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货市场品种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11 02:21
创新已经成为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动力,然而国内外实践经验表明,期货品种创新充满了失败风险,亟需系统的理论指导。本文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试图透过纷繁的创新现象,把握住金融创新的本质,进而解析金融产品创新的一般过程。针对中国期货市场品种创新这一问题,研究品种创新的理论基础、评价方法和上市时机选择等问题。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目前国内关于期货品种创新的研究尚局限于对期货合约的商品特征进行定性分析。本文从期货交易所追求最大化交易量前提出发,在单合约创新模型的基础上,将其扩展到交易费用内生条件下多合约同时创新情况,总结期货合约创新的影响因素,给出交易所总收入最大化目标条件下设定合约最优交易费用的必要条件,并举例说明引入相关或冗余的合约品种能够使交易所总收入提高,为交易所开发一系列相关期货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评价期货合约成功(失败)的方法问题上,以往的研究多采用以交易量为代表的宏观流动性评价指标。然而一个期货品种仅仅具备了较大的交易量,还不能说是一个成功的品种。本文认为套期保值功能是期货市场得以存在的基础,期货合约的设计者首先应该最大限度地满足潜在套期保值者的交易需求。因此,本文提出应...
【文章页数】:11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现状
1.1.3 研究意义
1.2 本文的研究内容、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
1.3 本文结构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2.1 国外相关研究
2.1.1 期货品种标的资产选择
2.1.2 期货合约设计
2.1.3 金融产品创新扩散过程
2.1.4 期货合约评价
2.2 国内相关研究
2.3 小结
第三章 期货市场品种创新研究的理论基础
3.1 金融创新理论
3.1.1 金融创新的定义和分类
3.1.2 金融创新的动因
3.2 证券设计理论
3.2.1 不完全市场与证券设计
3.2.2 金融创新的一般均衡模型
3.2.3 线性框架下的证券设计
3.3 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理论
3.4 流动性理论
3.4.1 流动性概念与期货市场流动性的表述
3.4.2 流动性的测度
3.4.3 影响流动性的因素
第四章 期货品种创新的理论分析
4.1 期货品种创新流程
4.2 期货品种创新的影响因素
4.2.1 期货品种创新目标
4.2.2 模型基本结构
4.2.3 单个合约创新
4.2.4 多合约同时创新
4.2.5 小结
4.3 冗余证券与金融市场交易成本
4.3.1 交易费用内生条件下的合约设计
4.3.2 算例
4.3.3 理论解释
4.4 期货合约成功的评价标准
4.4.1 评价合约成功的传统方法
4.4.2 评价指标的进一步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期货合约成功的评价标准之一:流动性实证研究
5.1 相关文献回顾
5.2 期货市场流动性的衡量指标
5.3 数据说明
5.4 实证研究
5.4.1 日间流动性检验
5.4.2 流动性日内分时特征检验
5.4.3 总体评价
5.5 流动性影响因素分析
5.5.1 波动率的计算
5.5.2 平稳性检验
5.5.3 回归模型
5.5.4 实证结果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期货合约成功的评价标准之二:套期保值效率实证研究
6.1 相关文献回顾
6.2 研究方法
6.2.1 传统的简单回归模型(OLS)
6.2.2 二元GARCH 模型(BGARCH)
6.2.3 修正的ECM-GARCH 模型
6.2.4 套期保值绩效的衡量指标
6.3 实证分析
6.3.1 数据说明
6.3.2 单位根及协整检验
6.4 实证结果
6.4.1 套期保值比率计算结果
6.4.2 套期保值绩效计算结果
6.5 结论
第七章 期货品种创新时机选择的博弈分析
7.1 相关文献回顾
7.2 监管时滞与创新时机选择
7.2.1 监管时滞固定条件下的基本模型
7.2.2 监管时滞可变情况下的信号传递模型
7.2.2.1 模型基本结构
7.2.2.2 均衡解
7.2.3 算例
7.3 结论
第八章 中国期货市场品种创新的制度约束与路径选择
8.1 中国期货市场品种创新现状
8.1.1 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进程
