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合同诈骗罪主观目的的司法认定
发布时间:2022-07-29 12:05
由于经济活动的频繁及复杂化,在经济活动中利用合同的签订及履行进行诈骗的行为也日益增加,严重危害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安全。1997年刑法修订,合同诈骗罪从诈骗罪中分离出来,独立成罪。但由于合同诈骗行为往往与经济纠纷、合同欺诈交织一起,其界限仅仅在于主观目的的不同,而主观目的有存在于人的意识中,看不见,摸不着,导致合同诈骗罪成为司法认定的一大难点。近年的,广大学者,包括司法实践者都对合同诈骗罪的主观目的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理论上的探讨却显得容易得多,如何认定及把握合同诈骗罪的主观目的似乎极快从理论上达成了一致的看法,而实践的问题却并没有得到相应的解决。合同诈骗罪依然是困扰司法实践的一大难题,呈现出二低三高的特征,即低发现率、低破获率、高不诉率、高无罪率、高重审率。笔者长期从事司法实践工作,试图从更好的满足司法实践需求的视角,对合同诈骗罪的主观目的的司法认定进行解构。
【文章页数】:3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一、合同诈骗罪的司法认定现状
(一) 市场经济中两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二) 社会现象背后的司法窘境
1.隐蔽性导致低发现率、低破获率
2.主观目的的认定难导致高不诉率、高无罪率、高重审率
二、合同诈骗罪主观目的的认定要素
(一) 民事欺诈与合同诈骗罪
(二) 主观目的要素认定
1.考察合同主体资格
2.考察行为人的履约能力
3.考察行为人在合同签订后的客观表现
4.考察行为人无法履行合同的原因
5.考察行为人的事后态度
三、困扰合同诈骗罪主观目的司法认定的难题
(一) 困扰侦查机关的难题
1.民事判决的影响
2.证据难以收集和提取
3.插手经济纠纷的责难
(二) 困扰公诉机关的难题
1.举证责任的承担问题
2.证明方法的单一
(三) 困扰审判机关的难题
1.辩解的采信标准问题
2.非法占有目的产生时间对犯罪认定的影响
3.潜逃的争议
四、强化合同诈骗罪主观目的认定的建议
(一) 扩大立法的范围,针对合同欺诈行为增设罪名
(二) 强化社会控制,解决取证难的问题。
1.工商行政部门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管制
2.税务部门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核查,完善会计帐册的记录
3.强化银行的现金管理体制,使资金无法随意流动
(三) 转变司法理念,确立司法推定在刑事诉讼中的证明作用
1.要求基础事实的客观真实性
2.推定必须客观全面
3.推定必须重视反驳及辩解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666434
【文章页数】:3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一、合同诈骗罪的司法认定现状
(一) 市场经济中两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二) 社会现象背后的司法窘境
1.隐蔽性导致低发现率、低破获率
2.主观目的的认定难导致高不诉率、高无罪率、高重审率
二、合同诈骗罪主观目的的认定要素
(一) 民事欺诈与合同诈骗罪
(二) 主观目的要素认定
1.考察合同主体资格
2.考察行为人的履约能力
3.考察行为人在合同签订后的客观表现
4.考察行为人无法履行合同的原因
5.考察行为人的事后态度
三、困扰合同诈骗罪主观目的司法认定的难题
(一) 困扰侦查机关的难题
1.民事判决的影响
2.证据难以收集和提取
3.插手经济纠纷的责难
(二) 困扰公诉机关的难题
1.举证责任的承担问题
2.证明方法的单一
(三) 困扰审判机关的难题
1.辩解的采信标准问题
2.非法占有目的产生时间对犯罪认定的影响
3.潜逃的争议
四、强化合同诈骗罪主观目的认定的建议
(一) 扩大立法的范围,针对合同欺诈行为增设罪名
(二) 强化社会控制,解决取证难的问题。
1.工商行政部门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管制
2.税务部门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核查,完善会计帐册的记录
3.强化银行的现金管理体制,使资金无法随意流动
(三) 转变司法理念,确立司法推定在刑事诉讼中的证明作用
1.要求基础事实的客观真实性
2.推定必须客观全面
3.推定必须重视反驳及辩解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6664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3666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