债权是一种有着债的一般属性的公法之债。我国设立税收代位权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防止纳税人怠于行使权利的情形发生,而且有利于国家的税收安全和税收债权的实现。自《税收征管法》颁布至今的这十余年以来,呈现出了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由于学界对第三次修订案草案存在很大的争议,在其修订过程中而未被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讨论。2012年召开的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就特别强调“加快税制改革”,可见这是十八大建议改革税务工作,并提出的新任务及其新要求。但是该报告仅仅是针对税制改革提出的方向性的政策和目标,并没有涉及到税收代位权并进行相关规定。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税收政策已经自2014年1月1日起开始在税收实践中实施,然而税收代位权仍未被提及。不言而喻,目前对税收代位...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思路及创新点
        1.3.1 主要内容和思路
        1.3.2 创新点
2 税收代位权基础理论
    2.1 税收代位权的含义及性质
        2.1.1 我国税法中的代位权制度
        2.1.2 税收代位权的性质
    2.2 设立税收代位权的动因
        2.2.1 设立税收代位权的制度价值
        2.2.2 设立税收代位权的可行性
        2.2.3 税收代位权的法理基础
    2.3 税收代位权的行使方式和效力
        2.3.1 税收代位权的行使方式
        2.3.2 税收代位权的效力
3 我国税收代位权存在的问题
    3.1 税收代位权存在的理论问题
        3.1.1 简单援用民法理论,没有自己的体系
        3.1.2 税收代位权性质不明晰
        3.1.3 “入库规则”与直接受偿权存在冲突
        3.1.4 税收代位权行使方式有争议
    3.2 税收代位权存在的实践问题
        3.2.1 诉讼方式行使代位权存在的问题
        3.2.2 税收代位权的制度缺位
        3.2.3 税收代位权的适用范围不明确
        3.2.4 税收代位权与其他税收保障制度的关系
4 税收代位权制度的国外比较与借鉴
    4.1 大陆法系国家税收代位制度的相关规定
        4.1.1 法国
        4.1.2 德国
        4.1.3 日本
    4.2 英美法系国家税收代位制度的相关规定
        4.2.1 英国
        4.2.2 美国
5 完善我国税收代位权的建议
    5.1 解决税收代位权理论问题的途径
        5.1.1 准确定位税收代位权的性质
        5.1.2 协调“入库规则”与直接受偿权的关系
        5.1.3 选择合理的税收代位权行使方式
        5.1.4 完善税收保障体系
    5.2 解决税收代位权实践问题的途径
        5.2.1 限定税收债权的范围
        5.2.2 完善税收代位权诉讼
        5.2.3 加强税收代位权与其他税收保障制度间的协调
    5.3 税收代位权的立法完善
        5.3.1 收回税收立法权,促进税收入宪
        5.3.2 完善《税收征管法》
        5.3.3 完善《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完善行政诉讼制度——行政诉讼法修改核心问题探讨[J]. 应松年.  广东社会科学. 2013(01)
[2]税务和解的正当性分析[J]. 颜运秋.  法学杂志. 2012(08)
[3]浅议我国税收代位权诉讼中的相关问题[J]. 杨峰.  税务研究. 2011(06)
[4]试论税收代位权制度的基本理论[J]. 唐亚敏.  法制与社会. 2011(07)
[5]试论税收代位权的性质[J]. 李桂英.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6]税收代位权的必要性与危险性[J]. 伍丽萍,周军霞.  审计与理财. 2009(11)
[7]税法上的第三人责任[J]. 刘树艺.  财税法论丛. 2007(00)
[8]论税收代位权行使的条件及其法律效果[J]. 张富强,黎建辉.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07(05)
[9]从行使“税收代位权”看依法治税[J]. 徐涛,孙茜.  当代贵州. 2004(08)
[10]我国应重视税收债法的研究[J]. 刘剑文.  税务研究. 2004(01)

硕士论文
[1]税收代位权制度研究[D]. 王颖.河北经贸大学 2013
[2]我国纳税担保法律制度研究[D]. 孙伟.河北经贸大学 2011
[3]税收代位权制度研究[D]. 相昌文.吉林大学 2011
[4]税务行政强制执行法律问题研究[D]. 赵虓宇.吉林大学 2010
[5]税收代位权研究[D]. 孙爱辉.吉林大学 2006
[6]纳税主体权利救济法律问题研究[D]. 赵德芳.中央民族大学 2006
[7]税收代位权问题研究[D]. 方立昱.吉林大学 2005
[8]税收代位权制度的研究[D]. 刘婷.苏州大学 2005
[9]税收代位权制度研究[D]. 邱嵘.吉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608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36608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1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