8.1.2 中国期货市场品种创新的现状与特点
8.2 中国期货市场品种创新滞后的制度约束与弊端
8.2.1 制度约束是当前期货品种创新的主要障碍
8.2.2 期货品种创新滞后弊端
8.2.3 期货新品种上市机制的海外考察
8.3 中国期货市场品种创新的路径选择
第九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9.1 论文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9.2 进一步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与参加科研项目情况
致谢
本文编号:3789147
【文章页数】:11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现状
1.1.3 研究意义
1.2 本文的研究内容、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
1.3 本文结构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2.1 国外相关研究
2.1.1 期货品种标的资产选择
2.1.2 期货合约设计
2.1.3 金融产品创新扩散过程
2.1.4 期货合约评价
2.2 国内相关研究
2.3 小结
第三章 期货市场品种创新研究的理论基础
3.1 金融创新理论
3.1.1 金融创新的定义和分类
3.1.2 金融创新的动因
3.2 证券设计理论
3.2.1 不完全市场与证券设计
3.2.2 金融创新的一般均衡模型
3.2.3 线性框架下的证券设计
3.3 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理论
3.4 流动性理论
3.4.1 流动性概念与期货市场流动性的表述
3.4.2 流动性的测度
3.4.3 影响流动性的因素
第四章 期货品种创新的理论分析
4.1 期货品种创新流程
4.2 期货品种创新的影响因素
4.2.1 期货品种创新目标
4.2.2 模型基本结构
4.2.3 单个合约创新
4.2.4 多合约同时创新
4.2.5 小结
4.3 冗余证券与金融市场交易成本
4.3.1 交易费用内生条件下的合约设计
4.3.2 算例
4.3.3 理论解释
4.4 期货合约成功的评价标准
4.4.1 评价合约成功的传统方法
4.4.2 评价指标的进一步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期货合约成功的评价标准之一:流动性实证研究
5.1 相关文献回顾
5.2 期货市场流动性的衡量指标
5.3 数据说明
5.4 实证研究
5.4.1 日间流动性检验
5.4.2 流动性日内分时特征检验
5.4.3 总体评价
5.5 流动性影响因素分析
5.5.1 波动率的计算
5.5.2 平稳性检验
5.5.3 回归模型
5.5.4 实证结果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期货合约成功的评价标准之二:套期保值效率实证研究
6.1 相关文献回顾
6.2 研究方法
6.2.1 传统的简单回归模型(OLS)
6.2.2 二元GARCH 模型(BGARCH)
6.2.3 修正的ECM-GARCH 模型
6.2.4 套期保值绩效的衡量指标
6.3 实证分析
6.3.1 数据说明
6.3.2 单位根及协整检验
6.4 实证结果
6.4.1 套期保值比率计算结果
6.4.2 套期保值绩效计算结果
6.5 结论
第七章 期货品种创新时机选择的博弈分析
7.1 相关文献回顾
7.2 监管时滞与创新时机选择
7.2.1 监管时滞固定条件下的基本模型
7.2.2 监管时滞可变情况下的信号传递模型
7.2.2.1 模型基本结构
7.2.2.2 均衡解
7.2.3 算例
7.3 结论
第八章 中国期货市场品种创新的制度约束与路径选择
8.1 中国期货市场品种创新现状
8.1.1 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进程
8.1.2 中国期货市场品种创新的现状与特点
8.2 中国期货市场品种创新滞后的制度约束与弊端
8.2.1 制度约束是当前期货品种创新的主要障碍
8.2.2 期货品种创新滞后弊端
8.2.3 期货新品种上市机制的海外考察
8.3 中国期货市场品种创新的路径选择
第九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9.1 论文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9.2 进一步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与参加科研项目情况
致谢
本文编号:37891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3789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