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本文关键词:我国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摘要】:缔约过失责任理论发端于1861年,最先由著名法学家耶林提出。后德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先后明文规定该制度,我国直到1999年通过新合同法才予以确立。从现有的《合同法》来看,我国立法者吸收、借鉴国外相关的立法经验将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确立下来,从而弥补了我国民法领域的一项空白。但是,该制度在我国仍存在诸多不足,在完善立法时首先应当明确界定什么是缔约过失责任,同时还应将先合同义务明文规定,并给出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
【作者单位】: 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缔约过失责任 合同法 先合同义务
【分类号】:D923.6
【正文快照】: 一、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的发展历程虽然早在罗马法中,就已经有过缔约过失责任理论的萌芽,但时间的年轮直到1861年,德国法学家耶林才将其正式提了出来。耶林在他的著作《缔约上过失:契约无效与未臻完全时之损害赔偿》(《耶林法学年报》第四卷)一文中指出,从事缔结契约的当事人因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谭睿昊;;缔约过失责任若干问题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国猛;;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责任浅析——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为中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2 郑启福;;民间合会的风险防控制度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冯永强;;公司性质的争议:从视角组合的角度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田野;;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抽象性探讨[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5 刘蕴;王华;;国有股权行使主体的厘清及法律定位[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6 沈建峰;;具体人格权立法模式及其选择——以德国、瑞士、奥地利、列支登士敦为考察重点[J];比较法研究;2011年05期
7 王柏清;;建设工程“黑白”施工合同效力的法理学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10期
8 百晓锋;;胎儿利益保护中的实体与程序问题——以胎儿的权利能力和当事人能力为中心[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周冉;;略论公司法中的人格否认制度[J];中国城市经济;2009年S1期
10 陈玉梅;贺梅花;;开放式基金代理销售中的法律问题分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启福;中国合会法律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于维君;经济法历史合理性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3 崔聪聪;日本电子记录债权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杨春禧;合作社主体法律制度的一般原理[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5 李祖坤;合同无效的司法处理[D];吉林大学;2011年
6 王亚男;外派船员人身伤亡损害赔偿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7 朱拥政;刑事诉讼中的财产权保障[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魏小军;遗嘱有效要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9 郑宪强;建设工程合同效率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10 邱雪梅;民事责任体系重构之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婧;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担保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周智军;中国对日外派劳务人员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唐勇辉;农村房屋买卖法律问题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徐慧英;论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与其他请求权的关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黄书立;专利联盟权利滥用的法律规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孙兵;中英合同解除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张召强;论我国合同法上的显失公平规则[D];湘潭大学;2010年
8 邓岚莺;个人住房按揭的不可抗力风险分担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李石江;论大规模侵权的损害赔偿[D];湘潭大学;2010年
10 杨智;论我国拾得遗失物制度[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蕾;;论我国缔约过失责任的立法现状及其完善途径[J];法制与社会;2007年12期
2 胡海雄;;浅议缔约过失责任[J];学理论;2010年32期
3 于敏;;我国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J];科技风;2010年19期
4 胡玮;;现行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的缺陷及完善[J];才智;2011年01期
5 何溪桥;;浅议缔约过失责任[J];法制与社会;2009年04期
6 王倩;;缔约过失责任制度[J];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年06期
7 李燕芳;;论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的若干问题[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8 秦萌;;缔约过失责任制度及其适用[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商哲;;论合同法中缔约过失责任制度[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年12期
10 季宸;屈莉萍;;小议我国缔约过失责任制度[J];中国西部科技;2004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长浩;马贝艺;孙贤程;;建设工程承包款的优先受偿权——对《合同法》第286条立法原义的思考[A];2000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0年
2 张志国;;试论合同法的实施对于国际货运代理业的影响[A];中国律师2002海商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张麦昌;;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及其实现——兼谈《合同法》第286条的理解与适用[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吴清旺;;论我国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制度[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5 侯国跃;;关于合同概念与《合同法》适用对象的思考[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6 黄洪俊;黄立虎;;析合同法建立不安抗辩权制度的法律效益[A];首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0年
7 朱树英;;从司法实践中的执行情况看需要对《合同法》第286条的操作性予以规范的若干问题[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8 郑成思;;合同法与知识产权法的相互作用[A];专利法研究(1999)[C];1999年
9 曾少友;;合同法定书面形式欠缺对效力的影响及治愈途径之探究[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10 薛济民;;合同法与劳动法关于合同效力规定的比较[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太原市劳教所 甄国海;浅析合同法中“三金”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N];山西科技报;2008年
2 ;了解合同法规加强自我防范[N];中国纺织报;2001年
3 吉林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学院 祖月;合同与合同法[N];公共商务信息导报;2006年
4 李保全;合同法中对格式合同的规定[N];人民法院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孙文鹰;守望合同法[N];人民法院报;2002年
6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韩世远;合同法的发展与诉讼法的制约[N];人民法院报;2004年
7 樊玉芳;合同法与律师执业[N];山西经济日报;2000年
8 殷少平 王艳苹;合同法的几个问题[N];中国财经报;2001年
9 浙江省湖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沈舟平;合同法第四百零三条与不公开本人身份的代理[N];人民法院报;2004年
10 杨永清;合同法第二百八十六条的溯及力[N];人民法院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灵;论合同法上的诚信机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2 林新生;合同的形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
3 孙秋枫;合同法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4 蒋志明;两岸民事违约责任之比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5 滕肇楠;塞缪尔·威利斯顿理论体系的构建[D];吉林大学;2008年
6 杨志利;违约损害赔偿的经济分析[D];辽宁大学;2008年
7 张彤;欧洲私法趋同背景下的欧洲民法法典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施文泼;合同违约责任制度的经济分析[D];厦门大学;2008年
9 侯国跃;契约附随义务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10 席志国;契约自由视角下的损害赔偿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宏;论现代合同法中的诚信原则[D];湘潭大学;2006年
2 朱亚锋;先合同义务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3 王磊;合同法上第三人之法律地位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4 陈高阳;合同法中的合并条款规则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5 郑磊斌;融资租赁合同制度研究——以合同法融资租赁章为基础[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邓川;民用航空旅客运输合同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7 尹士忠;格式条款效力的立法限制[D];吉林大学;2007年
8 徐阔;合同法诚信原则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9 李士峰;违约损害赔偿中的可预见规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10 刘思梅;格式合同条款法律规制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736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673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