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预约合同的认定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0 12:01

  本文关键词:预约合同的认定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预约合同 制度意义 成立生效要件


【摘要】:我国立法尚未建立完备的预约合同制度,学理研究亦不充分,本文选取预约合同的认定这一基础问题试做探讨,发表浅见以求裨益本领域之交易实务、司法裁判与提供立法参考。 作为文之初始,第一章简要介绍了预约合同的涵义、法律特征及预约合同制度在世界诸国家或地区的概况,意在奠定针对预约合同主题的讨论基础,而其中对该领域现状的粗略描绘亦与后文展开的进一步讨论多有呼应。第二章探讨承认预约合同制度的意义,预约合同本身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和将其建构入法对于合同法体系之完善、缔约当事人利益之有效保护、任意性规范功能之充分发挥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形成了立法承认预约合同的必要性空间。 在肯定预约合同制度价值的基础上,第三、四章重点讨论了预约合同的成立生效要件。当事人是否具有受到初步性协议拘束的意图是区分预约合同和无法律效力的协议的关键,认真性标准与多因素测试的方法有助于判断之。本约特定的形式要求是否应当延伸至预约合同,应视预约合同的不同种类和本约要式要求的不同目的而予以具体分析。必须正确认识本约要物规定的意义,不宜扭曲预约合同的涵义而将所谓“要物本约”的当事人在标的物交付前达成的协议定为预约合同。依据标的的不同,预约合同可分为必须磋商的预约和必须缔约的预约。前者以就缔结本约为持续的诚信磋商、谈判及作出初步性投资为权利义务内容,但不必然导致本约的缔结。后者更进一步,合同的主要条款已体现对本约必要之点的合意,同时当事人表现出对尚未合意的本约某非必要之点的特别关注,当事人负有按照已完备的本约必要之点及经持续诚信磋商、谈判而确定的特别关注之非必要之点的内容缔结本约的成果的义务。
【关键词】:预约合同 制度意义 成立生效要件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3.6
【目录】:
  • 内容摘要4-5
  • ABSTRACT5-9
  • CONTENTS9-11
  • 引言11-13
  • 第一章 预约合同概述13-19
  • 第一节 预约合同的涵义13-14
  • 第二节 预约合同的法律特征14-15
  • 第三节 预约合同制度在世界诸国家或地区之概况15-19
  • 一、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之概况15-16
  • 二、英美法系国家之概况16-18
  • 三、我国大陆地区概况18-19
  • 第二章 承认预约合同制度的意义19-24
  • 第一节 居中之域19-21
  • 第二节 投资行为模型21-22
  • 第三节 任意性规范的功能22-24
  • 第三章 预约合同之成立生效认定24-37
  • 第一节 当事人受拘束的意图24-29
  • 一、意思学说与表示学说24-25
  • 二、认真性标准25-26
  • 三、多因素测试26-29
  • 第二节 要式本约与预约合同29-33
  • 一、原则上不要式说与原则上要式说30-31
  • 二、折衷说31-33
  • 第三节 要物本约与预约合同33-37
  • 一、要物合同的立法意旨33-34
  • 二、台湾学者对台湾地区“民法”第465-1条及第475-1条的争议34-36
  • 三、启示与总结36-37
  • 第四章 预约合同之内容认定37-50
  • 第一节 各预约合同之不同功能价值侧重37-38
  • 第二节 必须磋商的预约合同的内容38-43
  • 一、必须磋商的预约合同之主要内容38-42
  • 二、必须磋商的预约合同之次要内容42-43
  • 第三节 必须缔约的预约合同的内容43-48
  • 一、本约的内容可以确定的要求44-46
  • 二、关注本约之非必要之点的要求46-48
  • 第四节 小结48-50
  • 结论50-53
  • 参考文献53-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文平;;德国预约制度研究[J];北方法学;2012年01期

2 刘俊臣;合同预约若干法律问题初探[J];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 李明发;;对传统民法要物契约的反思[J];法律学习与研究;1990年06期

4 许德风;;意向书的法律效力问题[J];法学;2007年10期

5 刘赛;;预约合同价值浅析——一个比较的视角[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7年11期

6 陈敦;;预约合同若干问题探讨[J];法制与社会;2007年03期

7 钱玉林;预约合同初论[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8 汤文平;;瑞士预约制度研究[J];西部法学评论;2011年04期

9 韩强;论预约的效力与形态[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邵建东;;论意思表示的解释[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6年02期



本文编号:6505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6505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e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