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就业权实现的劳动合同法保障——审视我国劳动合同立法的一种新视角

发布时间:2017-08-11 23:27

  本文关键词:就业权实现的劳动合同法保障——审视我国劳动合同立法的一种新视角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动合同法 劳动合同制 劳动合同立法 用人单位 劳动者就业权 劳动法 劳动派遣 中华人民共和国 适用范围 劳动关系法


【摘要】:当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正在紧张的调研与修改中。本刊特意组织刊发的四篇文章分别探讨了劳动合同法与就业权实现的关系、定期合同作为我国劳动合同主要形式的合理性及其不足、劳动合同法如何抑制雇主单位的优势地位以平衡劳动合同双方的权益、劳动合同法的权利本位及其“有利原则”的确立与适用等问题,希望能将我国劳动合同立法的研究引向深入。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劳动合同法 劳动合同制 劳动合同立法 用人单位 劳动者就业权 劳动法 劳动派遣 中华人民共和国 适用范围 劳动关系法
【分类号】:D922.52;
【正文快照】: 劳动法体系由就业法、劳动基准法和劳动关系法所构成,劳动关系法又可分为单个劳动关系法和集体劳动关系法,单个劳动关系法主要是劳动合同法,故对劳动合同立法应当分别从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体系其他组成部分的关系展开研究。在我国现有的劳动合同立法研究成果中,关注较多的是劳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凯;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若干实体法难题探讨[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化东,闫建功;论劳动者的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权——透视《劳动法》第31条[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张晓阳;;劳动者的预告辞职权[J];当代法学;2006年03期

3 董文军;;我国《劳动合同法》中的倾斜保护与利益平衡[J];当代法学;2008年03期

4 林嘉;林敏;;2001年劳动法学和社会保障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法学家;2002年01期

5 凌小薇;;关于飞行员辞职法律问题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9年27期

6 张伟;;浅议劳动合同的解除[J];法制与社会;2010年17期

7 郑彦操;略论劳动者对劳动合同的解除[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S1期

8 霍健;张宁宁;;浅谈我国劳动合同单方解除的法律归制[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3年01期

9 郭小峰;王刚;;浅析劳动者单方预告解除权[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6期

10 张雅红;;劳动合同若干问题研究:区分、解除与履行[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焱白;劳动关系稳定之法律调整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2 夏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王天玉;工作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王皎皎;解雇保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立花聪;《劳动合同法》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原;解雇事由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陆静;劳动者预告辞职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计琳婷;关于劳动者辞职权的探讨[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杨帆;我国飞行员流动法律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杜莹;预告解除权立法评析[D];吉林大学;2011年

6 王倩兮;劳动合同试用期规则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徐一宁;我国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的反思与重构[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8 罗雯;劳动合同的单方解除制度[D];南昌大学;2011年

9 谭文博;两岸解雇保护制度比较研究[D];宁波大学;2010年

10 吴红军;劳动者辞职权的预告行使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彦君;解释与适用──对我国《劳动法》第31条规定之检讨[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政辉;;实行劳动合同制中的难点、问题及建议[J];内部文稿;1996年09期

2 程多生;;《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必须坚持维护劳动合同当事人双方的合法权益[J];中国劳动;2005年12期

3 董保华;;《劳动合同法》应起到制度校正功能[J];中国劳动;2005年12期

4 董保华;劳动合同期限制度设计的理念选择[J];中州学刊;2005年06期

5 石美遐;关于劳动合同立法若干问题的初步研究[J];中国劳动;2000年04期

6 王全兴;我国劳动合同立法的基本取向[J];中国劳动;2005年07期

7 郭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劳动合同立法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J];中国劳动;2005年12期

8 许建宇;劳动合同法的权利观[J];中州学刊;2005年06期

9 常凯;;关于《劳动合同法》立法的几个基本问题[J];当代法学;2006年06期

10 王婧;;劳动合同法的双重标准[J];法人杂志;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延园;;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劳动合同法律问题[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2 张立富;;新《劳动合同法》与新型雇佣方式的发展[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孙为新;;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双倍处罚之我见[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黎秀蓉;;《劳动合同法》的博弈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齐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的“软法”现象刍议[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郭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劳动合同立法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A];2006中国管理学家论坛暨第八届中国管理创新大会论文集[C];2006年

7 肖永泼;;劳动合同法与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意愿[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贯彻《劳动合同法》的策略和方法[A];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第六届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事会会议材料[C];2008年

9 钱祥福;;试论工会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建设的途径与方法[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五辑)[C];2005年

10 常凯;;《劳动合同法》应对还是执行[A];第四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云飞;劳动合同立法应力避法律缺陷[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王玉翔;农总行本部将实行劳动合同制[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8年

3 记者 王娇萍 赵福中;劳动合同立法“提速”呼声高[N];工人日报;2006年

4 文综;劳动合同立法需提速[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蓬国龙;加强保障监察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N];黔西南日报;2008年

6 程延园;劳动合同立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陆占奇 白永亮;劳动合同立法:以倾斜实现均衡?[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陆占奇;超长加班挑战劳动合同立法焦点之争[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9 路平;社会普遍关心立法宗旨[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陆占奇 张弛(实习;劳动者:你心目中的劳动合同有多重[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庆会;劳动合同法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2 赵卫锋;《劳动合同法》与和谐劳聘关系的构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3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立花聪;《劳动合同法》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5 刁慧娜;高校教师劳动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夏瑜杰;当代中国守法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7 夏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杨彬;劳动合同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王皎皎;解雇保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沈同仙;劳动力派遣中的政府规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振兴;劳动合同法的双倍工资赔偿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四川中小企业员工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吴智贵;我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4 张伊娜;完善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法律思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5 黄凯;论劳动合同法中劳动者的违约责任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邓雅静;《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7 白文钦;中韩劳动合同制度比较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8 苏瑛;论劳动合同立法中的区别对待[D];山东大学;2012年

9 许静;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10 蔡岚;劳动合同法利益平衡功能的定位与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587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6587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a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