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电子签名认证机构的法律责任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5 03:37

  本文关键词:电子签名认证机构的法律责任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电子签名 电子签名认证机构 民事法律责任


【摘要】:互联网作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极大的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在商事领域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电子商务极大的改变了整个社会的交易形态。电子商务依靠其天生的快捷、方便和成本低廉的优点,近20年来进入了一种爆炸性的快速发展阶段。据统计,2013年度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到了9.9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1.3%,市场普遍预估在未来3到5年内线上交易的总量将会超过线下。这样一个规模巨大的市场,必然需要法律对其进行规制以形成良好的市场氛围,否则是难以维持一个长久的、良性的发展的。从世界各国的电子商务立法和司法实践情况来看,电子商务领域由于存在很多与传统商事交易形态完全不同的特点,从各个方面对传统的民商法乃至整个法律体系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典型的例子就是电子商务中普遍使用的电子签名。自从人类进入“契约社会”起,在日常生活中就开始以签名或者盖章作为意思表示的重要标志,并且将签名视为对交易行为的一种认可和重视。法律中一直也认可传统的商事交易中以手书签名、盖章或按指纹的方式,表明当事人对该书面商务合同内容正确性的确认和担保,并依此区分原件和附件的做法。但是,这种做法在高度无纸化的电子商务中无法使用,于是人们发明了电子签名来解决这一问题。电子签名虽然可以在电子商务领域很好的替代传统手书签名,但是其本身也存在无法在签名和签名人之间建立实质关联,无法验证签名人身份真伪等风险,而这些问题又是技术手段所无法解决的。于是,电子签名认证又紧接着随之而生。电子签名认证借鉴了传统手书可借由第三方机构进行认证来增强其安全性的做法,在电子签名和签名人之间建立可靠的联系,给予了交易双方确认签名人真实身份的查询渠道。这一做法解决了网络交易中因为非对面交易产生的信用问题,为虚拟的网络和现实架起了桥梁,是电子商务中信用体系得以建立的根本。正是由于电子认证服务的重要作用,市场上对其的需求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也不断增加。我国电子签名认证行业虽起步较晚,但近10年来京沪津,广东,湖北等地区的大型电子签名认证机构也相继成立。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目前其在发展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管理机制不健全、认证流程不完善、缺乏交易安全等,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监管制度的不完善和立法的缺失。2电子签名认证机构的性质如何?电子签名认证中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如何分配?各方当事人的法律关系性质是什么?这都需要法学理论来解释,我国虽然于2004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以及与之配套的《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但是其中大多是行政法或者刑法上的规范,缺乏民商事法律方面的规定,高速发展的电子商务行业也对法律提出了修改要求。笔者在研究电子签名认证相关法律的过程中,发现目前我国电子签名立法中缺失的关键的内容之一,就是对电子签名认证中的民事法律责任如何分配基本没有规定。电子签名认证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又并不成熟,自然在实践也就出现了很多的民事争议。目前的司法实践中,多以《合同法》或是《侵权法》中的一些规定来解决电子签名认证中各方当事人法律关系、责任分配等问题,这其中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本文所讨论,并希望解决的正是电子签名认证中的关键当事人——电子签名认证机构的民事法律责任问题。笔者在文章中从分析法律关系、分配权利义务着手,主要论述了认证机构法律责任的性质、内容和归责原则,并进一步对其法律责任的限制和免责制度进行了讨论,以期望为我国电子签名认证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出自己的建议。文章具体分为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电子签名和电子签名认证中的法律问题进行了概括性的阐述,包括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适用范围、电子签名认证的法律效力等内容;第二部分分析了电子签名认证中认证机构与证书用户和认证机构与证书信赖方之间的法律关系性质;第三部分讨论了电子签名认证机构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具体论述了其法律责任的性质、来源和构成要件等内容;第四部分是对电子签名认证机构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和认证机构应承担的举证责任的讨论;第五部分是对于电子签名认证机构法律责任的限制和免除制度的思考,阐述了限制和免除认证机构法律责任的必要性和具体可以采用的制度。其中,第三、第四和第五部分是文章的重点。
【关键词】:电子签名 电子签名认证机构 民事法律责任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2.16;D923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电子签名及电子签名认证概述9-14
  • 第一节 电子签名的产生9-10
  • 第二节 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和适用范围10-12
  • (一) 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10-12
  • (二) 电子签名的适用范围12
  • 第三节 电子签名认证机构的产生12-14
  • (一) 电子签名认证的必要性12-13
  • (二) 电子签名认证机构13-14
  • 第二章、电子签名认证中各方当事人间的法律关系14-17
  • 第一节 电子签名认证机构与证书用户14-15
  • 第二节 电子签名认证机构与证书信赖人15-17
  • 第三章、电子签名认证机构的法律责任17-24
  • 第一节 电子签名认证机构的法律权利和义务17-19
  • (一) 电子签名认证机构的法律权利17-18
  • (二) 电子签名认证机构的法律义务18-19
  • 第二节 电子签名认证机构对证书用户的责任19-21
  • 第三节 电子签名认证机构对证书信赖方的法律责任21-24
  • (一) 电子签名认证机构对证书信赖方法律责任的来源21-22
  • (二) 电子签名认证机构对证书信赖方法律责任的性质22-23
  • (三) 电子签名认证机构对证书信赖方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23-24
  • 第四章、电子签名认证机构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24-26
  • 第一节 电子签名认证机构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24-25
  • 第二节 电子签名认证机构的举证责任25-26
  • 第五章、电子签名认证中的法律责任的限制与免除26-30
  • 第一节 电子签名认证机构法律责任限制和免除的必要性26-27
  • 第二节 电子签名认证机构机构法律责任的限制27-28
  • 第三节 电子签名认证机构法律责任的免除28-30
  • 参考文献30-33
  • 致谢33-3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涛;电子签名的安全性问题[J];经济论坛;2002年24期

2 王剑虹,何晓行;试论我国电子签名法律制度的建立[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胡兴军;电子签名立法开启网络信息安全[J];电子商务世界;2004年06期

4 ;电子签名具备法律效力[J];信息系统工程;2004年09期

5 杨霞;电子签名与传统签名之比较[J];秘书之友;2004年10期

6 杨书琴;简读中国《电子签名法》 电子签名将与手写签名和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J];数字财富;2004年10期

7 黄彦;电子签名法律效力研究[J];计算机安全;2004年12期

8 闻其;;电子签名:法律怎样给说法?[J];中国人大;2004年08期

9 贺永安;;网上交易,你有电子签名吗[J];医学美学美容(财智);2005年04期

10 代言;何谓电子签名[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屠文华;;电子签名认证机制与相关法律思考[A];第十九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2 陈皇宇;;电子签名在同意书中的应用[A];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十八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关景新;张军江;;立法中的电子签名问题[A];中华全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知识产权论坛暨2001年年会集[C];2001年

4 关景欣;张军江;;立法中的电子签名问题[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业务委员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5 孔嘉;;电子签名与认证[A];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前沿——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1年

6 俞卫锋;;强化电子签名及其法律地位[A];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前沿——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1年

7 秦成勇;包国峰;;基于电子签名的电子处方的研究与应用[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魏伶俐;张淑霞;晏杰;聂曼影;;国际电子签名立法状况介绍[A];信息社会档案学理论与实践[C];2006年

9 关景新;张军江;;联合国贸法会《电子签名示范法》(2001)评介[A];中华全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知识产权论坛暨2001年年会集[C];2001年

10 张淑霞;魏伶俐;晏杰;聂曼影;;电子签名立法与电子文件法律地位研究[A];信息社会档案学理论与实践[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婷婷;《电子签名法》新鲜出炉 电子签名普及尚需时日[N];国际金融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赵铭;电子签名:为互联网应用穿上跑鞋[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3 特约撰稿 王林林;3721首用电子签名提高电子商务效率[N];通信信息报;2004年

4 记者 黄智军;粤港推进电子签名互认[N];计算机世界;2009年

5 哲一;粤港电子签名证书互认试点框架意见在京签署[N];中国电子报;2009年

6 记者 洪黎明;粤港签约互认电子签名证书[N];人民邮电;2009年

7 刘慧;电子签名就算术[N];中国财经报;2005年

8 采访记者 樊哲高 孙永杰;电子签名:虚拟对接现实[N];中国电子报;2005年

9 翟峰;谁来保障“电子签名”信誉[N];中国旅游报;2004年

10 赵坦冰;3721率先使用电子签名证书[N];中国企业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燕;电子签名相关法律问题初探[D];华东政法学院;2001年

2 吴亮;电子签名概念的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张凯水;电子签名效力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4 刘敏;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5 刘韬;现代电子商务中的电子签名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6 唐钊;电子签名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7 赵宇青;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8 尹航;电子签名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祝磊;美国电子签名法律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高阳;电子签名法律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761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6761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c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